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線正式開通運營。然而,有網友在當日發布視頻稱,新開通線路中的水泉站地下溫度較低,候車站臺的屏蔽玻璃門上凝結了大面積水汽。該現象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調侃“這是拿乘客當生鮮了啊”。
視頻發布者表示,水泉站當時并未開啟空調,站內溫度偏低,以致玻璃上形成大量水汽,他甚至將“水泉站”戲稱為“冰泉站”。
在相關評論區,也有網友反映東陵公園站等站點同樣感覺寒冷。部分網友猜測,水泉站靠近東陵地宮(清福陵)的地理位置可能是低溫原因。
據了解,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線全長16公里,設10座車站,串聯了農業大學、東陵公園、鳥島等多個景區。東陵公園內的清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墓。
針對大家的關切,沈陽地鐵集團于7月2日向公眾作出回應,解釋東陵公園站、水泉站等東邊車站出現站內溫度較低、部分區域存在水汽凝結的現象。詳情如下:
1.地理與水文因素:東陵公園站至水泉站區間屬于較長的地下隧道段,且相對較深。該區域毗鄰沈陽的母親河——渾河,地下水資源豐富,地下水體與車站結構存在密切接觸。
2.新線運營與溫度差異:該線路為新近開通運營,地下車站如同處于“冷卻期”,其結構體溫度顯著低于當前季節的室外體感溫度。
3.外部氣候影響:近期沈陽地區持續強降雨天氣,導致外部空氣高溫高濕。當濕熱空氣進入溫度較低的地下車站時,在站臺門、墻面及地面等溫度較低的表面,極易發生水汽凝結現象,形成肉眼可見的水珠。(其他線路部分車站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返潮”現象。)
與此同時,沈陽地鐵對于這種現象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處理:
目前,通過加強車站的自然通風并輔以人工保障措施,站內的水汽凝結現象已得到顯著緩解,水珠數量大幅減少,站內溫度正逐步回升,體感舒適度正在改善。
你去打卡新開通的1號線東延線了嗎?感覺溫度如何?
部分資料來源:沈陽地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