說起海上漂流的故事,咱們中國人里有個牛人,叫潘濂。這哥們兒在1942年經歷了一場硬核生存挑戰,漂在海上133天,靠喝鳥血、吃生魚活下來,最后還被路過的商船看了一眼就給無視了。這事兒不是瞎編的,是真真實實發生過的,今天就給你們講講這段傳奇。
潘濂,1918年出生在海南島,家里條件一般,年輕時就跑出去闖蕩。1942年,他26歲,在一艘英國商船“貝內洛蒙號”上當二等侍應生。這船是從南非開普敦出發,要去蘇里南的帕拉馬里博,裝著貨,上面有幾十號人。結果11月23那天,船在南大西洋航行時,撞上了倒霉事兒——被德國潛艇U-172發射的兩枚魚雷給炸了。船一下就炸開了花,迅速開始下沉。潘濂反應快,趕緊套上救生衣,跳進海里。船上77個人,就他一個活了下來,其他人都沒扛住。
他在海面上漂了幾小時,嗓子干得冒煙,身上被海水泡得發白。運氣還不算太差,他找到一個救生木筏。這木筏不大,8英尺見方,上面有點兒救命的東西:40升淡水、幾塊餅干、一堆巧克力、方糖、兩枚信號彈、一把手電筒,還有兩個發煙罐。找到這玩意兒,他心里多少有了點底,至少暫時餓不死。
早期的日子咋過的
剛開始,潘濂還挺謹慎,吃的喝的都省著用。每天就啃一小塊餅干,抿一小口水,怕一下子用光。他把繩子綁在手腕上,另一頭系在木筏的桅桿上,防止自己被浪頭卷走。白天太陽毒得要命,海面反光晃得他眼花;晚上冷風吹得他直打哆嗦,他就縮在帆布下面湊合。時間長了,他開始用繩子打結記日子,后來干脆看月亮圓不圓來算。
東西越吃越少,他得想辦法活下去。淡水得靠天,下了雨,他就撐開帆布,用空罐頭盒接水。雨水不多,他就一點點攢著,舍不得多喝。食物方面,他把餅干屑弄碎了當魚餌,用手電筒里的彈簧彎成魚鉤,釣點小魚吃。剛開始吃生魚,他胃里翻江倒海,但沒辦法,硬著頭皮咽下去。魚內臟他也不浪費,拿罐頭蓋刮出來,曬干留著慢慢吃。
商船為啥不救他
漂了大概十幾天,潘濂遠遠看見一艘商船。那一刻他激動得不行,心想這下有救了,趕緊點了個信號彈,橙色煙霧直沖天。他還扯著嗓子用英語喊救命,把破襯衫揮得跟旗子似的。商船靠得近了,他都能看見甲板上的人影。可就在他覺得自己要被撈上去的時候,船居然掉頭跑了,速度還挺快。
這事兒擱誰身上都得懵。潘濂氣得想罵人,但嗓子啞得發不出聲。他后來猜,可能是因為他長得像亞洲人,船上的人以為他是日本兵——那會兒是二戰,日本和德國是一伙兒的,英國船員估計怕他是敵方設的套。再不然,就是怕附近有德國潛艇,救他會惹麻煩。不管啥原因,這幫人就這么走了,沒半點猶豫,留下潘濂一個人在海上接著漂。
還有一次,他碰上一艘貨輪,情況差不多,點了信號彈,人家還是沒停。還有一回,美國海軍飛機發現了他,扔了個浮標下來標記位置,可惜接著風暴就來了,救援沒跟上。幾次希望落空,潘濂心里那股子勁兒卻沒斷,他知道靠別人不如靠自己。
物資用光后,潘濂開始玩命了。淡水沒了,他就得找別的法子補水。海鳥有時候會落在木筏上,他瞅準機會,慢慢靠近,一把抓住,擰斷脖子,直接把鳥血灌嘴里。血腥味重得嗆人,但他沒得挑,喝下去才能活命。鳥肉他也吃,撕成條曬干,存著慢慢嚼。
