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圈子會決定你的未來
隨著當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圈子現象”已經進入平民百姓的視野,當前,名目繁多的活動、聚會吸引了越來越多熱衷于社交活動的人,也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圈子的重要性。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往往圈子選對了,事就成了!
和什么樣的人組成圈子決定你的前程
泥土因為靠近玫瑰,吸收了它的芬芳,從而也能散發出芬芳的香氣,給別人帶來玫瑰的香味。其實,我們人也一樣,和什么樣的人相處,久而久之,就會和他有相同的“味道”,所謂“臭味相投”就是這么來的。
在一個題為“創造財富”的論壇上,一位發言人給現場聽眾做了這樣一個小測試,他說:“請大家每人拿出一張紙,寫下和你相處時間最多的6個人,也可以說是與你關系最親密的6個朋友,記下他們的月收入,然后算出他們月收入的平均數。這個平均值便能反映你個人月收入的多少。”測試的結果讓所有人都驚訝不已。
中國有句古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國人也有句俗語:“和傻瓜生活,整天吃吃喝喝;和智者生活,時時勤于思考。”這兩句話所說的其實是一個道理:朋友的影響力非常之大,大到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甚至改變你的一生。你能走多遠,在于你與誰同行。如果你想展翅高飛,那么請你多與雄鷹為伍,并成為其中的一員;如果說你成天和小雞混在一起,那你就不大可能高飛。曾經有人采訪比爾·蓋茨成功的秘訣,他說:“因為有更多的成功人士在為我工作。”陳安之的“超級成功學”也有提到:先為成功的人工作,再與成功的人合作,最后是讓成功的人為你工作。你與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來。猶太經典《塔木德》里有句話: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學會嗷叫。同樣,和優秀的人接觸,你就會受到他們良好的影響。與一個注定要成為億萬富翁的人交往,你怎么可能成為一個窮人呢?
行為學家實驗中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鵝會本能地跟隨在它第一眼看到的自己的母親后面,但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親,而是其他活動物體,比如一條狗,一只貓或一只玩具鵝,它也會自動地跟隨其后。最為重要的是,一旦這只小鵝形成了對某一東西的跟隨反應,它就成為不可變的,也就是說小鵝只承認第一,卻無視第二。這種現象后來被另一種行為學家稱之為“印刻效應”,它在人類的世界里其實也并不少見。
經常與酗酒、賭博的人廝混,你不可能進取;經常與鉆營的人為伴,你不會踏實;經常與牢騷滿腹的人對話,你就會變得牢騷滿腹;經常與滿腦“錢”字的人交往,你就會淪為唯利是圖、見財起意、見利忘義之輩。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么樣的朋友,就預示著什么樣的未來。如果你的朋友是積極向上的人,你就可能成為積極向上的人,假如你希望更好的話,你的朋友一定要比你更優秀,因為只有他們可以給你提供成功的經驗。假如你老是跟同一群人做同樣的事情,你的成長顯然是有限的。
人是一種圈子動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際圈子。大家的區別在于:有的人圈子小,有的人圈子大;有的人圈子能量高,有的人圈子能量低;有的人會經營圈子,有的人不會經營圈子;有的人依靠圈子左右逢源,飛黃騰達,有的人脫離圈子捉襟見肘,一事無成。
無論你的圈子有多大,真正影響你、驅動你、左右你的不會超過八九個人,甚至更少,通常情況下只有三四個人。你每天的心情是好是壞,往往也只跟這幾個人有關,你的圈子一向是被這幾個人所限定的。
因此,和什么樣的人交朋友,和什么樣的人形成勢力范圍,又和什么樣的人組成圈子,其實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嚴肅、認真地思考和對待的問題,甚至是你終身最大的一件事。
圈子里的人脈就是你辦事的資本
聰明的人善于把“關系”變成辦事的資本,他們憑借自己的本領最大限度地打通各個環節,以便為自己辦事制造人事關系。與他人建立“關系”,其目的就是相互幫助,別人有急事、難事的時候,你鼎力相助,你有難辦的事情的時候,朋友也才會兩肋插刀。但一定要記住不要等到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才想到別人,“關系”就像一把刀,常常磨才不會生銹。
《三國演義》中,個人能力最差的劉備之所以成功,與他善于利用“關系”的本領密不可分,可以劉備正是憑借其這一強大的本領而成就了一生的,最終三國鼎立,平分天下。
劉備小時候就是一個孩子王,鄰里的小孩常常跟隨他的左右。劉備身形瘦小,也無過人的本領,但是小孩們都非常樂意聽從他的話,因為他常常把家里好吃的東西拿去跟大家分享,常和其他孩子在村里的大樹下玩,從不仗著家里有錢而占人便宜,這樣小孩們自然就聚集在他的周圍。
