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給阿庫的十四封信》
李韌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寫作,是意義生成的過程——而非意義的簡單傳遞。
李韌老師以十四封書信為舟楫,不疾不徐地穿越寫作的浩瀚迷霧,最終駛向這一核心洞見:寫作不是被動搬運已知之物,而是靈魂在詞語的礦脈中勘探、敲擊、熔煉,直至意義之光被親手點亮的過程。我們書寫,于是我們理解;我們創造形式,于是混沌被賦予形狀;我們在紙上跋涉,于是存在之幽微被自身照亮。
這十四封信,既是思想的階梯,亦是誠摯的邀約。它們舍棄了理論的冰冷鎧甲,以私語般的溫度,將抽象哲思化作可觸可感的體驗。
翻開《給阿庫的十四封信》,你接過的不僅是一份關于寫作本質的深刻詮釋,更是一張進入意義創造現場的珍貴請柬。它將邀請你重新審視自己筆下的每一次落筆,見證并參與——意義如何在心靈與紙張的相遇中,被一個靈魂鮮活地創造出來。
精彩書摘
前 言
寫作作為一項表達溝通的技能、一門古老的手藝,門檻實在不高??伤鋵嵃藦碗s的心智活動。學習寫作不僅是在學習如何思考,也是在學習如何理解自我,讓自己的精神更加成熟健全。
作為寫作老師,姑且不論我的寫作水平如何,單是把這項復雜的思維訓練講清楚、教明白,就并非易事。2020年,我的第一本書《北大附中創意寫作課》問世,作為教材,它包含了寫作任務以及寫作方法指導。但是,我始終感覺我們課程中最鮮活的部分沒有被放進去。課堂上,學習的主體是人。學生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和挑戰、他們如何應對,這些事情總是最觸動我的心。由此我逐漸領悟到,成果不是最重要的。
寫作脫胎于人類渴望傳遞信息、溝通情感和思想的意愿。它最有人情味。學生學習寫作的過程,才最真切地反映了他們如何渴望以寫作為工具表達自我和探索世界。也許結課時,有的學生寫出了滿意的作品、收獲滿滿;另一部分學生則帶著遺憾離開。但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才一起真切地理解了什么是寫作思維。對作為教師的我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配圖:電影《手寫信》
由此,我寫了《給阿庫的十四封信》。較之具體的技巧和方法,我更在意和青少年一起探討寫作之道。因為在大部分“00后”認可“每個人都值得發出屬于自己的聲音”的今天,還有太多人以為寫作只是少數有特殊才能者的事情。那么多青少年出于種種認識誤區,不敢也不知怎么暢快地科學地寫作,遑論能寫得好。甚至,即使寫得頗為不錯的孩子,也因為各種原因心懷忐忑,并不十分享受這個過程。而任何人,如果不敢寫、不多多地寫、不享受寫的過程,怎么能在長長的生命歷程中持續地寫?怎么能從根本上“寫得好”?想要提升寫作能力,需要從理解寫作入手。
那么,寫作到底是怎樣的一件事?我用了十四封信,寫盡一個貫穿始終的理念:寫作是意義生成的過程。它是種植,讓我們思想的種子隨著敲打文字和編織敘事而生根發芽、蛻變和成長。寫作能鍛煉一個人的思考能力,提升他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它也許沒法馬上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讓人成為什么“家”,但它拓寬了人的內心版圖,使之更強大和美好。
這本書采用了書信的形式,把寫作的不同階段、要素拆分進山精給阿庫的信。這來源于前幾年我線上課的教學靈感。為了與素不相識(也不愿打開攝像頭)的青少年建立平等合作、并肩探索的關系,我每次線上課都是以在屏幕這端讀一封山精給阿庫的短信開啟的。山精,是我的筆名。阿庫,是我對屏幕那邊所有滿懷期待的或心不在焉的小面孔的統稱。畢竟,就算來上課的每個人都為自己起了筆名,寫信時的我也需要在心里“召喚出”一個等待拆信的少年的名字和面孔。
那段日子里,不僅山精給阿庫寫信,課程里的每個人也給自己有話想說的人寫信(準備好信封,可以下樓寄出的那種)。同伴之間也曾互為編輯,就彼此的創作正式寫信,問詢對方的創作意愿、和盤托出自己的閱讀感受。也許正因為見不到面,所以我感覺大家會格外用心對待這些信:用詞懇切,態度端方。帶著這樣的記憶,當我揣摩自己想寫的是什么時,第一時間想到了寫信的形式。我希望你我心靈相隔并不遙遠,希望你讀信時,在默默和我交談。
如果說我對“寫作思維”能有一點領悟和一點談論的資本,那么這首先來自我教過的幾千名學生。是他們對抽象的理念、對技巧的反應、他們的做法,引導我切實理解寫作是什么,以及我到底在做什么。因此,這本書的每封信里我都放了學生的真實案例。我挑選案例的原則不是“優秀”或者“好”,而是這些案例體現了學習者探索寫作的過程。也許你的狀況和他們不那么相似,不過我還是希望他們的實際經歷能喚起你對自己面臨的相關問題的思考。當然,我還放入了山精即我本人的一點經歷和思考。這完全不是為了證明什么。如果我們明白對一項有魅力的事物的探索可以永無止境,那么我們可以甘愿渺小,同時保持興致勃勃。
或許我的理解和講述不夠深刻和準確。不過有一個理解,我確信自己不會改變:寫作是為活生生的人的意志準備的。如果你認為這件事富有魅力,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生命版圖都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遼闊無邊,涌動著生機。
李韌
北大附中創意寫作課教師
2024年夏
新書上市,點擊購買
內容介紹
本書通過山精和阿庫之間的書信往來,講述了寫作與成長的故事。如果說《北大附中創意寫作課》是課堂指導及寫作練習,那么《給阿庫的十四封信》就是一本沉浸式寫作指南,因為真實的寫作就生發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書中的師生故事皆為真人真事,這些觸及心靈的寫作故事將啟發更多青少年學習寫作,愛上寫作,重建寫作思維。全書共十四封信,這些信既是關于寫作技巧的深入探討,又是師生之間心靈與思維的碰撞,圖文并茂,語言親切,仿佛信中的山精和阿庫就在你我身邊。
作者介紹
李韌,1975年生,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2016年起在北大附中首開國內給中學生的創意寫作課,被稱為國內中學創意寫作第一人。她在教學中引入創意寫作教學理念和教學法,幫助青少年喚醒對表達的渴望、對生活和自身存在的思考,讓他們以文字為觸角探索廣袤無邊的世界。她的學生累計創作習作超千萬字,很多高中生因她的創意寫作課而不再懼怕寫作,并被激發出創作的勇氣和毅力。出版《北大附中創意寫作課》。
目 錄
導語
第一封信與寫作相伴的日子
第二封信開鑿現實的堅冰,讓靈感之泉汩汩而出
第三封信未完成的初稿與渦蟲的領悟
第四封信一個說自己不會虛構的人,怎么會有噴涌的故事?
第五封信人物與木偶的區別是,他們此刻就要出發去解決問題
第六封信向未知的黑暗腹地挺進!
第七封信主題是你心中燃起的精神之火
第八封信在重聚路留下生命的印記
第九封信修改與涂抹,是持續的意義追尋
第十封信讓馬跑起來!
第十一封信赴一場烤乳豬之旅的技巧
第十二封信只要有人讀完你寫的每一個字
第十三封信讀什么都好,只要真的沉浸其中
第十四封信寫作是農業,不是工業
上下滑動查看詳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