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期間,大冰直播連線了一位12歲女孩。
女孩的媽媽有著不幸的童年和婚姻,她會把自己的痛苦和孩子講,女孩很希望能幫上媽媽,可現(xiàn)實是她并不能改變什么。
女孩感到無力又內(nèi)疚,話語間帶哭腔,讓人心疼。
而大冰在耐心傾聽后告訴她:
“即便你什么也做不了,但是你什么也沒有做錯。”
簡短的一句話,像是拋下一根繩索,牽著小女孩從愧疚感的泥沼中走出來。
女孩是幸運的,因為她能早早接受了正面引導,不用被沉重的愧疚感壓垮。
在現(xiàn)實中,許多人都會對父母有愧疚感,有的人被壓得透不過氣,有的人放棄了自己的發(fā)展,有的人甘愿讓自己也處在苦難里......
對成年人而言,學會直面愧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談談如何認清它,放下它,跨越它。
愧疚感的形成,通常源于2種認知:
1. 父母的痛苦是我造成的;
2. 我有責任和義務治愈他們的痛苦。
通常來講,一般家庭里孩子并不會形成這樣的想法。
孩子可以理解父母辛苦、賺錢養(yǎng)家不容易,但不至于認為這些痛苦背后都是自己的責任。
而在有的家庭里,父母由于自身內(nèi)心的虛弱,或是遇到極其悲苦的命運,使得他們不堪重負,把成年人世界的苦痛毫無保留地向孩子傾瀉。
比如——
有的父母經(jīng)常爭吵,然后和孩子說:
“要不是因為你,我們早就離婚了。”
有的父母工作勞苦,下班就和孩子說:
“我工作這么辛苦,全是為了養(yǎng)你!”
這樣的話語和曾經(jīng)風靡一時的“愧疚教育”相似。
比如提醒孩子:
你喝冰飲料的時候,要想想父母正在汗如雨下地工作,你能坐在教室里學習,要想想這是父母操勞加班挨老板罵所換來的......
孩子能享受到的一切美好,都和父母的痛苦關聯(lián)上了。
于是他們不再天真無邪地玩耍,不敢盡情的快樂。
因為一旦快樂,腦海里就會閃過勞苦的老父親老母親。
襯托之下,就顯得自己的快樂變成了罪過。
因此,他們常常看起來會比普通孩子更加心事重重,多幾分憂郁。
然而,在一些大人看來,這樣的變化卻是“孩子變懂事”了。
所以,對于一些父母來說,他們不會意識到向孩子倒苦水是一種傷害,甚至還會誤以為自己好好地“教育”了一番孩子。
曾見過這樣的一句話:
愧疚感是一種最接近于死亡的能量。
乍一聽有點夸張,但不可否認的是,愧疚感對人的傷害是巨大的。
因為巨大的愧疚會讓人窒息,而緩解的方法常常只有兩種——
1. 改變父母受苦的處境;
2. 通過自己也受苦,來“陪伴”悲苦中的父母。
先說第一種情況。
想要改變父母受苦的處境,這并不容易。
對于孩子而言,無論自己做多少,對于父母的痛苦而言都是杯水車薪,最終往往不僅幫不了什么,還會讓自己被壓垮。
而等長大之后,想要把父母從苦難中拯救出來,也絕非易事。
好友筱筱從小就是在父母的訴苦聲中長大,父母一直因為家里窮而苦惱自卑,覺得若是能住進一座大房子,似乎才能象征著悲苦的命運能改變。
筱筱發(fā)奮讀書,畢業(yè)后也努力賺錢,終于在前幾年給家里蓋了一棟房子。
這件事著實讓一家人都開心了挺久。
直到后來有一天,爸媽突然有點郁悶地和筱筱說:
“咱們這房子還是不太好呀,比如朝向、比如陽臺......”
爸媽覺得,如今的大房子依然和心目中所期待的有出入,那股苦悶的感覺又再升起。
這一刻,筱筱感受到一股深深的無力感,似乎自己努力了這么久,依然無法拯救泥沼中的父母。
不過,很快她又對此有了新的領悟——
或許,爸媽之所以一直這么苦,關鍵并不在于沒人拯救他們,而在于他們把改變自己生活的愿望完全地寄托到別人的身上。
當父母不去擔起讓自己生活變好的主要責任,只是一昧地訴苦,那么無論兒女再有能力,也難以真正改變悲苦的命運。
這時候,若兒女把拯救父母作為必須完成的任務,那么注定走上一條艱辛且充滿絕望的路。
現(xiàn)實中,真正有能力拯救父母的兒女僅有極少數(shù),而其他兒女則會采取另一種方式來緩解愧疚感:
受苦。
如前面所提到,一個愧疚的孩子,在快樂時會聯(lián)想到受苦的父母,從而感覺到自己有罪。
那么“贖罪”的有效方法, 莫過于讓自己也受苦。
小莫在一個貧苦的家庭里長大,如今的他通過努力,在大城市工作,也有著不錯的收入。
可在衣食住行上,他都是非常簡樸,甚至是過于節(jié)儉,平時也會有意無意地拒絕身邊美好的人和事。
當朋友想為他慶祝生日時,他會婉言拒絕,理由是爸媽從不過生日,如果他自己生日慶祝得很開心時,就會想到爸媽的孤苦,心里會難受。
有時候,身邊的人給他送禮物,都會被他拒絕,原因是他覺得自己不配得到這些好東西(盡管他曾經(jīng)幫助過對方)。
當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尊重或傷害自己的人,他都不會表達拒絕,而是習慣性地默默忍受。
他說,有時候這種苦澀的事情反而會讓自己有一種安心感,似乎自己和父母是待在一起的。
另外,“受苦"不僅僅是承受痛苦本身,還包括放棄發(fā)展自己。
當孩子對父母充滿愧疚時,他們就更加不允許自己出現(xiàn)與父母不同的想法。
畢竟,爸媽已經(jīng)那么苦了,如果我還忤逆他們, 豈不是在落井下石?