魚也不好抓了,他就拿木筏上的大鐵釘當工具。這釘子嵌在木頭上,他用牙咬手摳,弄得滿手血才拔出來,然后磨成魚鉤,釣大魚。有一回,他釣到一條好幾英尺長的鯊魚,費老大勁才弄死,砍下肉就生啃,血水順著下巴滴。鯊魚老圍著木筏轉,他拿木槳拍水趕,有時候也冒險殺小的補充口糧。
暴風雨來的時候最要命,浪頭一個接一個,木筏晃得像要散架,他就死抱住桅桿,硬扛過去。餓了困了怕了,他都得咬牙頂著,腦子里就一個念頭:活下去。
咋被救的
漂了133天,到了1943年4月5日,潘濂的木筏終于靠近巴西海岸,離亞馬遜河口也就10英里左右。三個巴西漁民在海上干活,瞧見了他。他使勁揮襯衫喊人,漁民開小船過來,把他拉上去。那時候他瘦了20磅,皮膚黑得像炭,嘴唇裂得全是口子,但還能站著走。漁民把他送去貝倫的醫院,醫生檢查完都驚訝,除了有點脫水和營養不良,他居然沒啥大毛病。
在醫院躺了幾周,潘濂緩過來了,身體恢復得差不多。他這事兒傳出去,報紙上全是他的故事,當地人還送了他一塊表,說他是真英雄。這哥們兒用133天證明,人只要不放棄,就能扛過最狠的坎兒。
救回來后,潘濂沒消停多久就回了英國。英王喬治六世親自給他發了塊大英帝國勛章,表彰他在絕境里那股不服輸的勁兒。美國海軍也看上了他的生存本事,請他去紐約演示咋在木筏上活命。他的經驗還被寫進海軍手冊,成了士兵們的教材。
二戰結束后,潘濂想去美國定居。那時候中國移民名額滿得擠不進,他靠著自己的名氣和一個美國參議員幫忙,才拿到身份,1980年正式成了美國公民。他在紐約布魯克林落了腳,日子過得挺平靜。雖然海上漂了133天,他對大海一點不怵,還想加入美國海軍,可惜因為扁平足被刷了。
晚年他沒閑著,老想著改善船員的待遇,跑前跑后幫他們爭取權益。1991年1月4日,他在布魯克林去世,72歲。他走的時候留下句話:“希望這紀錄沒人破。”這話聽著簡單,可里頭全是分量。
潘濂這133天,不是光靠運氣熬過去的,是他一步步算計、硬抗出來的。比起那些天上掉餡餅的運氣故事,這事兒更真實,也更硬核。他沒啥高科技設備,就一個破木筏,幾塊餅干,最后活下來全靠自己動手動腦。
再說那商船不救的事兒,也不是啥光彩的段子。戰爭讓人變自私,變冷血,這幫船員沒伸手拉他一把,可能是怕死,可能是懶得管,反正就是沒管。潘濂沒被這事兒打倒,反而更證明他牛。他不靠別人,自己救自己,這點比啥都強。
這故事擱現在看,也不老套。人活著總會碰上坎兒,可能是天災,可能是人禍,關鍵看你咋扛。潘濂沒文化,沒后臺,就靠一股子倔勁兒活下來了。咱普通人也不用啥都跟別人比,就學他這點,別輕易認輸就行。
他最后說不希望紀錄被破,不是炫耀,是真心話。海上漂133天,不是啥好玩的事兒,是拿命換來的。他希望沒人再受這罪,也是希望這世界少點亂子,少點人得跟他一樣拼命。
參考資料
安梁.“中國魯濱遜”潘濂:海上求生133天[J].同舟共進,2021,(02)
:56-59.DOI:10.19417/j.cnki.tzgj.2021.02.01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