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傳統(tǒng)茶藝文化、親手制作扎染布包、體驗中式面點課程……近日,一場以“開啟文化之旅,體驗中國文化”為主題的中美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動在成都市青蘇職業(yè)中專學校舉行,來自美國俄勒岡州高中的師生們與青羊學子共同開啟了為期一天的沉浸式中國文化探索,依托“熊貓走世界”課程,以非遺技藝、川蜀傳統(tǒng)為媒介,搭建起文化對話橋梁。
體驗傳統(tǒng)茶藝
感受“茶禪一味”的東方哲學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四川清音表演《布谷鳥兒咕咕叫》為活動暖場,婉轉的唱腔與靈動的表演瞬間點燃現(xiàn)場氣氛。青蘇職中黨總支書記張濤向美方代表團贈送熊貓蜀繡紀念品,美方代表回贈學校文化衫,象征中美文化交流的友好開端。
體驗成都茶藝。楊雪怡供圖
在茶藝課程體驗環(huán)節(jié),美國學生在茶藝老師張凡、張夢琪的指導下,親手完成溫具、置茶、沖泡等傳統(tǒng)茶藝流程和新中式茶飲琉璃盞制作,品飲四川名茶的同時,圍繞“茶禪一味”的東方哲學展開跨文化討論。
“這個課程讓我非常愉快,我也了解到中美兩國人民的生活方式不同,且要學會放松生活。”在美國學生Gabriel Garrett看來,中國傳統(tǒng)茶藝表演非常優(yōu)雅,有一種藝術之美。“我很喜歡中式的茶飲琉璃盞,非常漂亮,茉莉花茶淡淡的苦澀,味道很獨特迷人。”
美國學生還在老師的指導下,興致勃勃地體驗了長嘴銅壺茶藝,感受四川茶文化的獨特魅力。“雖然表演起來有點難,但很有趣。”一位美國學生說。
做扎染布包、中式面點
讓美國學生沉浸式理解非遺
在扎染體驗環(huán)節(jié),美國師生在色彩與布料的交織中感受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的獨特魅力。活動現(xiàn)場,師生們圍坐在一起,在老師的指導下,將白色棉布袋折疊、捆扎、染色……橡皮筋纏繞出的紋路在浸染后化作不規(guī)則的圖案,靛藍與明黃的色塊碰撞出隨性的美感。
展示扎染的布包。楊雪怡供圖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扎染體驗,但是我非常喜歡這個活動,整個過程讓我很快樂。”參與活動的美國學生Darby Wheatley興奮地向大家展示扎染布包。
“我之前在美國制作過扎染,但在此之前,自己并不知道扎染源自中國,也并不知道它的發(fā)展歷史和制作工藝的原理,不得不說扎染的整個制作過程真的很酷!”美國學生Brooklyn Carr Heuer說,這堂課讓他不僅提升了扎染的技藝,還對扎染歷史文化有了深入了解,更感受到了中國非遺的博大精深。
體驗做中式面點。楊雪怡供圖
在中式面點課程中,美國學生在面點老師的指導下制作出了成都特色小吃蒸餃、鮮肉小籠包和葉兒粑等。“太神奇了!”“真有趣!”整個制作過程,美國學生都不停地發(fā)出這樣的感嘆。蒸熟后的成都特色小吃,與青蘇職中西餐烹飪專業(yè)師生共同制作的牛肉沙拉、蔬菜沙拉、特色糕點、蛋炒飯和水果拼盤成為了美國師生的自助晚餐,他們在味覺體驗中理解“民以食為天”的中國飲食哲學。此外,學校還精心準備了糕點禮盒,讓外賓將這份舌尖上的中國味道帶回家。
青蘇職中國際交流中心副主任王冰梅介紹,希望通過“做中學”的方式,讓美國學生不僅看到中國文化的“形”,更能領悟其“神”,這種沉浸式教育模式,也正是職業(yè)教育探索國際理解教育的創(chuàng)新實踐。(楊雪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