比如有自己想讀的專業(yè)、想做的工作,可一旦發(fā)現(xiàn)意愿和父母期望的不一樣,便會選擇妥協(xié)聽從安排。
看到這,或許會讓人感到深深的絕望。
那么,到底該怎么辦呢?
答案是,從一開始就要學會辨認:
有些責任,其實并不屬于自己。
撇清責任,難道是要眼睜睜看著父母痛苦而不顧嗎?
當然不是。
準確來講,是去辨清哪些是兒女的責任,哪些是父母的責任。
來訪者小D一直覺得自己需要去找對象結婚,然而卻總是一拖再拖,咨詢里,她想探究自己為何感情的是總是如此不順。
隨著咨詢的深入,她發(fā)現(xiàn)自己有一種埋藏極深的觀念:
如果自己有了伴侶,組建了新的家庭,就好像拋棄了媽媽。
媽媽從她很小的時候,就經(jīng)常抱怨爸爸的不好、不靠譜、不負責。
小D也一直認同著這樣的想法,也覺得媽媽是弱小無助的,后來她即使遇到不錯的男性,也不太有動力去接觸。
透過咨詢,她洞悉了自己的真實想法。
直到一天,小D鼓起勇氣把自己對媽媽的心疼、愧疚都表達了出來。
媽媽一開始不知所措還有些生氣,覺得這孩子怎么胡思亂想這么多,但最后媽媽主動抱了小D,說了一句:
“我知道閨女心疼我。”
誠然,這樣的表達并無法徹底療愈傷痛,但當小D 去覺察和直面的內(nèi)心感受時,有助于她辨清哪些苦痛是媽媽的,哪些是自己的。
從那之后,媽媽也依然會抱怨,小D也依然會心疼,但卻不會讓媽媽的一切苦難都占據(jù)自己的內(nèi)心。
她也依然會關心媽媽,同時也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經(jīng)營自己的生活之上。
如果把人的內(nèi)心比喻成一個房間,過去小D的房間里充滿了媽媽人生悲痛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愧疚。
現(xiàn)如今,苦難和愧疚也都還在,但它們被整理到一個箱子里面,房間騰出了更多的空間,能夠讓小D活動,她也能有余力去追尋自己的幸福。
其實,媽媽的不幸背后,既有爸爸的責任,也有媽媽自己的責任,而小D,早已承擔了遠超女兒身份的責任了。
父母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需要他們自身的成長。
所謂“成長”,并不是父母歲月靜好的過著日子,突然某一天一切就改變了。
而是父母也需要經(jīng)歷痛苦,在黑暗孤獨的日子里思索、迷茫、掙扎、直面自己人生的責任,然后先破而后立,再重生。
如果兒女見不得父母痛苦,其實也是在剝奪他們成長的權利。
累垮了兒女,也讓父母的成長止步不前。
《霸王別姬》中有一句反復出現(xiàn)的臺詞: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這課題別人最多只能協(xié)助一點,但終究依然需要自己去面對。
最近我聽到同事的一段經(jīng)歷。
她高考過后原本想打工賺錢回饋父母,可最后還是貸款去讀了大學,學到更多、見到更多、成長了更多。
但她時不時還是會陷入自我懷疑:
自己這樣是不是讓父母多吃了幾年苦?做了錯的決定?
后來她和武志紅老師談到自己困擾,武老師堅定地告訴她:
“不要內(nèi)疚,盡情發(fā)展。”
現(xiàn)實中,許多充滿愧疚的孩子都曾懷疑,自己好好把日子過好,追求幸福、追求成長,是否真的好呢?
最后,我想分享《火之鳥》中一段充滿隱喻的故事。
一場巨大的戰(zhàn)爭后,一家人躲在洞穴深處生活,四周是高高的懸崖。
長大成人的兒子想要爬上去看看世界,父母告訴他很危險,不要去。
但他還是決定前去,于是費盡所有力氣,痛苦地爬到懸崖邊緣。
眼看即將登頂,可力氣已經(jīng)耗盡,他心想:
我要死了,只要松開手,就可以輕松了。
這時,象征生命之神的火鳥突然現(xiàn)身對他說:
“你要活下去!無論吃多少苦,你都要活下去!因為你有活著的權利!”
那人問道:“權利?什么是活著的權利?”
火鳥大聲告訴他:
“因為,你已經(jīng)來到這個世界上了。
來,好好睜大的你的眼睛。
往上看,你就快到了!”
最后,他承受住了一切,爬到頂了。
映入眼簾的,是廣闊的天空與大地,他張開雙臂,向嶄新的世界走去。
每每重看這個故事,都會給我內(nèi)心帶來極大的震撼。
是啊,生命應當是向上的、生長的。
你應去綻放、去燃燒,這不是錯,更不是罪,而是生命本來的樣子。
作者 | 和小畏,后現(xiàn)代取向心理咨詢師,專欄心理作者。來源:武志紅(ID:wzhxlx),微博:@武志紅。現(xiàn)于北上廣深杭廈門成都蘇州南京青島10個城市開辦了武志紅心理咨詢中心。
主播 | Bobo,十點讀書資深主播,聲音導師,:Bobo的悅讀時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