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正值棉花盛花期,此時遭遇雹災對棉花生長影響極大。冰雹不僅直接損傷植株(打斷主莖、果枝,砸爛葉片、蕾鈴),還可能伴隨強降雨導致田間積水、土壤板結,嚴重影響棉花恢復生長。災后管理核心目標是“促恢復、防病蟲、保產量”。為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現提出以下綜合管理措施建議:
一、水份管理
冰雹常伴隨強降雨,導致田間積水嚴重。積水會降低土壤透氣性,造成根系缺氧,影響植株恢復。因此,災后應第一時間清溝排水,降低土壤濕度,促進根系呼吸和恢復。對于粘土質土壤,切勿立即大水滴灌,應讓土壤適度晾干,避免根系受損加重。同時,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靈活調整灌溉策略,高溫干旱時及時補水,預報有雨則暫緩灌溉,恢復期采用小量滴灌,保持土壤“濕潤不積水”。
二、重點防控病蟲害爆發
雹災后,棉花莖稈和葉片受損,傷口易感染病害,同時新發枝葉會吸引蚜蟲等害蟲,因此病蟲害防控是災后管理的重點。
1.病害防控:災后3-7天是病害高發期,建議采用無人機噴施廣譜殺菌劑,如50%多菌靈(500-1000倍液)、20%噻菌銅(800-1000倍液)或20%噻唑鋅懸浮劑(500倍液),促進傷口愈合,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2.蟲害防控:新發嫩葉易吸引蚜蟲等害蟲,需采用“快速修復環境+生態調控”策略,選用啶蟲脒、吡蟲啉、噻蟲嗪、阿維菌素、藜蘆堿、苦參堿、印楝素、烯啶蟲胺、氟啶蟲胺腈、雙丙環蟲酯等高效低毒農藥,控制蟲害蔓延。
三、科學水肥管理,促進恢復生長
雹災后棉花根系受損,吸收能力下降,水肥管理需遵循“促根養根、穩長促發、避免刺激”原則。
1.水分管理:排水后初期,若土壤濕度仍較高(尤其是粘土田),應避免立即大水灌溉,讓土壤適度晾干,促進根系恢復。恢復期灌溉:新葉萌發后采用小量滴灌,保持土壤濕潤但不積水,高溫干旱時及時補水,預報降雨則暫緩灌溉。
2.肥料管理:葉面噴施蕓苔素內酯(胺鮮酯、S-誘抗素)+磷酸二氫鉀(150-200克/畝)+氨基酸(黃腐酸類或腐殖酸類肥料)+微量元素(硼、鋅),輕災棉田可適量補充尿素(80-120克/畝)。隨水滴肥:采用少量多次原則,按天計算用量:尿素800-1000克/天,磷酸一銨600-700克/天,硫酸鉀300-400克/天,確保養分均衡供應。
3.化控塑形調節:災后棉花易旺長,需及時調控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平衡。當新生果枝伸長3-5厘米時,以蕾為界,噴施縮節胺2克/畝+25%氟節胺20-40克,抑制果枝過度伸長,促進新生蕾快速轉化,提高成鈴率。
四、后續管理建議
1.加強田間監測:密切關注棉花恢復情況,及時調整管理措施。
2.預防次生災害:災后棉蚜、棉鈴蟲發生較重,應該堅持用藥,達標防治。
3.保險理賠與政策支持:及時統計災情,配合農業保險理賠,減輕農戶損失。
通過以上措施,可有效促進棉花災后恢復,減少產量損失,為穩產保收奠定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