15歲那年,他母親讓他出去讀書,老師是曾當過九江太守的盧植,同學中有劉德然、公孫瓚等。劉備到了新的地方,很快就和同學打成一片,和他們交上了朋友,劉德然的父親常給劉備以幫助。公孫瓚與劉備關系很好,劉備拜他為兄。通過與同學的關系,劉備認識了更多的朋友,也為以后的事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劉備不怎么喜歡讀書,他所喜好的是犬馬、音樂,他還喜歡好看的衣服。他對比他地位更低的人很和善,喜好結交豪俠這類人物,所以不少年輕人都和他結交,劉備也就有了一定的人際關系圈,漸漸地有了一定的名氣。
中山(今河北定州)的富商張世平和蘇雙是做販馬生意的,他們見了劉備,都感覺他氣質不凡,于是給他很多金錢。這樣,劉備才有經濟條件廣招眾徒,形成自己的一個團體。從此以后,劉備開始步入歷史舞臺。
東漢王朝氣息奄奄,社會危機日益加劇。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終于爆發了震動天下的黃巾軍大起義。依靠老同學、老朋友公孫瓚(此時已經當了中郎將)的幫助,劉備做了平原(平原,郡名,治所在平原,即今山東平原縣)相。憑借著這種同學關系,劉備官居要職,如果沒有他在求學時付出的努力所打造的良好關系,劉備也當不了官。劉備初次運用“關系”,顯現的力量就可見一斑。可見,在古代要想出人頭地,沒有關系也是不能成事的。
談到劉備,自然也就要說到曹操。曹操在三國里是個舉足輕重的大人物,他對于劉備的成功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劉備充分認識了這一點,因為曹操位高權重,因此,劉備就刻意地去逢迎他,巴結他,與曹操建立良好的關系,以期得到曹操的提拔和重用。事實證明,劉備充分地利用了這種“關系”,并把這種“關系”發揮得淋漓盡致。
公元196年,曹操采取一個有巨大影響的舉措,把無家可歸的漢獻帝迎到許都(今河南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從此,曹操名為漢相,實為太上皇。這一年,曹操上表劉備為鎮東將軍,封為宜城亭侯,劉備從此成為天下群雄中的一員。
劉備所占據的徐州在今山東南部、江蘇北部一帶,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呂布、袁術等都向這里派兵,劉備受到嚴重威脅。呂布是一員虎將,劉備被呂布打敗后,劉備逃到曹操那里,曹操讓他當了豫州牧(牧是州的最高長官)。
曹操親自出征,和劉備一起打敗了呂布。消滅呂布后,劉備隨曹操回到許都,仍然受到曹操的厚待。
建立好“關系”以后,還要牢記一點,利用“關系”要審時度勢,切不可盲目跟從,以免適得其反。有人常常以為“關系”建立好后就可以隨時為自己所用,卻往往忽略了這種“關系”是以別人為中心的,你不能損害到別人的根本利益,一旦觸及別人的根本利益,你的“關系”再好、再鐵,別人也不會買你的賬了。
漢獻帝在曹操的控制之下并不甘心,他的舅舅(實際上是漢靈帝的母親董太后的侄兒,漢獻帝稱呼為舅)董承以他受了獻帝藏在衣帶中的密詔,要他設法殺掉曹操為由,暗中進行聯絡,劉備也知道此事,但他沒有向曹操揭發。一天,曹操宴請劉備,對他說:“天下英雄,就是你和我曹操兩個,像袁本初(袁紹字本初)這種人,都是不足道的。”心中有鬼的劉備聞此大驚,以為曹操知道了什么,一時過于緊張,連手上的筷子都掉了,幸好當時打了一個響雷,劉備才借機掩飾過去。這就是《三國演義》中寫得非常精彩的“曹操煮酒論英雄”。
這一來,劉備知道曹操并未小看自己,早晚會有危險,反倒更積極地參與了董承一伙的密謀,但當他們準備動手時,劉備正好到外地“出差”。結果,董承一伙未能成功,反倒被曹操發覺,曹操將他們一網打盡,只有劉備幸得不死。
建安五年(公元21年),曹操親自出征,打敗劉備,俘獲了他的妻子,連劉備的猛將關羽也當了曹操的俘虜。劉備無奈,只好歸附袁紹,袁紹親自從鄴城跑出20里地迎接他,他那些失散的部下也逐漸歸集。這時,曹操與袁紹相持于官渡(在今河南中牟),關羽也乘機逃脫,回到了劉備身邊。曹操打敗袁紹,又攻劉備,劉備招架不住,只好逃到荊州劉表那里。
好在劉備以前就與劉表的“關系”好,在關鍵的時候,劉表收留了劉備,并給了他一定的空間發展,倘若劉備平時沒有建立與劉表的人際關系,恐怕他連立足之地都難以找到。
看看在你的周圍,為什么有的人辦事順利,一帆風順?為什么你辦事就處處受挫,麻煩不斷呢?從劉備的為人處世來看,一個人的交際力量與辦事成敗密切相關。這一點萬不可忽視!如果在人際交往方面下工夫,可以解決許多難題!
劉備是個利用“關系”的高手,想當年,為了聯合孫權,搞好關系,劉備不惜犧牲自己,委屈自己,娶了孫權那個面貌丑陋的妹子。還極力討好孫權的老媽,贏得老人家的好感。所以后來曹操大軍來犯,劉備不慌不忙,鼓動老婆,攛掇岳母,聯合大舅子孫權合力抵抗曹軍,并且最終打敗曹操,也為自己謀得了天下。
凡是能辦事的人,都有這樣一個特點:他們人緣好,受人歡迎,辦什么事都有人幫忙。這實際上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有關系,有門路。不要把“關系”想象成庸俗的幕后交易,實際上“關系”是我們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支撐點。若想成為一個辦事能手,就必須學聰明人練就一雙巧手,織起自己的人際交往的關系網。
可以這樣說,一個人事業的成功,15%基于他的專業技術能力,85%則取決于他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可以說是一座讓人終身受用的富礦,編織關系網,就像開發礦藏,開發的越多,你就越富有;又如播種,你撒下的種越多,收獲也就越多。因此會辦事的人,不僅重視和某個人建立關系,更重視和多數人搞好關系。只有搞好了人際關系,并善于利用人際關系,事情才能辦成、辦對。
建立圈子就要預先開設一個人情賬戶
應該說在現代社會,你的社交能力有多大,你辦事的能力就會有多大,沒有社交能力的人,是絕對成不了大事的!
