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28歲就退休在家的清朝攝政王載灃,晚年以90萬斤小米的價格賣掉了曾經代表著皇族榮耀的醇親王府。兒子為此難以理解,大聲的質問他“為什么?”然而他云淡風輕的一句話就讓兒子閉了嘴。
多年來,大家對載灃的刻板印象便是“無用”“加速大清走向滅亡”等等,但是多年后,當載灃賣掉那個見證了時代變遷,象征著他們家族榮耀的“大家伙”時,竟然說出了一番令人深思的言論。
載灃是溥儀的父親,但卻連溥儀都頗有些“瞧不上”他,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他太過“忠厚”和優柔寡斷,并不能在那樣的亂世當中為溥儀真正撐起一把保護傘。
載灃是被強推上攝政王之位的,那時候,很多人都說載灃并沒有政治才能,甚至根本比不上他的哥哥光緒,可這樣的選擇在很多人看來卻是恰逢其會。
造化弄人,這個擁有著尊貴血統,卻不愛財不重色,甚至也不虛榮的追求什么排場的王爺,成為大清真正的掌舵者。
但毋庸置疑的是,當時大清氣數將盡,需要的是一個真正堪當重任的人,而不是一個守規矩的人,這不免讓人深思,大清是從什么時候,皇室中再也培養不出人才了呢?
可以說,但凡他有康雍乾或者是多爾袞一般的才能,都不至于被后世詬病成那個樣子,只可惜,他沒有。
不過對于一個身居高位的“無能”貴族來說,他有一點做的非常好,那便是自保。
他的自保能力非常強,在亂世當中,他雖然活的小心翼翼,但卻能得到孫中山、北洋政府、南京政府的尊敬,當然共產黨對他也是多有禮遇。
最重要的是,就連浪子野心的日本人也沒有刁難他,總體來說,他雖然失去了往日的風光,但到底是活的十分安樂順遂。
很多人笑他“無能”而他卻有自知之明,他甚至未來清政府被推翻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之大潮流,因此早早退位下臺,并且從此遠離了政治旋渦,這讓之后的袁世凱都跳不出錯,與政治絕緣的他福氣還在后面呢。
多少人擠破腦袋想喲往上爬,哪怕是只得一個虛妄的名利也好,但他卻逆流而動,或許他不聰明,但在高處他卻看得清楚,這些往上爬的人,沒有一個好下場。
沒有了權力他反倒多了一份灑脫,在面對袁世凱和張勛復辟之時,他才能淡然的說一句“胡鬧”,那高位可不是好坐的,袁世凱看不清楚的事,他卻早早參悟了。
他從來做不到像康熙那樣殺伐果斷,也做不到像勾踐那樣臥薪嘗膽,同樣也不會像慈禧那樣,如此重視手中的大權,他生來就不是一個政治人物。
就這樣,他帶領一家人安然無恙的熬到了建國后,國家到處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樣子,他心中也很高興。
很快,他也面臨了王府是否出售的難題,對他來說,這里是他家也是他的根,沒有理由放棄,即使是日本人和國民黨高官曾經威脅他,他都沒有低頭。
只是,當新中國的高級干部來洽談此事的時候,他猶豫了,那時候,家中的孩子還是想住在這里的,畢竟這里承載了他們太多回憶和榮辱,不管怎樣,他們還是希望能保留下珍貴的祖宅。
但載灃卻走到了院子中,看著這諾大的,多日未有人清理修繕過得宅院說:“時代變了呀,我們除了順勢而為還能怎么辦?”
于是,他決定將房子出售,當然最后的錢他也拿出來買了新屋子,剩下的就交給了兒女們,自己沒有留一分。
即便他在瓜分財產的時候沒有厚此薄彼,但子女還是不理解他的決定,他卻只是說:“看看現在的國家,到處都充滿著一種朝氣,跟往日的大清不同,如果能為國家盡一點綿薄之力也是極好的。”
兒女聽了之后也不再惦記那個“御賜之物”,反而是安心的過上了自己的日子,開始了新的生活。
主要信源:(鳳凰網——愛新覺羅·載灃;三聯生活周刊——溥儀與載灃:一個家族的國家危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