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歐雪
編輯:袁斯來
2025年,當我們談論手機行業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手機行業大廠以數千億美元或人民幣的營收,仍然是無可撼動的硬件行業巨頭。但高速增長的狂野時代終結,給行業留下的是倦怠,熱情早已消亡。
所以,當硬件科技品牌Nothing在英國成立時,很多人都在好奇它的命運走向。即便目睹過一次次失敗的嘗試,人們仍然渴望看到理想主義的勝利。
好在Nothing活了下來。它生存了5年,并在2024年營收破5億美元,足以讓人驚訝。“要知道歐洲是沒什么硬件公司的。Nothing這種從day one(第一天)就founding在倫敦,還做to C高端硬件的公司,在當下是非常稀缺的。”一位投資人告訴我們。
而且,我們從Nothing獲悉,2025年,其累計營收已經突破了10億美元大關。
如果回溯,Nothing仍是一家年輕的初創公司。
2021年Nothing推出其首款真無線耳機Ear (1),采用了特別的透明設計,在白牌和手機廠商TWS構成的紅海中,切出了一塊市場。
此后,Nothing相繼推出了Ear (stick)、Ear (2) 等多款TWS耳機和一款開放式耳機Ear (open)。
在智能手機領域,Nothing于2022年推出了其首款智能手機Phone (1) 。這款手機以其標志性的半透明后蓋設計和Glyph交互燈帶系統,給當時強調性能參數為主的行業注入了新鮮感。
隨后,Nothing Phone (2)、Phone (2a)、CMF Phone (1) 等多款智能手機相繼問世。據多方媒體報道,截至目前,Nothing的累計銷量已經突破了700萬臺。
今年7月,Nothing推出自己第三款旗艦手機Nothing Phone (3),售價比Phone (2) 高出200多美元,達到了800美元——和iPhone 16的首發價(799美元)持平。
在iPhone都在降價時,Nothing作為一家小公司卻選擇提價,似乎在逆流而行。
但這并非一場盲目的冒險。硬件創業中,通用型的手機、家電大賽道早已贏家通吃。但多元的全球市場中,專注細分人群的創業公司,反而能成功俘獲大廠難以觸達的人群,尤其是年輕一代。
Nothing證明了這一點。我們獨家獲得的數據是:Nothing全球用戶的平均年齡只有26歲,比同類產品平均年齡年輕10歲,超過6成的用戶將設計作為首要購買要素。
這一次,Phone (3) 也在設計上花費了心思,其配備了一款像素風的第二屏幕Glyph Matrix。這塊屏幕以組件形式集成了多種AI交互體驗,包括過濾后的重要信息提醒(Essential Notifications)、手電筒、電量顯示等。此外,用戶可以自行創造專屬組件。
右上角的黑色圓形屏幕為Nothing Phone (3) 配備的像素風的第二屏幕Glyph Matrix(圖源/企業)
“我們認為全球年輕一代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年輕人都希望更好地表達自我價值主張。”Nothing聯合創始人Steven向我們表示。
同時,Nothing也首次將業務拓展至頭戴式耳機領域,推出了Headphone (1)。
這款耳機則延續了Nothing標志性的透明設計,并與英國音響品牌KEF合作了聲學單元與場景聆聽體驗部分。
Nothing Headphone (1) 產品圖(圖源/企業)
哪怕回到3年前,個性都算不上購買決策要素。但最近泡泡瑪特、Tagi.、Casetify這樣的產品締造了增長神話,證明Z世代的消費習慣和行為正在劇變。大公司對新消費浪潮的迎合遲鈍而笨拙。而那些特立獨行的創業公司,反而成功吸引住巨頭最眼紅的年輕用戶。
Nothing也因此成為硬件行業少數獲得巨額資本加注的公司。據彭博社報道,Nothing正在進行C輪融資,融資金額至少為1億美元。此前,根據硬氪報道,Nothing累積融資數額已達到2.5億美元。
當然,作為一個創業品牌,生存之戰遠未結束。無論在供應鏈、品牌還是渠道中,Nothing仍然顯得年輕而勢單力薄。在手機行業這片叢林中,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的生存都充斥著殘酷的斗爭,Nothing沒有什么容錯空間。
在Phone (3) 和Headphone (1) 正式上市之際,我們與Steven就公司的新品、市場發展以及全球智能手機需求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以下對話經我們編輯:
01 新品發布
硬氪:為什么Phone (3) 這一代產品價格提了這么多?
