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家長在社交平臺發(fā)布的求助信息引發(fā)了廣泛關(guān)注。
這名家長于6月7日與6月14日帶5歲女兒去游泳和泡溫泉后,孩子出現(xiàn)了頭痛低熱及嘔吐的情況,轉(zhuǎn)入重癥監(jiān)護室治療,后檢測出感染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即俗稱的“食腦蟲”。由于患兒出現(xiàn)腦疝,無法自主呼吸,多家醫(yī)院表示已無救治希望,情況緊急。
“食腦蟲”的感染案例令人警惕。
哪些場景感染風險高?
有何癥狀?
如何避免?
下文為你說明
01
“食腦蟲”感染風險最高的場景
溫暖淡水嗆進鼻子
夏天在湖泊、溫泉、河道、戲水池游玩時,如有潛水、跳水等行徑,鼻腔被水猛沖是最典型的感染途徑。
自來水直接洗鼻
用洗鼻壺沖洗鼻子,如果水沒煮沸或消毒,就相當于給“食腦蟲”開了后門,使其更易入侵。
戴隱形眼鏡遇生水
“食腦蟲”最愛臟水配隱形眼鏡,嚴重時可導致角膜潰爛甚至失明。
皮膚傷口接觸濕土或渾水
在進行園藝活動如摸泥、養(yǎng)花時,“食腦蟲”可能從小裂口潛入。
02
“食腦蟲”感染癥狀
早期癥狀類似于普通腦膜炎,如高熱、劇烈頭痛、嘔吐和脖子發(fā)硬,甚至很快意識模糊。此時務必立刻就醫(yī),并主動告訴醫(yī)生:我最近在哪個水域把水嗆進鼻子了。搶時間,就是搶生命。
03
如何避免“食腦蟲”感染?
“食腦蟲”名字嚇人,本事毒辣,但并非行蹤不定,更非隨便玩水就會找上門。
了解傳播途徑,遵守用水衛(wèi)生原則,就能把風險降低。
科學警惕,讓你和家人既能放心“下水”,也能對罕見意外心中有數(shù)。
來源:澎湃新聞、中華網(wǎng)、光明網(wǎng)
編輯:許可(實習生)
一審:韓 菲 二審:李文聰 三審:劉亞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