很多人都讀過《西游記》,對孫悟空了解頗多。孫大圣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本領很大,能力很強。他護送唐三藏西天取經,一路上斬妖除魔,最后到達了西天,修成了正果。孫悟空就是一個社交能力強,而且善于找人幫忙的典范。每當他遇到不能戰勝的妖怪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去尋找具有高超法力的相關人士。孫大圣的關系網簡直就是天羅地網,上至天庭,下達地府,西有如來,東有龍宮。所以再厲害的妖怪,孫大圣也有法子找到高人來對付它們。
對一般人而言,自己能解決的事自己動手就可以搞定。遇到無法達成的事就需要動腦子、想辦法,去尋找可以解決問題的高人。高人不會從天而降,而且也不會在你遇到麻煩的時候及時出現,這需要你平時建立自己的人情賬戶,與各種人保持良好的關系,時常聯絡,這樣在關鍵的時候才能找到人辦好事情。
開立一個人情賬戶需要掌握以下兩條:
第一項,培養良好的關系。培養良好的關系有三點原則性的方式。
1.用肯定來提升別人的價值
每個人都想要獲得別人的肯定,這是人們的共性。每個人都喜歡被他人贊美,希望別人給他們想要的東西——肯定對方。我們都擁有別人非常需要的無形資產,包括接納、肯定、欣賞、尊重及鼓勵等,這些都是應該盡量給予別人的!承認別人的重要性,不用花一毛錢,而且用之不竭。因此,請不要吝惜你的贊美之詞,給予別人中肯的評價;把你的眼光投向他人的長處,盡力去發掘他人的閃光點,讓他人切實感受到你對他的肯定,你有多么的需要他!這樣的話,只要在他的能力范圍之內,會很樂意地幫你解決一切問題,為你把事情辦好。
2.從別人的視角看事情
從別人的觀點看事情,是一個重要的處事技巧。掌握了這個技巧,你才能有效地與人溝通和交流,否則,你就無法與人相處。
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從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每個人看問題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你只有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才能了解他人的想法。當你誠心地這么做,他人才會打開心扉,設身處地考慮你的觀點。在這個過程中,才能互相了解彼此的想法及做法。不幸的是,大多數人都未能有效地互相溝通,只是彼此輪流說話,這樣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思想和認識上不能達成共識,自然也就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了。
3.有效的傾聽技巧
高陽描述“紅頂商人”胡雪巖時,就曾經這樣寫:“其實胡雪巖的手腕也很簡單,胡雪巖會說話,更會聽話,不管那人是如何言語無味,他能一本正經,兩眼注視,仿佛聽得極感興趣似的。同時,他也真的是在聽,緊要關頭補充一二語,引伸一二義,使得滔滔不絕者,有莫逆于心之快,自然覺得投機而成至交。”
有效傾聽是一種主動而非被動的心理技巧,需要對別人所說的話表現出專心與關心,可以讓別人獲得很大的滿足感。
第二項,要時常保持聯系。
你的人際網絡要建立得穩固長久,就要時常保持聯系。要向最需要的人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提醒對方沒有注意到的問題,主動去幫助他人解決問題,噓寒問暖,讓對方可以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和關注,在他的腦海中對你的形象打上深深的烙印,這樣他才不會忘記你,在關鍵的時候才會想起你。
尋找方法保持聯系,其目的就是要為找人辦事作準備。比如,記下他人的生日或對他來說某個重要的日子,到時寄出一張賀卡。留心報紙或雜志上出現的內容,發現對某位人士有幫助,剪下來或復印一下寄出去。出差路過某人的城市或居住地時,看看是否可以相聚共進一頓早餐、午餐或晚餐,至少要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平時用電子郵件聯系,哪怕拿起電話僅說一聲“嗨,你好!”這種聯系不需花費太長時間,或承擔什么責任,實際上沒有目的地去關心會更令人愉快。重要的是進行聯系,不斷地聯系!
在與他人的第一次接觸開始,就要不斷去收集累積他人的資料,特別是有關細節上的情況,掌握的越多,越有實際價值。
掌握他人的信息后,你就可以給他人創造出驚喜!比如,他的興趣是釣魚,開始就可說:哎,王總!最近去釣魚了沒有?客戶會想:哦,你還記得我喜歡釣魚。你可以記著他小孩在念六年級,今年后半年就要升初中,你可以說:王總,你小孩快要上初中了,計劃到哪一所學校上學?王總會想:哇!他竟然連我小孩上初中都記得。甚至,他喜歡抽什么煙,喜歡喝什么飲料,你都要記下來。如果王總今天拿出的香煙不一樣的時候,你可以說:王總,你以前不是都抽555煙嗎,這次怎么換成了中華煙?哇!王總想:連我抽什么煙都知道。你甚至記下他寵物的名字,他寵物的名字叫貝貝,是一只白色的德國狗,喜歡吃奶油。你說,哎,王總!你那只喜歡吃奶油的貝貝跑到哪里去了,今天怎么沒有帶出來?王總會驚訝:哇!他如此體貼入微,他還記得我有只小狗叫貝貝。
