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1945年8月15日天皇廣播一聲,日本就乖乖投降了?
別被表象騙了,那天的日語廣播里,從頭到尾都找不到 “投降” 二字,盡是些含糊其辭的托詞。
更耐人尋味的是,明明9月2日盟軍已在軍艦上簽下受降書,我們的抗戰勝利紀念日卻偏偏定在9月3日。
這多出來的一天,不是時間的誤差,而是一個民族在血火淬煉中挺直的脊梁,是無數先烈用犧牲換來的、不容絲毫含糊的尊嚴與骨氣。
很多人印象里,日本投降就是1945年8月15號,天皇裕仁對著收音機念稿子,也就是所謂的“玉音放送”。
那段廣播,確實讓全世界松了口氣,但你要是細聽那份《終戰詔書》,就會發現日本人骨子里的那點小九九。
通篇都是些“為萬世開太平”、“朕茲所以宣戰”等等這種云山霧罩的廢話,就是絕口不提“投降”和“戰敗”這兩個詞。
最接近認慫的一句,是“朕已飭令帝國政府,接受其聯合公告”。
這是什么意思?好比街上打架輸了,爬起來拍拍土說:“行了,看在鄰居的面子上,今天這件事就算了,我先回家吃飯了?!?/p>
那口氣,充滿了委屈和不甘,哪有半分認罪的意思?
別說我們聽著來氣,就連美國人都覺得莫名其妙,只能把這份東西叫做“停戰聲明”,廣播播完,東京還有死硬派軍官發動兵變,不愿相信“終戰”的事實。
所以說,8月15日,頂多算是日本單方面宣布“我不打了”,離真正蓋章畫押的投降,還遠著呢。
真正白紙黑字的投降,是在半個多月后。
1945年9月2日,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一份文件上簽了字。
這份《降伏文書》就干脆多了,開篇就寫著“我等茲宣布,日本帝國大本營,及所有日本國軍隊,及在日本國支配下一切陸海空軍隊,茲向同盟國無條件降伏。”
“無條件降伏”,這五個字,擲地有聲。
當時,中國、美國、英國、蘇聯等同盟國代表都在場,親眼見證了這一幕,從國際法的角度看,這一天,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真正落幕的標志。
這看起來才是板上釘釘的勝利,邏輯嚴謹,手續齊全,那為什么我們沒用這一天呢?
因為,那場儀式,雖然有我們的代表,但終究是在別人的軍艦上,在別人的主導下完成的,我們的勝利,不能只是一場被邀請觀摩的儀式。
現在,把時間調到1945年的中國。
那時候沒有互聯網,連電話都是奢侈品,消息傳播得有多慢,我們今天很難想象。
當日本在“密蘇里”號上簽字投降的消息,通過電臺和報紙傳回國內時,已經是第二天,也就是9月3日了。
消息一傳開,整個中國,炸了。
那是一種怎樣的狂歡?重慶的街頭,鞭炮從早放到晚,震得人耳朵嗡嗡響,人們沖上街頭,揮舞著旗幟,擁抱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很多人笑著笑著就哭了。
工廠停工,商店關門,學校放假,政府順應民意,宣布從9月3日開始,全國慶祝三天。
從那一刻起,“九三”這個日子,就刻進了每一個中國人的骨子里,后來成立的“九三學社”,也是為了紀念這個永世難忘的日子。
這才是屬于我們自己的勝利時刻。它不發生在東京,也不發生在哪艘外國軍艦上,它發生在中國每一寸劫后余生的土地上,發生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
我們為什么偏偏認準了9月3日這個“消息傳來”的日子?
因為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大家真是被“假和平”搞怕了。
從1931年“九一八”算起,整整十四年,日本人一邊打,一邊談,什么“華北特殊化”,什么“曲線救國”,煙幕彈放了一個又一個。
老百姓心里那根弦一直繃著,生怕高興得太早,又是一場空。
所以8月15那天,很多人是半信半疑的,不敢慶祝,直到報紙上的鉛字真真切切地印出來,直到看到身邊的日軍真的開始繳械,那壓抑了十四年的巨大情感,才敢徹底爆發。
9月3日,是老百姓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勝利,這是人民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這關乎民族的尊嚴。
十四年抗戰,我們付出了三千五百萬軍民傷亡的代價,這場勝利,是用幾代人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如此慘烈的犧牲,如此來之不易的勝利,怎么能被日本人一句含糊其辭的“終戰”輕輕帶過?又怎么能僅僅以一份在海外簽署的法律文書來定義?
我們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我們是戰勝國,我們的勝利,必須由我們自己來宣布,由我們自己來慶祝。
9月3日,就是我們以舉國狂歡的方式,向世界宣告:我們贏了!
你以為這只是個日期的選擇問題嗎?并不是,這是一場持續至今的歷史話語權爭奪戰。
直到今天,日本國內還有些人,在想方設法篡改教科書,美化侵略,參拜戰犯,他們不愿承認“侵略”,只說是“進入”,不愿承認“戰敗”,只說是“終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堅持9月3日這個勝利日,就是在用國家意志,對抗歷史的虛無主義。
它在提醒全世界,別忘了日本軍國主義犯下的滔天罪行,也別忘了中國人民在那場戰爭中付出的巨大犧牲和不朽貢獻,我們不是二戰的旁觀者或配角,我們是主角之一。
2014年,中國以國家立法的形式,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這不僅是尊重歷史,更是在宣示:歷史的真相,不容篡改。
所以,下一次再看到天安門廣場前的閱兵,你就明白了,那不只是為了慶祝,更是在提醒。
它在提醒我們自己,和平來之不易,它也在提醒某些人,有些債,是賴不掉的。
所以,9月3日究竟意味著什么?它從不是一個輕飄飄的時間標記。
它是十四年浴血奮戰最終落下的鏗鏘句點,是三千五百萬逝去同胞得以告慰的安寧,是全體中國人用血肉之軀從硝煙里搏來的勝利勛章。
這一天,字字千鈞,只鐫刻著兩個字:尊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