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賴清德在島內緊鑼密鼓地逃離兩岸時,他大概沒想過,大陸反應如此強硬,統一倒計時已經開啟。
一場“安全會議”,賴清德公開拋出“賴十七條”,甚至將大陸打成“境內敵對勢力”,如此露骨又瘋狂的“臺獨”叫囂,實則是絕路上最后的掙扎。
賴清德每推進一步“臺獨”,都在為解放鋪路。他沒有下一場選舉了。
大陸反制升級,統一已經啟動!
從賴清德正式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后,“臺獨”列車非但沒有減速,反而開啟了馬力全開的自殺式沖鋒。
他上任后沒多久就急不可耐拋出“兩個承諾、八項主張”,全是老戲新唱。這種所謂“文化臺獨3.0”,核心就是要在文化上給島內民眾“換腦”,妄圖把中華文化的根一刀切斷。連蔡英文都坐不住了,頻頻跳出來給賴清德搖旗吶喊,綠營上下擺明了要進行到底。
進入2025年,賴清德徹底放飛自我。一場“國安高層會議”開成了大型分裂表演現場。賴清德親口將生養祖宗的大陸標簽為“境外敵對勢力”,接著推出震驚兩岸的“賴十七條”——這玩意后來被網友調侃為“拒統十七條”,簡直不要太貼切。
這十七條的核心無非是軍事上加緊控制,說白了就是怕臺灣軍人臨陣倒戈;人為切斷兩岸往來,連普通臺胞的“雙重身份”都不放過,還對文娛、宗教、民間團體搞“綠色恐怖”,經濟上加速脫鉤,幻想搞個“非紅產業鏈”。
他以為自己能靠著這幾條小破規則阻止統一,殊不知他的每一條,都在給大陸推進統一累加理由。
面對賴清德的瘋狂,大陸這邊一套精密、高效、步步為營的反制措施早已鋪開,招招直抵賴清德死穴。
早在賴清德上臺之時,大陸放出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信號,許多人可能沒太注意。對比往年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的表述來了個關鍵性變化,把原來的“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這句老話,干凈利落地去掉“和平”二字。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意味著和平只是選項,統一才是必須完成的使命。
如果說政策調整是舉起了旗幟,那軍事上的步步為營就是實打實的槍桿子往前頂。2022年佩洛西竄臺事件后,大陸徹底放棄幻想,在臺海的常態化巡航和實戰化演練的力度陡然加強。曾經遮遮掩掩的“演練”變成了針鋒相對的演訓,別小看這一字之變,背后是作戰思維向“隨時能打”的根本轉變。
尤其是幾次大規模圍島演習,讓臺灣外強中干的本質暴露無遺。這個高度依賴外部貿易的島,一旦被實際封鎖超過十天,經濟民生就得崩盤。
滿嘴跑火車的美國,看著解放軍真刀真槍搞封鎖,航母躲得老遠,生怕被誤傷。事實證明,“倚美謀獨”就是個天大的笑話,真干起來美國溜得比誰都快!這些演練不僅震懾了“臺獨”,更試出了美國佬的慫包本質,讓大陸在臺海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最狠的一擊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兩高”,加上公安部、國安部、司法部這“三部”,聯合放出了《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
這份文件的核心在于,白紙黑字宣告大陸的司法利劍可以直接斬向臺灣島上的“臺獨”分子。特別是缺席審判權的確認,意味著那些躲在海外的“臺獨”分子也別想安全。
司法系統能直接管轄臺灣,“一國兩制”的方案實際上已經在法律層面被突破,這預示著什么,想想都知道!
賴清德沒有下一屆了,統一倒計時
兩岸統一的腳步聲越來越清晰,這種趨勢不只因為大陸在行動,更源于臺灣自身的致命短板和美國的不靠譜這兩顆定時炸彈。
臺灣的命門,早已被掐住喉嚨,經濟。只需十天,島內的貿易通道基本癱瘓,經濟民生直接掉進黑洞。那種恐慌情緒,連臺北夜市的小老板都感同身受,嘴上喊著不怕,賬本上卻一片飄紅。這種經濟上的脆弱性注定了它耗不起也拖不得。
當臺灣最需要“倚仗”美國的時候,美國的承諾水得讓人想笑。每次臺海風吹草動,美軍航母戰斗群永遠跑得比兔子還快,躲得遠遠地搞“觀察”。
美國用實際行動給“臺獨”分子上了一課:炮灰你們當,黑鍋你們背,利益我收割。大陸圍島演練一次,美國“紙老虎”的真面目就曝光一次,臺灣的靠山其實是座危房。
綠營越是囂張,大陸統一臺灣的時機反而越成熟。賴清德把“臺獨”牌打成明牌,正好給了大陸名正言順亮劍的絕佳理由。
每一次軍機繞臺、艦艇巡航,都順理成章地強化著實際控制力和威懾力。藍營那些假裝“溫和”實則搞“暗獨”的把戲,比如模糊化的“一中各表”,現在也行不通了。大陸早已把底線寫在政府工作報告里:“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已成國策,誰擋路誰就是敵人!
張維為教授那句“臺灣可能沒有下一次大選”的預言,放在今天,聽起來已經不再是猜測,更像是未來事件。
如果有人認為臺灣統一后的治理能套用港澳的“一國兩制”,那可太天真了。臺灣不是香港,統一后的治理注定不是“一國兩制”的簡單翻版,而是直接接軌大陸制度的全新面貌。
為什么放棄沿用港澳模式?根本在于臺灣的現實條件決定了它沒資格談“一國兩制”。香港能保留原有制度,是因為它在金融體系和國際地位上確實特殊,制度運轉總體有效。
而臺灣搞了三十年的所謂“臺式民主”,政治內耗成常態,街頭斗爭比議會辯論還熱鬧,經濟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無論從治理效率還是社會成效,臺灣現有的制度根本沒資格跟大陸討價還價,臺灣所謂的政治和法治制度,早已被事實證明是“無效資產”。
相比之下,大陸這套體系雖有不足,但看看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速度和重大工程建設效率就能明白,在資源調配、政策落地、危機管控上完全是不同維度的領先。統一后迅速讓臺灣的治理結構接軌大陸,才是理性的選擇。
一來能快速清除“臺獨”思想殘留,靠本土干部搞教育效果太慢,大陸的直接輸入更徹底;二來臺灣在地緣軍事上的戰略地位比香港重要得多,靠近大陸的地盤必須穩,大陸制度便于高效統籌軍事部署,把臺灣打造成不可動搖的國土。
當基層民眾真切感受到地鐵通了、網速快了、辦事不用跑斷腿了,“誰在讓生活變好”的答案自然不言而喻。民心歸附的速度,可能會遠超想象。一旦臺灣同胞嘗到統一后的紅利,“融合”兩個字就不再是官話,而是每個臺灣人日常里看得見、摸得著的真實便利。
賴清德越是瘋狂地為“臺獨”按下加速鍵,越是讓全中國看清了一個事實:臺島“解放”的時機正在肉眼可見地成熟。
臺灣的未來,只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回家。
參考資料:
國臺辦:歡迎島內各界人士同我們一道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
2025-06-11 10:42·中國臺灣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