要讓人感動,每個人際高手都是創造這種感覺的高手,關心別人,而不只是關心自己。
甚至你還可以多為他人出點子,辦事,這不僅僅是幫助他人,實際上你也是在幫助自己。
現在交際中,誰是最后的成功者?想盡一切辦法,主動與他人交往,并打造出最具魅力的人際關系,才是最終的勝利者。
現在想想你已多長時間沒有和某人聯系,沒有和你最需要的人保持聯絡了。而你想要聯系,可是由于靦腆,甚至覺得窘迫而未行動。所以,立刻行動起來,下決心打個電話或去拜訪他。
總之,人生在世首先要學會建立你的人情賬戶,擴大你的人際關系網絡,充分調動一切可用的人力資源。沒有人脈,沒有人際關系網,你就辦不成事,辦不好事。任何事都是人辦的,沒有人事難成,不去努力建立良好的人脈,那么成就一番大事就成了一句空話了。
圈子里的人情需要不斷地積蓄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因此在人際交往與關系中必須重視情感投資,不斷增進感情。這樣你就可以聚積信任度,保持和加強親密互惠的關系。人情就好像銀行的賬戶一樣,你存進得越多,存得越久,收獲的利息就越多。只要你在人情的賬戶有儲蓄,在你遇到困難、需要找人辦事的時候,自然就會有人來幫助你。你送朋友一個人情,朋友便欠了你一個人情,他一定會想辦法回報你的,這是人之常情。
錢鐘書先生一生日子過得比較平和,但在上海寫《圍城》的時候,也窘迫過一陣。辭退保姆后,由夫人楊絳操持家務,所謂“卷袖圍裙為口忙”。那時,學術稿沒人買,錢鐘書寫小說的動機里就多少摻進了掙錢養家的成分,他一天500字的精工細作,卻又絕對不是商業性的寫作速度。就在錢鐘書難以為繼時,黃佐臨導演了錢鐘書夫人楊絳的四幕喜劇《稱心如意》和五幕喜劇《弄假成真》,黃佐臨及時支付了稿酬,才使錢家渡過了難關。
時隔多年,黃佐臨之女黃蜀芹導演之所以獨得錢鐘書親見,開拍電視連續劇《圍城》,是因為她懷揣她老爸黃佐臨一封親筆信的緣故。錢鐘書是個別人為他做事他一輩子都記著的人,黃佐臨40年前的義助,錢鐘書40年后還不忘回報。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要想人愛己,必須先愛人。每個人都應時刻存有樂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為自己多儲存這些人情的“債權”。就如同一個人為防急用,須養成“儲蓄”的習慣一樣。
中國人最講究量入為出,為了應付某種急需,一般人省吃儉用也要在銀行里存一筆錢。因為有了這樣一筆儲蓄,心里就踏實,就可以在關鍵的時候拿出來抵擋一陣。同樣的道理,要想找人辦事,你就應該在人情賬戶上先進行儲蓄,有了這種人情儲蓄,找人辦事的時候,就容易得多了。
如果你的人情賬上沒有什么儲蓄,到需要用人情的時候,自然也就無情可用了。因此,在人情賬戶上千萬不能出現負數,一旦出現了負數,人情債欠得太多,找到別人辦事的時候,人家也就會有想法,一次兩次無償幫助你,還情有可原,但久而久之,別人也就會不樂意了。只有平時樂于幫助人,主動幫助別人,把人情做足,充實你的人情賬戶,你的人情賬戶上的儲蓄才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夠用。現實社會里,很多人都有一本或數本的銀行存折,如果你年初存5000元,到了年底,你會發現存折上不只是5000元,而且還有利息!人際關系也是如此,因此,關鍵在于平時對人情的儲蓄,那種“平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的做法是萬萬不可采用的。
充實自己的人情賬戶,建立自己的圈子
有一位出版商,他平時很注重人際圈子的建立,不論是大人物或小人物,他都不吝花費地和他們建立良好的關系。有一位與他素未謀面的作家因為急需一筆錢,去向他借錢,他二話不說就掏出2萬元。他廣結人際關系的結果是,到處都有人幫助他,他也因而得到了很多好書稿,自然就財源滾滾。
這個出版商就是用在銀行存錢的方式來充實自己的人情賬戶的。充實自己的人情賬戶,“先存再提”說來有些“現實”,有“利用、收買”的味道,但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和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本來就有這樣的好處,不能光用“現實”的眼光來看。而這些人際關系,必成為你一生中最珍貴的資產,在必要的時候,會對你產生莫大的效用。
你在感情的賬戶上儲蓄越多,就會贏得更多的信任。當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種信任。你即便犯有什么過錯,也容易得到別人的諒解;你即便沒把話說清楚,有點小脾氣,對方也能理解。
但在此基礎上,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樂于助人,關心他人,不斷增加和充實自己感情賬戶上的儲蓄。如果說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的人際關系有什么訣竅的話,那么這是唯一的和最有效的訣竅。與此相反,那種不肯增加儲蓄而只想大筆支取的人是無人理會的,這樣的銀行賬戶是根本不存在的。你毫無儲蓄,到需要用錢時,也就必然無情可用,只有欠債了。但欠債總是要還的,到頭來還是要儲蓄。這就是社會與人生的大海上互助互利、收支平衡的燈塔。
