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以創新顛覆汽車行業的特斯拉,如今正站在十字路口。2025年Robotaxi的內測雖引發關注,但頻發的測試事故與市場質疑,揭開了其背后銷量失速、盈利承壓、核心業務增長乏力的多重困境。特斯拉能否突破重圍,不僅關乎企業命運,更影響著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未來走向。
一、銷量失速:創新乏力的必然代價
特斯拉的銷量神話正在破滅。從2017 - 2023年的兩位數增長,到2024年首次同比下降1.1%,再到2025年Q1暴跌13%,全球市場份額全面下滑。中國、德國、英國等核心市場銷量分別下降6%、46%、62%,昔日增長引擎熄火。
問題根源在于產品創新停滯。當家車型Model 3與Model Y迭代周期長達7 - 6年,遠超行業平均水平;低價走量車型Model Q屢次跳票,被小米Yu 7等競品搶占先機。面對中國品牌的快速崛起,特斯拉的產品力優勢正在消失。
二、盈利承壓:被對手反超的殘酷現實
特斯拉的盈利能力正遭遇滑鐵盧。整車毛利率從2021年的25.9%暴跌至2025年Q1的9.5%(剔除FSD遞延收入后),被比亞迪反超9.1個百分點。單車利潤從2022年的1.34萬美元腰斬至2024年的5930美元,而比亞迪同期僅下降12.9%。
更嚴峻的是,特斯拉再度淪為“賣碳翁”。2025年Q1賣碳收入占凈利潤的141.7%,而特朗普上臺后的政策變動,讓這項收入充滿不確定性。昔日的規模效應神話,在成本失控與價格戰中徹底破滅。
三、FSD 泡沫:萬億估值的致命軟肋
作為特斯拉估值核心的FSD系統,正在露出真面目。盡管擁有400萬輛保有量,2025年可確認收入卻不足8.4億美元,連研發成本都難以覆蓋。訂閱收入占比始終低于2%,與萬億市值預期形成巨大反差。
隨著FSD降價促銷,用戶轉化率并未顯著提升,反而陷入“量增利減”的怪圈。未來12個月可確認收入持續下滑,證明智駕業務難以支撐特斯拉的高估值。
四、結語:破局之路在何方?
Robotaxi的內測事故頻發,暴露了特斯拉技術商業化的巨大風險。在銷量、盈利、估值的三重壓力下,特斯拉亟需找回創新基因:加速產品迭代、控制成本、兌現FSD技術承諾。否則,曾經的行業顛覆者,可能淪為被顛覆的對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