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日)凌晨1點40分,“平安交大”官微發表一則聲明稱:“關于我校學生6月30日晚在閔行校區南區體育場訓練期間與校外人員發生沖突事件,學校高度重視,已成立工作專班,與公安部門協同聯動,積極配合依法調查處置。”
剛剛放暑假,大學校內的客流量甚至比期末還大。校內外人士像這樣肢體沖突,暑期的校園開放還怎么“招架”?據稱,事發當晚,有校外家長帶娃到上海交大體育場踢球,一交大學生則在場內跑步鍛煉,不巧被他們的球踢中頭部。結果,“動嘴”變“動手”……校內論壇有當事人發帖自稱,“自己倒地后有短暫昏迷,送醫檢查后,身體沒有明顯大礙,但希望追究男童家長責任。”
事實上,從去年起,上海高校校園開放度就基本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校外訪客進校園,包括進入運動場館,已成為一種常態。從長遠看,大學與城市、與社區共生,校園向社會開放的大門不會越來越窄,只會越來越寬。出現類似的小概率沖突事件,不可能因此“因噎廢食”,把已經打破的有形無形圍墻重新豎起來。
不過,萬事都有一個“度”。校園畢竟不是公園,相對于在校師生,校外訪客還得“入鄉隨俗”“客隨主便”。雙方都應因地制宜找到“鬧中取靜”的平衡點,達到入校客流與在校人流的動態平衡,否則既會影響師生日常教學秩序,也會影響市民游客逛校園的體驗感。交大保衛處就此事表示,堅決保護學生人身安全、堅決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并強化校外來訪人員校園文明行為管理和引導。
上海財大校區。徐瑞哲 攝
從此次大學生被打事件可見,大學還需探索建立共享校園的長效機制,真正實現包容性開放。在社情民意基礎上,現階段并不適合一步到位“雙向免簽”,還是需要在信息平臺上刷卡刷臉、預約登記或長期報備,按時按需更好利用高校各種公共資源。同時,不妨提供管理場館、維護秩序的志愿者服務,進一步助力管好校園安全穩定。
原標題:《剛放暑假有人就在校園動手,大學怎么包容性開放?| 視頻評論》
題圖來源:徐瑞哲 攝
題圖說明:上海交大體育場 視頻來源:徐瑞哲 采制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徐瑞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