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高考完,發(fā)現,很多高校學費又漲了,
而且從公布的情況來看,超幾十所大學學費上漲,漲幅500-20000元/年不等。
上圖可見,學費漲價的高校中,有民辦、公辦、重點、普通等各類學校。我們在網上具體查詢了一下,可能里面有一些不太準,但確實是漲了。
比如云南就提出“基準學費標準+浮動機制”本科學費標準調整方案,調整后平均學費標準提高500元(其中農學和藝術學基準學費標準不作調整,其他學科基準學費標準適當上調),平均調整幅度約10.5%,從2025年秋季學期入學的新生開始執(zhí)行,實行“新生新辦法,老生老辦法”。
上海中僑職業(yè)技術大學,本科藝術類專業(yè)漲了8000元一年,??扑囆g類專業(yè)漲了6800元一年。
其他院校就不一一舉例,大家可以在網上查一下。總的來說,除了個別院校,絕大多數院校漲幅都不小。雖說網友整理的數據可能存在偏差,但是“大學學費上漲”,這一事實毋庸置疑。
而且關于大學院校學費上漲,其實2023年已經有很多院校漲過一批,比如:上海當地的華東理工,部分理科、工程和體育專業(yè)新生的學費提高54%至每學年7700元,將文科專業(yè)學費提高30%至每學年6500元;
上海電力大學理工科類學費上漲40%到每年7000元,管理學、經濟學和文學專業(yè)學費同比上漲30%到每年6500元。
網上數據,2023年那一波上漲中,特定學科一年的學費漲幅甚至最高達到了160%,夸張至極!
而且,根據澎湃新聞消息:澎湃新聞梳理了147所“雙一流”高校的全日制專碩學費情況,從2019年到2022年,有38所漲過學費。其中漲幅最夸張的,當屬東華大學的國際商務專業(yè),從每學年1萬元不到直接漲到了7.9萬元。
上大學的費用也開心貴,但這幾年畢業(yè)生找工作卻是越來越難,有網友吐槽:學費越來越貴,畢業(yè)后回本越來越難,再這么漲下去,搞不好以后以后都要貸款讀書了。
那么,高校為啥學費漲漲不休?
有人說,收費上漲也是跟上時代,因為很多地方都是2000年的定價,現在物價都漲了好幾輪,不可能繼續(xù)采取原來的定價,標準當然要變一變。
不過,核心不在這個問題上,主要還是——缺錢!
高校辦學的費用主要兩個渠道,一個靠財政撥款,一個是學費,至于社會捐贈,這個可以忽略不計,畢竟國內高校像美國高校那樣獲得富豪捐款的還是少之又少。
而且,網上有數據說,2014-2018年,某地41所省屬高校財政撥款占比54%,學費收入占比26%,其他是社會捐贈。說白了,很多高校都是靠撥款。
但是這兩年的情況大家多少也能猜到,房子不好賣,土地收入銳減,很多地方也開始教師合同制,有的開始縮員,甚至教師這個鐵飯碗也越來越不“鐵”了。
這種情況下,高校從哪來錢?可想而知!學費不上來點,估計很難熬下去。
當然,最近十年,熬不下去的也不少,幼兒園關停潮大家應該聽說了,其實有不少主要靠學費維持的民辦高校,也關停了。這種情況也不難理解,招不到人,就沒錢運營了~
而且,新生人口數量持續(xù)下降,這種邊緣化高效走向關停的情況,以后也會越來越多。
說白了,土地出讓少了,地方收入大幅下降,缺錢的地方又多,每一分錢都得用在刀刃上,還想像過去那樣雨露均沾就不現實了,未來有限的資源就是會向頭部集中。
你看看25年全國高校預算數據,頂級高校預算經費都比較高。比如深圳大學,預算經費75億,排地方高校預算第一。
還有一些高端技術學校,比如國防七子的幾個學校,拿到的預算經費都很高。
這個邏輯下,以后的趨勢就很明顯了:
①一些地方普通高校,未來可能很難解決錢的問題。
②人口出生率持續(xù)下降,未來早晚要影響到高校,預計2037年左右,可能就會迎來高校關停潮。
而當前很多院校直接給老師合同制,說白了也是未雨綢繆,畢竟以后太多的“鐵飯碗”,財收供不起,再者將來生源少了,真到了走不下去的那一步,合同制也比鐵飯碗好下手。
所以,眼下漲學費也好,老師合同制也罷,都是大勢所趨,也是無奈之舉!2025年,大學學費又漲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