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月12日,又在微博上刷到了這段話:
地震那年,我六歲。
我活著,很多同學都不在了。
現在,我上大學,每次回家遇到那些同學的家長。
他們都把我拉住,上上下下看個遍,
“都這么大了……”
腦子里轟的一下,如同有一把無形之刃,狠狠地在胸口上戳了一下。
這段文字無論看多少次,再看到都會鼻酸,甚至潸然淚下。
“都這么大了”,其中蘊含的情感,傳遞的思念,在此刻如此具象。
他們透過你,想像著他們長不大的孩子。
這就是文字帶來的震撼,任何其他的表達方式都無法企及。
可是我們中間,已經有很多人不再愛文字了,以后,也可能有越來越多的人遠離文字。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自己也很久不曾完整地看完一本實體的紙質書了。
一年多前從省圖書館借回來的《羅馬人的故事》,一直躺在書架上落灰,閱讀記錄的折頁至今仍停留在第179頁。
我已經忘記了要去還書這件事。
我已經忘記了這套書一共有15本,我還只看完前面的7本。
太忙了,我們沒法靜下心來理一理雜亂的心緒;
太累了,我們沒有足夠的力氣去放空自己的靈魂;
太久了,我們已經忘記了最初為什么出發……
于是,我重新打開了沉寂幾年的公眾號。
無法改變他人,但或許可以改變一下自己。
而之所以選擇公眾號,是因為要改變這么多年的懈怠,還是需要一個動力來鞭策。有讀者的時候,就有責任來更新。
我認真地寫了一些文章。
我參考了一些公眾號寫作技巧,了解了現在的公眾號生態,摒棄了原本擅長的隨筆文風,聽勸地轉向觀點文。
我認真地尋覓選題,認真地查找資料,認真地整理思路,認真地一個字一個字地寫。
每一篇文章都傾注了心血。
文字對于我來說,是一種神圣的表達方式,我從來不敢輕視。我覺得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對得起文字給我們帶來的美與享受。
不過,好像我錯了。
是的,我是錯了。
我身邊的聲音都在勸我,現在大家只看短視頻,你寫的這個沒人看的,不要搞了。
當我花很長時間打磨一篇文章時,網上有人說,他借助AI寫作,5分鐘一篇,一天可以發五六篇。
當我重新尋找那些年輾轉多個平臺還始終跟隨關注著的文學博主們時,發現曾經堅持了十幾甚至幾十年筆耕不輟的他們,公眾號已經斷更好幾年了。
文學已死!這是個不需要文學的時代!網上都在這么說。
我很失落,內心很空洞。
我的童年,是一頭扎進爸爸的書柜里度過的;
我的少年,是記錄在抽屜里一本一本厚厚的日記本中的;
我的青年,是寄存在用微薄的工資換回的一摞一摞的書籍里的。
文字陪伴我度過那么多迷茫、莽撞、孤獨以及快樂的時光,滋養著我的內心,陪我一路走來。
二十歲生日的那年,剛好大學畢業,關系最好的同學從異地給我寄來一本書,書名是《安妮的日記》。
這本書至今仍然擺放在我的書柜,白底黑字的封面已經泛黃,但它承載了青春歲月里我們共同的淚水、微笑、嘆息和奔放。
是的,那個年代,書本是可以作為最珍貴的禮物,送給最好的朋友的。
那個時候我們愛閱讀,
那個時候我們通書信,
那個時候我們會筆友,
那個時候我們把熱愛完完全全地投入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
“從前車馬很慢,
書信很遠,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但現在他們卻取笑我,說當你總是沉醉在回憶中的時候,你已經老了。
因為現在,我們有了電話,有了互聯網,有了短視頻。我們曾經夢想中的天涯,已經成為了咫尺。
我們現在,沒有耐心去等待很慢的車馬,去期待很遠的書信,一生的光陰短暫,又怎么可以只浪費給一個人?
我們不需要文字了。
迅捷方便的科技,已經幫我們解決了生活中大部分的向往和追求。
短視頻雖然不動聲色地刷走了我們寶貴的時光,但滿足了我們的即時快樂,麻木了我們的頹喪哀愁。
AI的文字雖然空洞華麗而且沒有溫度,但它幾秒鐘一篇的速度欺騙了我們的感官,讓我們沉迷于它帶來的不勞而獲,并且欲罷不能。
“要擁抱嶄新的世界,未來已來,生活勢必在科技與速度的帶領下向前奔涌。”
大家都這么說,每個人的胸膛里響蕩著隨時都要噴薄而出的渴望和激情。
那文字呢?那歷經了幾千年的風霜洗禮,在甲骨上刻下文明的基因,在竹簡中流淌過思想長河的文字,那將千年的時光凝固,托起人類精神家園的文字,還有容身之地嗎?
能理解一個精神圖騰突然如流星般墜入浩渺星河的感覺嗎?
會害怕,會恐慌,會質疑,會擔心,會無助,會失望。
會無法接受,我們熱愛著的文字,撫慰了多少前世今生或孤獨或熾烈的靈魂,承載了多少時光深處重重的悲歡和沉默,卻在此刻,敗給了短視頻,敗給了AI ;
會無法接受,《詩經》里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跨越千年,仍然期待在你我的心底泛起重重漣漪時,卻無法找尋那雙去主動翻閱它的雙手。
其實,文字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雋永,更加耐人尋味。
文字的力量,是瞬間淚落,瞬間欣慰,瞬間無語凝噎,瞬間震撼心靈。
就如同此刻,我坐在一個喧囂的大廳,旁邊的人來來往往,匆匆忙忙。而我帶上耳塞,帶著悵惘寫下這段文字。
緣于幾天前,我的文章收到了一個留言,來自一位很多年未曾聯系過的大學同學。是的,就是送我《安妮日記》的那位,她說:“你的文章寫得很好,我支持你!”
你看,借助科技的迅捷,大數據在茫茫人海中把我的文章推送給了她。
而那些文字,迅速穿透時空,將封存數年的有關于青春、友誼和奮斗的記憶,一一開啟。
文字的力量,永遠不會消失!
———— END ————
歡迎留言,期待點贊和轉發
戳她關注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