Steven:Phone (3) 是我們在智能手機用戶交互體驗設計上的最新實現,相較于前兩代,我們尤其在工業設計和用戶交互元素上做了革新。
我們也優化了智能手機基礎體驗的關鍵部分,如影像、流暢性和人工智能,還力求在性能與功耗間達成最佳平衡。
當然也有一些客觀的因素,比如和前兩代相比,我們在關鍵器件的選擇上做了提升。我們主要考量的還是怎么做出更有趣的產品,而不是盯著其他廠商旗艦的價格去定價。
Nothing Phone(3)產品圖(圖源/企業)
硬氪:Nothing的體量在供應鏈里具體是什么水平?
Steven:我們體量當然算小的。盡管Nothing的體量比較小,但供應商伙伴給予我們很大的支持。其實還是實際的出貨量和增速為供應商帶來了信心。作為一家做手機最年輕的、且還活著的消費科技公司,出貨量在增加,產品組合在擴展,市場建設展現出更多消費者勢能,這些都讓供應商看到了合作的潛力和價值。
硬氪:你們怎么看現在手機行業絕對的紅海?
Steven:我們對此持不同的觀點,我們認為手機行業是一個藍海市場。手機本身是一個高度集成化的產業終端,背后連接著極為龐大和復雜的產業鏈。任何一項軟硬件技術的突破,都能通過手機實現落地與規模化應用,成為產業鏈價值提升的主要受益者。
從現階段來看,無論是軟件能力還是硬件形態,都遠未觸及這個行業的極限。而手機作為最重要的個人隨身信息處理終端,在可預見的未來沒有任何硬件能取代其核心地位。因此手機行業仍是一個持續進化、充滿機遇的藍海市場。
硬氪:創業公司怎么活下去?
Steven:手機本質上也是個消費品,做消費品的本質還是提供消費價值。硬件廠商想闖出一條路,最終還是靠差異化的、消費者沒見過的好產品。
消費電子賽道已經是個成熟賽道了,不能有短板。但要再進一步,就不是一個純技術門檻的事情,當下要跨越的還有心智門檻。
硬氪:我們留意到,Phone (3) 上搭配了AI功能。Nothing怎么看現在AI+手機?
Steven:長遠來看,手機是AI最重要的載體。我們優先關注的是如何創造AI被消費者可感知、認可和主動傳播的價值應用。比如我們Phone (3) Essential Space中就有兩個小功能:翻轉錄音+AI總結,及Vibe coding開發工具,都是手機OS應用上的首創。
硬氪:AI+硬件時代,手機行業對其他硬件行業的啟示是什么?
Steven:手機是肉眼可見的未來里,AI最重要的載體。所以其他消費硬件品類最終會以不同形式圍繞于手機終端。
硬氪:今年Nothing還首次推出頭戴式耳機這個品類,具體是如何考慮的?
Steven:音頻產品并非手機廠商的附屬品類,而是有其獨立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尤其是頭戴式耳機,在特定使用場景下具備與TWS形態的差異體驗價值,還能承載個人價值主張的表達,所以頭戴式耳機是我們全球社群呼聲最高的新品類。
在產品定義階段,我們在技術參數上對標了多個頭戴式耳機旗艦產品;在音質體驗上,我們與行業頂尖的KEF品牌合作;但在消費人群的定義上,我們有自己的思考和選擇。
Nothing Headphone (1) 展示(圖源/企業)
02 市場發展
硬氪:Nothing在各大市場的銷售情況如何?
Steven:在智能手機領域,印度等新興市場仍是我們最大的市場,并一直保持高增速。與此同時,我們在西歐和日本市場已經成為了在今年上半年本地市場同比增長最快的手機品牌之一。在智能產品(音頻設備和智能穿戴手表)方面,西歐、北美以及日韓市場的表現一直相當強勁。
硬氪:你們的市場大本營是在印度,但普遍的看法是,印度消費者購買力有限,往往更看重參數而非設計,你們怎么看這點?
