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博雅生命公眾號],最新消息不錯過~
↑點亮星標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撰文: 海軍軍醫大學 鵪鶉
本文審核專家:江蘇大學附屬醫院 李晶教授
引言
今日分享一篇跟間充質干細胞及其條件培養基(包含外泌體)改善慢性病相關的臨床文獻。這項研究納入了55名患有不同慢性病的患者(肺病、心力衰竭、慢性腎功能衰竭、全身性疲勞),首次在大樣本高齡慢性病患者中證實:
(1) 經過嚴格質控、采用無動物源成分工藝制備的人源間充質干細胞條件培養基(MSC-CM),包含其關鍵效應物質外泌體,在多次、大劑量、全身性給藥(包括動脈、靜脈和吸入途徑)的應用中,安全性良好,未引發嚴重不良反應或系統性炎癥反應;
(2) 且對已有炎癥狀態的患者顯示出潛在抗炎益處。
炎癥本是機體對抗感染和損傷的防御機制。
然而,當炎癥失控或轉為慢性,它就變成了眾多疾病的“幕后推手”。
慢性炎癥,不同于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由外傷或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癥,它更像是一個“潛藏”的“悄無聲息的殺手”,長期潛伏在我們的體內破壞著機體的健康。
慢性炎癥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不良的生活習慣、環境污染、壓力等。
長期的慢性炎癥會導致組織損傷,進而誘發各種慢性疾病,這些疾病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導致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
慢性炎癥已被發現介導多種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關節炎、阿爾茨海默病、肺部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比如,心衰、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系統疾病;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等代謝病;炎癥性腸病、組織纖維化,甚至與疲勞和疼痛密切相關等等。
傳統的抗炎藥物(如激素、非甾體抗炎藥、生物制劑)雖然有效,但往往伴隨著顯著的副作用(如感染風險增加、胃腸道損傷、肝腎毒性、長期使用耐受性差等),尤其對于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病患者和老年群體。
近年來,干細胞外泌體因具有調節免疫、抑制過度炎癥、促進組織修復等作用,在多種慢性疾病中的研究已取得顯著進展.
研究表明,MSC來源的外泌體保留了MSCs的許多治療特性,如抗炎、免疫調節和組織修復能力,但避免了活細胞移植帶來的潛在風險。此外,外泌體具有更高的穩定性、更低的免疫原性以及更易于儲存和運輸的特點,使其成為一種極具潛力的改善慢性病的策略。
2025年5月發表于國際期刊《PLOS One》的一項日本臨床研究(doi: 10.1371/journal.pone.0322497),首次系統性評估了人源間充質干細胞條件培養基(MSC-CM)——包含外泌體在內的全部分泌組——在多次、大劑量全身給藥中的安全性,以及探討了其對慢性病管理的作用機制及臨床效果[1]。
MSC條件培養基(MSC-CM)是MSCs在培養過程中分泌到培養基中的所有活性物質的混合物,外泌體是其中傳遞生物信息的關鍵納米載體,直徑通常在30-150納米之間,攜帶蛋白質、脂質和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質。這些成分可以被靶細胞攝取,從而傳遞信號、調控基因表達,甚至改變細胞行為。
研究對象:55名患有不同慢性病的成人年,包括高齡人群
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期間就診于Seihoku診所的55名患有不同慢性病且對標準療法反應不佳或不耐受的成年患者(平均年齡高達77.4±10.1歲,涵蓋高齡人群),包括:
肺病(如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間質性肺病、COPD):12人
心力衰竭(NT-proBNP ≥ 900 pg/mL):14人
慢性腎功能衰竭(eGFR ≤ 40 mL/min/1.73m2):10人
全身性疲勞:19人
干預措施:根據病情接受多次干細胞外泌體給藥