互助互利不僅指物質利益,而且還有精神利益。作為被求助的一方不一定非要你給他什么幫助和好處不可。而且人際交往的互利互惠也不同于做買賣那樣必須是等價交換,立刻兌現。但作為求助者最好能讓對方了解助人也會助己。
你請某人來幫助粉刷裝修住房,說好干半天,他可能干了不到一小時就走掉了;你拜托某人為你辦理開辦什么公司的手續,他也許只起了牽線搭橋的作用,具體的手續還要你自己去四處奔波……遇到這類情況,千萬不可埋怨,不可責怪對方說話不算數。因為事實上人家已經幫了一點忙,這就值得你表示肯定和感謝。你感謝對方幫忙一小時,下回他可能會幫忙兩小時,你感謝人家為你辦手續探明了路線,下回他也許會一幫到底。
自己樂于助人,多主動幫助別人,會不斷增加感情賬戶上的儲蓄。如上所述,求人與被人求,是一筆人情賬。盡管是人情賬,無法精確地計算,但是也應當心中有數。
在找對方辦事時,對方并不情愿為你白忙乎,他希望你也能幫他做些事情,有的甚至希望在他辦事之前,你得先為他辦成。如果你了解對方這種心理,主動滿足他的欲望,他就會很痛快地幫助你。
有時對方沒有什么需要幫忙的事情,此時你要讓對方精神上得到滿足,表現出對對方的崇拜和尊敬,不斷地夸獎對方的能力。
如果你與對方關系很密切,求他幫忙時,他會提出條件來,那你也要多為對方考慮,盡量多為對方解決一些困難。不論關系多密切,你總求人家,而沒有回報,時間久了也就不行了。
如果你找別人幫助的是一件名利雙收的事,那對方也希望從中得到一些名或利。如果對方什么都得不到,而你卻名利雙收,對方就會在心理上失衡。現在的人對口頭許諾不感興趣,所以,你最好要提前滿足對方的欲望。如果不能,也一定要守信用。如果你不能履約,以后再求對方就難了。
圈子里的規矩就是:欲求人必先助人
一個人沒落失勢時,陷入遭到眾人漠視的狀態,原來交往密切的人都離他而去,如果你此時伸出援助之手,與之交往,他就會心存感激,銘記一輩子。人類的習慣之一,乃是往優秀出色的人身邊靠攏,能與事業有成的人締結關系,便可以巧妙地利用對方那股氣勢。這是理所當然的一種心理,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交朋友,通常無法培育出可靠的人際關系。由于萬事順利、春風得意的人,人人都想與其結識,都想與其交上朋友,一方面他也顧不過來,另一方面他也無法與巴結他的人成為真正的朋友。
反之,如果與那些暫時不得勢的人交往,并成為好朋友,那就完全不同了,就像買股票一樣,買了最有價值的原始股。
你的朋友當中,有沒有懷才不遇,暫時很不得勢的人,如果有的話,不要疏遠和冷落他,應該伸出熱情之手,給予幫助和關心。一旦他日后否極泰來、時運亨通,他第一個記起來的就是你,他第一個要還人情的當然是你,到那時你找他辦事情他肯定也會伸出熱情之手的。
幫助不得勢的人,對失勢的人說一句暖心的話,就像對一個將倒的人輕輕扶一把,可以讓他得到寬慰和支持。對一個身陷困境的窮人,幾十元錢的幫助可能會使他干出一番事業,闖出自己富有的天下。
從人生的角度來看,人們不可能一帆風順,挫折、背運是難免的。當人們落難的時候,正是對周圍的人們,特別是對朋友的考驗。遠離而去的人可能從此成為路人,同情、幫助他渡過難關的人,他可能銘記一輩子。所謂莫逆之交,患難朋友,往往就是在困難時期產生的,這時形成的友誼是最有價值,最令人珍視的。
有一位領導失了勢,他昔日的一些朋友和部下都離他而去,他的心情很苦悶,一度喪失了生活信心,動了自殺的念頭。這時,他的一個部下,不怕受連累,主動來見他,給他帶來禮物,并開導他輕生思想要不得,同他一起分析局勢。部屬的鼓勵使他認識到前途是光明的。他終于堅持了下來,后來這位領導出山后,十分感謝他的這名部下,把他手下最重要的部門交給了這位下屬。并在退休后幫助這位下屬坐到了自己當初的位子上。
從一定意義上說,對待落魄、失勢者的態度不僅是對一個人交際品質的考驗,而且也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契機。因為人在處于悲慘的境遇中,往往會暴露人性的根本,脆弱,無助,在這個時候你向他拋出的橄欖枝,就好像溺水者等待的救命稻草一樣,這樣的人際關系是穩固牢靠的。在選舉中,成功者與失敗者就是得勢與失勢最明顯的例子。在獲勝者的辦公室里,素昧平生的人也會紛紛擁去,落選者的辦公室會無人問津。仔細一瞧,有時甚至連選舉期原本支持失敗候選人的人,也轉而投靠到獲勝者的一方。
這是十分落魄的境地。在選舉失敗時,人人離去的情景更令人感到凄涼。在此時如果有人站在失勢者一邊,失勢者自然會備感欣慰。如果能得到一番誠摯的勉勵,就會產生向前邁進的勇氣和信心。
在這種情形下建立的關系,不會因為少許挫折即告崩潰。在現實世界里,榮枯盛衰亦是常伴之物。既有逐步攀升的人,也有失足沒落的人。得意的人身邊自然有大批人包圍著,落魄的人身旁則無人靠攏。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度失勢的人在某種機緣下再度翻身爬起來的例子并不在少數。如果等到失勢的人再度成功才去攀附交情,則為時已晚矣。就像買原始股票賺大錢一樣,在別人失勢時伸出援手,在他得勢時,就能收回豐厚的回報。
與不得勢的人交往更要掌握尺度和分寸。在人際交往中,并不是每一個不得勢的人都值得你去交往,值得你去幫助。有些不得勢的人,無論你怎樣去幫他,也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誰會傻到花錢去買那些不會增值,有可能失值的股票呢?