Steven:我們看待全球消費者的需求時,不會僅從人口統計學的維度來思考;我們相信各地消費者的需求都是多元化的,且既有理性考量,也有感性追求。
我們不會簡單地認為所有科技愛好者只關注參數。實際上,總有一部分消費者追求與眾不同的體驗和情緒價值,他們也不會隨波逐流,而是基于自己的思考做出選擇。
尤其是對于年輕人來說,我們認為全球年輕一代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年輕人都希望更好地表達自我價值主張。
硬氪:所以你們現在印度市場的表現如何?
Steven:今年,我們發現產品逐步開始進入更多消費者的視野了。比如,我們2025年第一季度拿到印度市場1.64%的份額。
硬氪:日本iPhone普及率極高,且本土品牌如索尼等極其強勢,你們怎么打開局面?
Steven:從結果來看,我們在日本的耳機產品出貨量持續維持在全球前十,并且今年手機產品Phone (3a) 實現了爆發增長。
在日本我們也沒有刻意做很多宣發。我們觀察到在日本用戶中,有一群人有國際化的視野,有敏感性,也有品位。我們提供的品牌、產品視覺和設計的體驗,正好一部分日本消費者會喜歡。
硬氪:日本其實很看性價比,所以MUJI、優衣庫是國民品牌。日本用戶會為相對主觀的要素買單嗎?
Steven:其實我們發現相當比例的日本消費者,會對質價比更加敏感,而不是單純的性價比。他們不僅僅從純理性的冰冷數字層面去分析產品,更會看軟硬件、工業設計,甚至包裝在內的品牌整體對其創造的感知,甚至是感動。不單是在日本市場,這也是我們在全球市場的發現。
一些日本用戶看到我們的產品是不同的、有趣的,會產生一種共情。這種共情其實就是能感受到我們為了實現這個設計,可能付出很大的努力,對此用戶也會產生一種精神的共鳴。
硬氪:日本你們是怎么進入的?
Steven:Nothing與樂天運營商已經展開了合作,同時在蔦屋書店、時尚買手店等文化集合店也有陳列和銷售。我們的新品Phone (3a),自2025年第二季度起也在日本的樂天移動(Rakuten Mobile)正式開售。
硬氪:美國市場呢?今年有什么計劃?
Steven:Nothing Phone (3) 和Headphone (1) 今年都將正式上市美國市場。美國市場作為海外科技愛好者和科技媒體濃度最高的市場,其消費者和媒體對Nothing品牌展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反饋積極。在美國,我們一直通過官網等渠道持續保持產品的可獲得性,音頻與穿戴產品的銷售也一直強勁。比如,我們音頻產品去年到今年的銷量增長至少會達到6倍以上。
硬氪:美國市場的用戶有什么特點?
Steven:美國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心智幾乎被蘋果占據,電腦大多是蘋果產品,這對我們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會。我們覺得,美國年輕人可能未意識到除了蘋果外,還有不同的科技品牌可供選擇。因此,我們需做出一個酷炫有趣的品牌,先吸引年輕人關注和追隨,而非直接考慮轉化。
03 中國市場
硬氪:聽說Headphone (1) 今年會上市國內市場?目前中國團隊建設如何?
Steven:是的,Nothing Headphone (1) 今年將會在國內上市。至于中國團隊,我們的建設還在初始階段,銷售團隊規模不到10個人。
中國是一個需要我們持續投入和耐心的市場。但中國是我們研發和供應鏈中心。在中國,我們很希望招到研發和供應鏈人才。
硬氪:接下來,Nothing對中國市場有何計劃?
Steven:目前還是以音頻類產品為主。CMF第三代手表會有中國版,其軟件生態將針對中國市場定制。這款手表需要一些本地化定制研發的時間,計劃9月上市,是Nothing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首款手表。
硬氪:那你看來,如今要想在中國立足的消費品牌,需要具備哪些特質?
Steven:當前消費市場品類細分、競爭激烈,消費電子領域中,能讓科技更有趣且兼具設計美感與情緒價值的品牌屈指可數。我覺得關鍵在于,需要提供有意義的差異化情緒價值,兼顧產品體驗與精神觸動。所以我們會長期堅持和努力的方向也是這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