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鐵龍新山子開始開采鐵礦,兩宋時期轉采銅礦,成為當時全國的產銅中心。明成化年間,鐵龍成為里級建制。清康熙年間翁源行政區劃改為鄉鋪制,鐵龍時稱鐵場鋪;鴉片戰爭之后,英國人在此開采鐵礦煉鐵,有上鐵場、下鐵場之稱,因南面有一處狹隘的山垌地帶,相傳此地盛產龍眼,故稱龍眼垌。1937年至1948年,改鋪為鄉,稱為鐵龍鄉。
解放初,翁源縣人民政府在此設立鐵龍鄉。1959年成立國營鐵龍林場。1963年成立中國共產黨國營廣東省鐵龍林場委員會。1983年設立鐵龍區公所,掛國營鐵龍林場和鐵龍區公所2塊牌子,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管理體制。1986年區改鄉設立鐵龍鄉人民政府。1993年鄉改鎮設立鐵龍鎮人民政府。2004年翁源縣撤并鄉鎮撤銷鐵龍鎮,鐵龍行政區域并入新江鎮,設新江鎮駐鐵龍辦事處,保留鐵龍林場并設立鐵龍林場黨委。2017年國營鐵龍林場進行國有林場改革,定為正科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2019年10月11日,廣東省民政廳批準同意翁源縣調整新江鎮行政區劃,設立鐵龍鎮。
鐵龍林業
鐵龍林場氣候獨特,雨量充沛,森林資源豐富,生態保護好,現有山林面積14多萬畝,其中生態公益林6.8萬畝,商品林5.7萬畝,森林覆蓋率80%以上。近年來,鐵龍林場按照“以林為本”的工作思路,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建設起了1000畝省級林木種苗生產示范基地,從而推動了產業轉型發展。
鐵龍石壁茶
一派青山,孕育天然好茶。鐵龍鎮地處半山區丘陵地帶,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種植茶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霧鎖千樹茶,云開萬壑蔥,香飄十里外。優越的生態環境決定了鐵龍石壁茶的優良品質,也道出了高山云霧對茶葉香氣與滋養的影響。一盞石壁茶茶香四溢,沁人心脾,輕抿一口,清香甘甜,回味無窮。
鐵龍鎮的“美顏”技術
鐵龍鎮重視利用自有資源,抓好山地綜合開發,積極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林業和興辦加工企業。在基礎建設上也不斷的加快了步伐,修建綠化帶、行人道、路燈、城標等配套設施的水泥路,此舉動在粵北山區首創了水泥路通村的記錄。在自來水工程方面,全面實現了工農飲用水自來化目標。而且市政建設、通信網絡建設、文教衛生事業方面也得到了全面發展。鐵龍鎮的“美顏”是人們努力的成果,是在黨的領導下通過鐵龍鎮人們的不斷努力而造就的。
鐵龍洞
鐵龍洞依一條地下河蜿蜒伸入,河水清澈透底,終年不息。洞內巖石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顏色,形狀各異,栩栩如生,可謂是千姿百態、爭奇斗艷、美不勝收,潺潺的流水聲如同美妙的音樂一般令人癡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