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從廣東深圳旅行結束的陳晨來到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準備乘機返京。在過安檢時,她隨身攜帶的充電寶被攔了下來。
“機場安檢人員說我的充電寶上沒有3C認證標識,不能攜帶上機,只能現場辦理快遞業務郵寄回北京。”陳晨說。
從北京飛往昆明的李先生則是在去機場的路上刷到了充電寶的相關新聞。“自查了一下,發現我的充電寶沒有3C標識。還好大興機場的安檢規定比較人性化,工作人員說可以免費寄存一周,也有專門的郵寄點可以郵寄充電寶。我最后選擇了寄存,返京后再來領取。”李先生說。
這些為旅客緩解“電量焦慮”的充電寶,為何突然不能上飛機了?這還要從中國民航局發布的一則公告說起。
6月26日,中國民航局官網發布公告,提到為切實保障航空運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
據了解,3C認證即CCC認證,也叫強制性產品認證,是中國政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和國際通行做法,按照市場化、國際化的原則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產品實施的市場準入制度。2023年8月1日起,市場監管總局對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移動電源實施CCC認證管理。要求自2024年8月1日起,未獲得CCC認證證書和標注認證標志的,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
業內人士分析,此次中國民航局要求旅客禁止攜帶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的充電寶乘坐國內航班,主要出于航空安全系統性風險防控考慮。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所園區經濟與新興產業研究室副主任張義鑫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國內航班已發生數起充電寶自燃事件,引起人們對充電寶質量問題的關注。飛機客艙在巡航階段處于低壓環境,可能導致電芯內部氣體膨脹,引發自燃或爆炸。而無3C標識的充電寶在生產過程中可能缺乏必要的安全測試,存在安全隱患。在空間密閉的飛機客艙里,一旦充電寶起火甚至爆炸,后果不堪設想。
“相較之下,充電寶的3C認證已涵蓋這些環節。”張義鑫說,比如,3C認證中模擬高海拔的測試,目的就是檢測低氣壓等環境中產品的質量情況;3C認證提出的不起火、不爆炸等整體要求,以及對阻燃材料、隔熱材料等方面的應用要求,則能有效延緩火勢蔓延。
除了3C認證,此次民航局公告范圍還涵蓋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民航局方面稱,近期多個頭部品牌充電寶廠家因電芯存在安全風險對多批次產品實施召回,市場監管總局撤銷或暫停了多個充電寶及電池芯廠家3C認證,上述情況表明旅客隨身攜帶的充電寶存在安全質量隱患,給民航安全運行帶來的風險持續增大。對此,民航局決定在現行政策基礎上,按照國際通行的《危險物品安全航空運輸技術細則》,進一步采取嚴格的管控措施。
“電芯可以說是充電寶中最核心的部分,如果對其熱管理不當,就可能引發短路等問題,進而導致自燃、爆炸。”“真鋰研究”創始人、首席分析師墨柯告訴記者。為此,相關監管部門、充電寶品牌方、電芯廠家都需要進一步加強產品監管,確保質量安全。
此外,從此次民航局發布的公告看,不合規的充電寶禁止攜帶上機的范圍僅針對境內航班,那么,國際航班又參考什么標準?張義鑫告訴記者,全球范圍內各地區針對充電寶有不同的認證體系,如歐盟通行CE認證,美國通行FCC-ID認證等,其內容存在一定差異性。但從跨國旅行角度看,各類地區性認證更多針對銷售、進口等情況,而多數國際航班一般按UN38.3標準執行,允許旅客攜帶符合的充電寶登機。我國3C認證的充電寶執行標準高于國際標準,因此新款充電寶可在跨國旅行時使用。
對旅客來說,應該如何自查充電寶質量情況?墨柯提醒,如果消費者使用的充電寶出現鼓包、頻繁發熱、電池容量明顯減少等現象,建議停止使用,送由專業回收機構進行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