比如有些失勢的人,他犯了大錯誤或者犯了非常大的過失,根本就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再說你與他交往,給他施以援手,還要冒一些風險,受到他對手的指責和忌恨,這種得不償失的事當然還是不要去做為妙。與不得勢的人交往,有很大的學問,具體情況要具體對待,有時還要現實一點。對那些沒有希望時來運轉的失勢者,再幫也無益。而對那些一旦時來運轉就能幫你出力辦事的失勢者,就要適時拉他一把,幫他脫離困境。
如果你認定某個不得勢的將來必定是個成功人物,只是暫時的不得勢,將來會大有作為,那你就該多多交往。或者乘機進以忠言,指出其失敗的原因,鼓勵他改過向上。如果自己有能力,更應給以適當的協助,甚至給予物質上的幫助。隨時掌握主動,滴水之恩,可以涌泉相報。發揮自己的能力,看準人才,掌握命運。
圈子里做事不要四處張揚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有恩于人,于是就有一種優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引發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幫了別人的忙,卻沒有增加自己人情賬戶的收入,這是因為這種驕傲的態度,把這筆賬給抵消了。
所以,為他人辦事時應該注意下列事項:
第一,不要使對方覺得接受你的幫助是一種負擔;
第二,要做得自然,也就是說在當時對方或許無法強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體會出你對他的關心,能夠做到這一步是最理想的。
第三,幫人忙時高高興興的,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你在為人幫忙的時候,覺得很勉強,意識里存在著“這是為對方而做”的觀念。假如對方對你的幫助毫無反應,你一定會很生氣,認為“我這樣辛苦地幫你忙,你還不知感激,太不識好歹了!”有如此的態度甚至想法都是不正確的表現。
如果對方也是一個能為別人考慮的人,你為他幫忙的種種好處,絕不會像打出去的子彈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會用別種方式來回報你。對于這種知恩圖報的人,應該經常給他些幫助。
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充實好自己的人情賬戶,平時多多儲蓄,多做人情,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幫助別人,發自內心地關心別人,讓別人充分地感受到你的人情。這樣,在你需要動用人情儲蓄的時候才會有情可用,這樣才會在關鍵時候找到你需要的人,難辦的事也會在他人的幫助中得以圓滿的解決。
圈子里的人情往來一定要注意技巧
古語曰:來而不往非君子也。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人們崇尚禮尚往來。人情是中國人維系群體的最佳手段和人際交往的主要工具,上至達官貴人,下到黎民百姓,不同階層,不同層次,方方面面的人都需要人情作為紐帶。但是你要是以為好心都有好報,做完了人情必能換來交情,就未免太過淺顯了。有人為朋友兩肋插刀,最后卻落得罵名或傾家蕩產,反目成仇的事并不少見。這樣的人情就屬于沒有做好,沒有做到位,因而也就不會有什么好的效果。
當然,做人情做出禍事來的,只是極少數,但人情白做了,弄得雙方都不愉快的事,隨時可能發生。所以,人情要做就要考慮充分,事前要權衡利弊,有害自己的盡可能地不要做,有弊的更不能做。關鍵人士的人情,不但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做對,更重要的是要做足。
做足,包含兩個含義,一是人情要做完;二是人情要做充分。
如果朋友找你辦什么事,你滿口答應:“沒問題。”但隔了幾天,你卻沒有將你應許過的事情辦好,或者根本沒放在心上,早已忘得一干二凈,對方雖然口頭上不說什么,但心里肯定會說:“這哥兒們,真不夠意思,答應了的事卻沒有給我辦。”這樣就給人一種言而無信的感覺,等你有事需要他幫你辦的時候,結果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你答應給別人辦事,但是只辦了一點,沒有盡力想辦法徹底辦好,別人也會這樣說:“你看,這人真不夠意思,半途而廢扔下不管了,這不幫倒忙嗎?早知道如此,還不如不找他辦事。”
上面所說的情況都是人情做的不到位的,人情不做以及人情只做一半,會讓人失望,從而失去對你的信任度。人情只做了一半,叫幫倒忙,越幫越忙,說話不算數的朋友誰都不愿意結交。人情做一半,叫出力不討好,同樣別人也會對你失去信心,這樣的人情只有反效果。
人情做充分,就是人情不僅要做完,還要做好,做得漂亮。如果你答應幫朋友辦某事,就要盡心盡力去做,不能做得勉勉強強,馬馬虎虎。如果做得太勉強了,即使事情成了,你勉強的態度也會讓他在感情上受到傷害。
比方說你買了一本好書,朋友來借,你先說:“我剛買的,還沒看完呢,你想看就先拿去吧。”
其實前面的廢話又何必說呢?最后的結果是借給人家了,你不說也是借,說了還是借,與其說些廢話還不如痛痛快快地借給他。書總是你的嘛,還回來你盡可以看一輩子,何不把人情做圓滿呢?
應牢記:人情做足才有“殺傷力”。人情做足了自然會贏得朋友的萬分感激,讓對方記掛你一輩子。
唐朝皇帝李隆基親自為他手下的一個將領煎藥,在吹風鼓火時,燒著了胡須,當侍從們趕來時,他莞爾一笑,說:“但愿他喝了這藥病就好了,胡須有什么可惜的呢?”
一個皇帝為他的手下親自煎藥,這真是天大的人情,把人情做得如此之足,怎不叫屬下以死相報呢?人情的殺傷力可謂大矣!