研究中,MSC-CM通過三種途徑給藥:靜脈注射、動脈注射和吸入。每位患者根據病情需要接受多次治療,每次劑量經過精確計算以平衡療效與安全性。
干預措施與給藥方案表
圖片引用自文獻1(圖注:上圖為IA/IV給藥方案日程;下圖為INH給藥方案日程)
結論一:干細胞外泌體在臨床上使用是安全的
在本次研究中,MSC-CM的安全性得到了初步驗證,未發現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通過對55名患者的長期觀察,研究人員記錄了治療期間的所有不良反應,并對其性質和頻率進行了詳細分析。
結果顯示,盡管部分患者報告了一些輕微的不適,例如短暫的發熱、注射部位紅腫或輕微頭暈,但這些癥狀均在短時間內自行緩解,且未對患者的整體健康造成顯著影響。更重要的是,這些不良反應與MSC-CM之間的因果關系尚未明確,可能與其他個體差異或基礎疾病相關。
結論二:干細胞外泌體有效緩解慢性炎癥
除了安全性,研究還揭示了MSC-CM在抗炎方面的潛在作用。C反應蛋白(CRP)是一種經典的炎癥標志物,其水平升高通常提示體內存在急性或慢性炎癥。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對比治療前后的CRP水平,發現MSC-CM的應用顯著降低了患者的炎癥狀態。
總體變化為55名患者整體給藥前后CRP水平略有下降(0.296 ± 0.607 mg/dL vs. 0.249 ± 0.533 mg/dL),但未達統計學顯著水平(p=0.5994)。
這表明多次、大劑量全身給予MSC-CM并未引發系統性炎癥反應。具體而言,無論采用靜脈注射、動脈注射還是吸入給藥,所有患者的CRP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些治療前CRP水平高于正常范圍(>0.3 mg/dL)的患者中,這種下降趨勢更為明顯。
這表明,MSC外泌體可能通過調節免疫系統和抑制炎癥因子的釋放,有效緩解慢性炎癥,為治療炎癥相關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圖片引用自文獻1(圖注:A. 基線CRP>0.3 mg/dL組顯著下降;B. 基線CRP<0.3 mg/dL組有輕微上升,但仍在正常低水平)
上述結果令人鼓舞。不過這項研究是一項觀察性研究,樣本量相對較小,且未設置對照組,因此難以完全排除其他混雜因素的影響。其次,雖然CRP水平的降低提示MSC外泌體具有抗炎作用,但其具體機制尚不明確,需要進一步的基礎研究加以驗證。此外,研究中使用的外泌體制備方法和給藥方案可能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這也為未來的大規模臨床試驗提出了新的挑戰。
總體而言,這項研究為MSC外泌體的安全性和潛在療效提供了初步證據,為進一步探索其臨床應用奠定了重要基礎。
小結
這項研究首次在大樣本高齡慢性病患者中證實:經過嚴格質控、采用無動物源成分工藝制備的人源間充質干細胞條件培養基(MSC-CM),包含其關鍵效應物質外泌體,在多次、大劑量、全身性給藥(包括動脈、靜脈和吸入途徑)的應用中,安全性良好,未引發嚴重不良反應或系統性炎癥反應,且對已有炎癥狀態的患者顯示出潛在抗炎益處。MSC外泌體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工具,正在為慢性疾病患者帶來前所未有的希望。它的出現不僅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也為醫學界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
參考文獻:
1.Inami N. Safety assessment of multiple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conditioned medium for various chronic diseases. PLoS One. 2025;20(5): e0322497.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32249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聲明
1.本文系原創,可留言申請授權,任何形式未經授權的轉載,本主體保留投訴及追責權利。
2.本文旨在分享科普知識,進行學術交流,或傳遞行業前沿進展,不作為官方立場,不構成任何價值判斷,不作為相關醫療指導或用藥建議,無任何廣告目的,非進行產品販賣,僅供讀者參考。
3.本賬號原創文章可能包含購買的版權圖片,轉載請謹慎。
4.本賬號轉載的圖文視頻等內容若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