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魯豫有約》中,一個滿頭銀發、戴著墨鏡的老太太坐在魯豫對面,開口第一句就把清宮劇給批了一頓。
她說,清朝根本沒人說“喳”,我們說的是“嗻”。你們演的“格格”,連聲調都搞錯了,應該念第一聲,不是第二聲。
觀眾一愣,這老太太誰啊,怎么說得這么有底氣?
了解后才知道,她不光有底氣,她還有血統,她叫金默玉,是清朝肅親王善耆的親生女兒,愛新覺羅家族中最后一位“格格”。
也就是說,這位白發老太太,就是清宮劇里“格格們”的原型。
01
金默玉出生在1918年,那時清朝早就沒了,溥儀也退位了,可她一出生,骨子里就是皇家的規矩。
雖然金默玉沒有在紫禁城生活過,但她從小的吃穿用度,起身落座和舉手投足,全都照著祖宗的規矩來。
坐下不能坐滿板凳,只能坐一半,說話聲音不能大,腦袋不能晃,連耳墜都不能動彈一下。
走路不能快,轉身要慢,還不能抬頭亂看,規矩細得讓人喘不過氣。
不過,雖然規矩多,可是那會兒的金默玉非常調皮,她不明白,明明清朝都滅了,還得照那一套來過日子。
她跑來跑去,穿短裙,頂嘴,還剪了個男生頭發,甚至把照片放進照相館櫥窗,結果被她哥哥當場撞見,差點挨一頓打。
她說,那是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叛逆,但不是最后一次。
02
金默玉是家里的小女兒,排第十七,所以外號是十七格格。
因為家底厚,所以她對錢沒有概念,工資多少她不清楚,反正每個月都能花個精光。
可好景不長。
隨著父母的去世,她只能依靠幾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姐姐,后來哥哥也走了,還把孩子托給她照顧。
家里的人漸漸散了,曾經的富貴生活也開始翻船。
有陣子,為了活命,金默玉什么都干過,哪怕洗廁所她也去,一個格格洗公廁,這事兒傳出去,誰都不敢信。
但她就是這么熬過來的。
到了1952年,失聯多年的哥哥突然來了消息,還寄了點錢回來,金默玉這才有了翻身的機會。
她拿那筆錢開了家小店,一點點把生活拼回來,店里的生意紅火了,她自己也去了北京一家編譯社工作。
她說,那是她人生第一次覺得,自己可以靠自己活下去。
03
除了經歷豐富外,金默玉的感情生活也不是很順利。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著名畫家馬萬里,兩人原本是才子佳人的組合,誰料她的“出身”成了禍根。
原來,她的親姐姐,就是日本間諜川島芳子,為此,金默玉被牽連入獄,一坐就是15年。
因為不想連累丈夫,她主動選擇了離婚。
她說那是她最黑暗的時期,但她從來不抱怨,只是說了一句:“這不是誰欠我的,是命。”
出獄后,金默玉沒有逃避,也沒埋怨,而是去了天津的一處農場,開始重新生活。
在那里,她遇到了施有為。
這個男人跟她之前接觸的異性都不一樣,他不在乎她姓什么,也不在乎她背后那一堆歷史包袱。
她說他像一盞燈,照亮她晚年的日子。
他記得她不吃哪種調料,記得她喜歡什么菜,連她發脾氣時候的語氣他都能模仿,她笑著說:“我真的是苦盡甘來。”
她的姐姐也說:“默玉終于有人疼她了。”
04
晚年的金默玉,偶爾也會接受采訪。
她從不回避自己的“格格”身份,也不掩飾自己走過的苦日子。
有人問她怎么看現在熱播的清宮劇,她說:“有些拍得像笑話。”
她說我們不是那樣說話的,不是那樣穿衣的,更不是那樣走路的。
我們不是宮斗劇里上躥下跳、撒嬌打滾的“格格”,我們從小到大都被規矩捆著,連笑都不能太張揚。
她不覺得那段歷史多光榮,也不覺得有什么好炫耀的,她說:“那些日子,像一場夢,醒了就是醒了。”
2014年,金默玉走了,享年95歲。
她這一生,從皇家的格格,到洗公廁的普通人,再到重新找到愛,她走得安安靜靜,卻留下一個特別的背影。
不是電視劇里的粉飾清夢,而是一個被現實反復捶打卻依舊站得住腳的女人。
05
清宮劇里的那些格格們都美得不真實,她們都衣著華麗,歷經愛恨情仇,似乎代表了“古代女子的巔峰”。
可真正的格格,大多都像金默玉一樣,一輩子沒活在宮墻之內,卻活在命運最真實的夾縫里。
她不曾被誰捧在手心,卻也沒低頭服輸。
她不需要頭銜來證明什么,她靠的是自己一步一步,把貴族的幻影過成平民的真實。
或許這才是清宮劇里永遠演不出來的那種尊貴,不是衣著,不是頭銜,而是扛過命的底氣和沉得住氣的骨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