把人情做足,做到底,你就要想朋友之所想,急朋友之所急。在他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朋友一個關鍵的到位的人情,殺傷力更大。
三國爭霸之前,周瑜在袁術手下為官,做一個小縣的縣令。
這時候地方上發生了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活活餓死了不少人,士兵們也餓得失去了戰斗力。周瑜作為父母官,看到這悲慘情形急得心慌意亂,不知如何為好。
周瑜聽說附近有個樂善好施的財主魯肅,就登門去借。兩人寒暄一陣,周瑜就直接說:“不瞞老兄,小弟此次造訪,是想借點糧食。”
魯肅聽后哈哈大笑:“此乃區區小事,我答應就是。”
魯肅親自帶周瑜去查看糧倉,這時魯家存有兩倉庫糧食,魯肅痛快地說:“也別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倉庫的糧食送給你。”
周瑜及手下一聽他如此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饑荒之年,糧食就是生命啊!魯肅可謂送了周瑜一個大人情。
魯肅做足了人情,和周瑜交上了好朋友。后來周瑜發達了,當上了將軍,他牢記魯肅的恩德,將他推薦給孫權,魯肅終于得到了大展宏圖的機會。
做足人情,還有一個意思,就是你欠了朋友的人情,還的時候,要還足,甚至還更多。你的人情大于他的,他就得記著新的人情,朋友之間的賬,永遠也算不清。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算不清的賬,無疑成了與朋友之間聯系的一種紐帶。
朋友之間的情誼,是用人情在維系的,所謂“人為知已者死,女為悅已者容”,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在做人情方面,一定要看得開,決定去做的人情,一定要做足,做足人情并非自己“自作多情”,“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而是“放長線釣大魚。”人情做足了,才具有殺傷力,才能把想辦的事情辦好。
圈子里講究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俗話說:“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體現了找人辦事的原則。你幫我辦事,我就給你辦事。在現代社會里,人們辦事都希望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否則就不愿付出,這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表現得非常突出。
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霍曼斯提出,人際交往在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也就是事換事的過程。長期以來,人們最忌諱將人際交往和交換聯系起來,認為一談交換,就很庸俗,或者褻瀆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感情。這種想法顯然是不適應找人辦事的規律的。因為我們在找人辦事的交往中,總是在交換著某些東西,或者是物質上的,或者是感情上的,或者是其他的。
假如你去找人辦事,就得先估計自己能不能幫對方辦事,有沒有什么本事作為交換條件。你貿然開口去找人幫忙,門都沒有!只有徒討沒趣而已。
所謂交換條件,可以是物質,也可以不是,你的某種能力對方認為很需要,那你的某種能力就是交換條件:你的近親某甲是個有地位的人,對方若認為需要你的近親某甲,那么某甲的財力或勢力,或地位,就是交換條件;你的活動能力特別強,對方認為你的前途大有希望,這也是你的交換條件。
找人辦事,讓對方知道你有能力為他辦事,他能從你這里得到好處,或者知道你有利用價值,或者你已替對方辦了什么事,只要你開口,你想辦之事,別人就會盡心盡力給你辦好。你不給別人辦事,就不要奢望別人給你辦事。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哲理故事:
有一個人被帶去參觀天堂和地獄,以便比較之后能聰明地選擇他的歸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獄。乍一眼看去,他十分吃驚,因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擺滿了各種佳肴,包括肉、水果、蔬菜。然而,當他仔細看那些人時,他發現里面沒有一張笑臉,也沒有伴隨盛宴的音樂或狂歡的跡象。坐在桌子旁邊的人看起來沉悶無比,沒精打采,而且枯瘦如柴。他們每人的左臂上都捆著一把叉,右臂上捆著一把刀,刀和叉都有4尺長的把手,使它們不能用來吃食。所以即使每一樣食品在他們手邊,他們也吃不到,一直挨餓。
他又去天堂,同樣的人,同樣的食物餐具,可是這里的居民歡歌笑語,生活十分快樂。因為他們互相喂食。
這個小故事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你給人家辦事,人家才會給你辦事,你給別人以幫助,別人才會給你以幫助。現代社會主要建立在交換關系之上,有來才有往,你幫人家辦事,他欠你一個情,日后你有事求他,他才會反過來幫你辦事。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你不給別人辦事,那就不要指望別人為你辦事。
在生活中不乏這樣的現象:在求對方辦事時,對方并不情愿為你白忙乎,希望你也能幫他做些事情,有的甚至希望在他為你辦事之前,你得先為他辦成。如果了解對方的這種心理,主動滿足他的欲望,他就會很痛快地幫助你。
交友辦事講究事換事,某些事該不該為你辦,首要的是看你能不能幫他辦事,或者有幫他辦事的潛力,到時能為他所用。求人與被人求,是一筆人情債。盡管人情債無法精確地計算,但是也要心中有數。有時對方沒有什么需要幫忙的事情,此時你就要讓對方精神上得到滿足,表現出對對方的崇拜和尊敬,不斷地夸獎對方的能力。
如果你與對方關系很密切,求他幫忙時,他不會提出條件來,那你也要多為對方考慮,盡量多為對方解決一些困難。不論關系多密切,你總求人家辦事,而沒有回報,時間久了也就不行了。
如果你求別人幫助的是一件名利雙收的事,那對方也希望從中得到一些名或利。如果對方什么也得不到,而你卻名利雙收,對方就會在心理上失衡。現在的人對口頭許諾不感興趣,所以,你最好是提前滿足對方的欲望。如果不能,也一定要守信用。如果你不能履約,以后再求對方辦事就難了。要想辦成事,必須事換事,能領悟和運用這一點的人,就會成為無往不勝,所向披靡的辦事高手。
有長遠眼光的人才能贏得圈子的支持
你有沒有這樣的體會:當你遇到某種困難,想辦某件事的時候,想找個朋友幫你解決,卻突然想起來:過去有許多時候,本來應該去看他的,結果你沒有去,本來可以關心一下的,卻沒有表示。現在有求于人家就去找,會不會太唐突了?會不會遭到他的拒絕?在這種情形之下,你免不了要后悔“平時沒多下點工夫”了。
有這樣一個寓言:黃蜂與鷓鴣因為口渴得很,就找農夫要水喝,并答應付給農夫豐厚的回報。鷓鴣向農夫許諾它可以替葡萄樹松土,讓葡萄長得更好,結出更多的果實:黃蜂則表示它能替農夫看守葡萄園,一旦有人來偷,它就用毒針去刺。農夫并不感興趣,對黃蜂和鷓鴣說:“你們沒有口渴時,怎么沒想到要替我做事呢?”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平時不注意與人交往,建立關系,等到有求于人時,再提出替人出力,未免太遲了。
