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一座城市的工資,平均工資是個不錯的參考指標。
不過,如你所知(很多人并不知道),平均工資共有三個統計口徑,一個叫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一個叫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還有一個叫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
所以,從這些指標的名字,你可以知道,在統計工資時,是否是私營單位、是否在單位就業、是平均數還是分位數,存在很大的區別。
另外,就業人口,除了在非私營單位(國有單位、外資單位等)就業外,還會在私營企業,或自己做老板(個體就業人員)。至于傳說中的2億靈活就業人員,按照其與企業簽署的雇傭關系,大多時候他們屬于個體就業人員。
這一篇,我們從非私營單位就業的平均工資角度,來觀察四大直轄市在不同行業的工資分布情況。
四大直轄市,指北京、天津、上海和重慶。考慮到北京、天津和上海已經實現了全區域市轄區化,而通常我們所說的重慶市,其實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下轄行政區以區結尾的,另一部分則以縣結尾。
有網友認為,當我們說重慶市時,應該只統計市轄區。但官方的數據,大多時候并不對此做區分,統稱重慶市。
下圖箭頭指向的位置,表示四大直轄市本行業的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從左往右,表示工資從低到高,單位:未扣除個人所得稅前萬元/月。
從全行業看,城鎮非私營單位的月平均工資,北京和上海達到了1.8萬元,天津超過了萬元,重慶則在9千出頭。
具體到不同的行業,存在很大區別。
比如金融服務業和信息軟件業,北京和上海的平均工資超過了2.5萬元/月,重慶和天津在1.3萬以上。
而農林牧漁業、住宿餐飲業和居民服務行業,四大直轄市的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均沒能超過1萬元。
所以,跟努力和天賦相比,選擇是一個更重要的技術活。
教育行業因其行業人數較大,其收入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從數據看,北京和上海達到了1.9萬元,重慶和天津也在1.2萬元以上。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這個行業的平均工資,是很多人特別關心的,從分布看處在中等水平,上海超過2萬元,北京1.6萬元,重慶和天津在1萬以上。
并非每個在城鎮就業的人,都有機會進入前述的非私營單位,從2023年的數據看,全國4.7億城鎮就業人員,只有1.6億在非私營單位就業,相當于每三個城鎮就業人員,只有一人在前述的統計范圍內。
其余兩個的收入是怎樣的?下一篇我們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