中國人諷刺臨事用人的做法,最簡練的話就是“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俗話說得好,“平時多燒香,急時有人幫”。真正善于利用關系的人都有長遠的眼光,早作準備,未雨綢繆。這樣,在急時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
如果平時不燒香,等到需要時才“臨時抱佛腳”,盡管你很急迫,很要緊,下的工夫很大,人家也可能一口回絕你的請求。只有平時關系搞好了,到需要時才會有求必應。
因此我們為人處世的原則就是:不要與朋友失去聯絡,不要等到需要獲得別人幫助時才想到別人。有時候,半年以上不與某個朋友聯系,就有可能失去這位朋友。
因此,主動與朋友聯系十分重要。試著每天打5~10個電話,不但能擴大自己的交際范圍,還能維系舊情誼。如果一天打通10個電話,一星期就有50個,一個月下來,便可到達200個。這樣一來,你的人際網絡每個月大概都可多十幾個“有力人士”為你打通關節。
法國有一本《政治家必備》的書,書中教導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人,必須起碼搜集20個將來最有可能做總理的人的資料,并把它背得爛熟,然后有規律地去拜訪這些人,和他們保持較好的朋友關系,這樣,當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個人當起總理來,自然會為你的仕途鋪開一條坦途。
現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沒有時間進行過多的應酬,日子一長許多原本牢靠的關系就會變得松懈,朋友之間逐漸互相淡漠,這是很可惜的。所以,一定要珍惜與朋友之間的友誼,即使再忙,也別忘了溝通感情。
很多人都有忽視“感情投資”的毛病,一旦交上某個朋友,就不再去培育和發展雙方之間的感情,長此以往,兩個人的關系自然就淡薄了,最后甚至變成陌路人了。
可見,“感情投資”應該是經常性的,不可似有似無,要做到常聯系、常溝通,到時才能用得著、靠得上。
朋友之間互相聯系的方法有很多,“禮尚往來”、“交流”等,其中最普遍、最有人情味的一種是有空去坐坐。
人們在禮儀性道別時,總不忘加一句“有空來玩”,不論這是否是一句發自肺腑的言語,聽后都讓人感到溫情四溢,自己似乎可以從中體會到我是被人們接受的,是受人歡迎的人。
在人際交往中,也需要這樣的方式來建立良好的人際圈。
事實上,我們所做的并不多,只是有時間有心去朋友家走一走,也許只是隨意地寒暄幾句,也許是進行一次長談,總之,我們在努力加深對方對自己的印象,讓彼此之間越來越熟悉,關系越來越融洽。
我們中國有許多禮節,碰上婚喪嫁娶等大事,親戚朋友就要參加,有許多場合還得送禮,這是幾千年來的傳統,這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是親朋好友經常保持聯系的一種方式。如果你常年關閉門戶,既不“出去”,也不歡迎別人“進來”,那就孤立了自己。
遇到朋友的人生大事,如果有空最好盡量參加,如果實在脫不開身,也要寫信或托人帶點什么,以表達自己的心意。
對方有困難的時候,更應加強聯系。如果朋友發生了什么事,比如生病或遇上不幸的事,應馬上想辦法去看看。平日盡管因工作忙沒有很多時間來往,但朋友遇到困難時要鼎力相助,才顯示出你們之間的深厚情誼來。“患難朋友才是真朋友”,關鍵時刻拉人一把,別人會銘記在心。
常常與朋友保持聯系對你自己會有許多好處,一旦你碰上什么事情,或者遇到什么難事,他就能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你。如果朋友之間平時沒有什么聯系,需要時很難找上門去,即使找上門去,別人也不會樂意幫忙的。
要多交朋友,建立一張人際關系網,就要積極主動去燒香。光有想法是不夠的,必須將它化為行動。朋友間頻繁的交往和走動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和溝通,很多有價值的重要信息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傳播的。
在這個世界上,各個行業都有許多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們的影響是非同小可的,可利用與他們接觸的機會和他們建立良好的關系,這對你的前途至關重要。不要等待,一味地等待只能使你錯失良機,你應該積極地一步一步地去做,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如果你想多結交一些朋友,你就需要主動地了解對方的興趣愛好。你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得到他們這些方面的信息。比如,平時相處時多觀察了解,向他的朋友打聽詢問,或者查閱他的個人資料等。
有一個人,當他要結交新朋友時,總是想方設法知道對方的生日。于是,他四處請教一些人,問他們是否認為生日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和前途,并借機叫他們把生日告訴他,然后他悄悄地把他們的生日都記下來,并在日歷上一一圈出,以防忘記。這些人生日的那天,他就送點小禮物或親自去祝賀。很快,那些人就對他印象深刻,把他當做好朋友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要和什么樣的人多交往。人與人交往中會出現一些交際的好機會,多一些有益的朋友,會有機會轉變你的一生。
“獨木難支大廈”,朋友在關鍵時候幫你一把,可能會直接促成你事業的成功。所以,要時刻注意能結交朋友的好機會。結交朋友不僅要把握機遇,同時還要創造機遇。
比如,朋友請你去參加一個生日聚會、舞會或者其他活動,你不要因為自己手頭事忙,一時懶得動身而拒絕。因為這些場合是你結交新朋友的好機會。又如,新同事約你出去逛逛商店或者看場電影什么的,你最好也不要隨便拒絕,因為這是發展關系的好機會。
如果你想和剛認識的朋友進一步發展關系,你可以請他們到你家做客。你可花費心思尋找機會跟他多接觸。人與人之間接觸越多,彼此間的距離就可能越近。這跟我們平時看東西一樣,看的次數越多,越容易產生好感,就像我們在廣播或電視中反復聽、反復看到的廣告,久而久之也會在我們心目中留下印象一樣。所以,交際中的一條重要規則就是:找機會多和別人接觸。
一旦和別人取得聯系,建立初步聯系之后,要設法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交際中往往會有兩種目的:直接的無非就是想達到某項交易或有利于事情的解決,或想得到別人某些方面的指導。如果并不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或者不是為了某種利益關系,只是為了和對方加深關系,增進了解,以使你們的朋友關系長期保存下來,這可以被看做是間接目的,這種間接目的可以使你的人生更豐富,更有價值。
如果能保持無事相求時也能輕松地相互聯絡的關系,才是最理想的狀態。真正可以親密往來的朋友,越是無事相求時越能盡情地交往。反之,遇上有事相托時,即便三言兩語,彼此也能明白對方想說的話。此時,對方會盡己所能來幫助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