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冬天,你想到的是馬上就可以出門滑雪,但在西伯利亞,為了迎接冬天的到來,當地人做的這些事情,我們想都想不到。
糧食囤積上千斤,蔬菜要腌制上百罐!是因為便宜還是另有原因呢?
我們從頭來說,一說到北邊的極端環境,就能想到極光,看極光不一定要去到挪威、芬蘭。
在中國的漠河,也是整個國內最冷的地方,可以去那里欣賞極光的絢麗。
為什么漠河這么冷呢?因為漠河靠近我國的最北邊,那里接壤著俄羅斯的土地面積。
大家都知道整個俄羅斯在全年大部分時間都被嚴寒覆蓋。
當希特勒從東西兩線分別夾擊俄羅斯時,正是由于希特勒錯誤的決定以及當地冬天嚴寒的冷空氣,給了蘇聯軍隊休養的時間以及反擊的空間。
從戰爭的嚴酷層面,我們就能夠看到當地的寒冷氣息,甚至能夠扭轉一場戰爭的事態。
那生活在那里的人們,他們又是如何面對這種極寒的天氣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位于俄羅斯北部的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的冬天到底有多可怕?我們從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當中就可見一斑。
在《甄嬛傳》中,我們看到皇帝為了懲罰甄嬛,將她的家人發配到寧古塔,在那個時期的寧古塔,風暴肆虐。
很多囚犯在去往寧古塔的路上,就已經丟掉了性命,更別說到寧古塔去勞作。
寧古塔環境的惡劣來自于它的地理位置,實際上是位于我們現在的青海、西寧等地區。
而西伯利亞則更要往北邊。如果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一部2008年上映的電影,叫做:《橫穿西伯利亞》。
電影當中主要講述在戰爭失敗之后,大部分的俘虜都會被送往西伯利亞,其中的主人公則是其中的一名俘虜。
他花費了5年的時間,逃出了西伯利亞,靠的完全是各種運氣的加持。
為什么呢?因為當時在整個亞洲地區,只有西伯利亞所屬的俘虜營,俘虜逃亡的比例幾乎為0。
大家都知道,在俘虜營當中,這些俘虜會被沒日沒夜的體力折磨,以及時刻都會面臨著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但他們寧愿在俘虜營當中日復一日的勞作,去消磨自己的身體。
等待著能夠被解放的希望,也不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逃出俘虜營。
實際上西伯利亞的俘虜營防守并不緊密。幾乎在最冷的時候,甚至達到了一種無人看守的狀態。
他們無動于衷的原因很簡單,這些俘虜心里清楚,只要自己離開營地進入到西伯利亞這個嚴寒的大自然牢籠當中,只有一個結局:就是被活活凍死。
我們都知道自己身處的地區,一年分為四季,春夏秋冬。
冬季哪怕是時間最漫長,也只長達4個月,并且最低氣溫不會超過零下20左右℃。
對于西伯利亞來說,他的冬季竟然長達7個月,在大部分時候甚至零下的氣溫要達到零下40度左右。
等到了春天太陽出來之后,也只有微弱的熱量,輻射到西伯利亞這片大地上。
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更多的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國土。他們所建造的房子和我們的建筑物完全不相同。
首先在西伯利亞想要建造建筑物,考慮的第一要素必然是保溫。
如果最外層的保溫材料不足以抵擋寒冷的空氣,那么會對房屋里的居住的人身體上造成直接的傷害。
天氣如此惡劣,所居住的房子建造尚且需要如此復雜的工序,并且在外層要有大量的保溫材料,那這片土地上人們吃什么呢?
由于天氣的原因,這里生活的人們,在一年當中有60%的時間都在用來準備自己過冬的食物。
首先他們會宰殺大量的食肉類動物,并且用這個天然的冰箱來冷凍起來,因為只有肉類能夠給身體提供所需的熱量來消耗抵御嚴寒。
但人體的營養需要除了蛋白質之外,有更大的一部分是需要蔬菜纖維和碳水類的補充。
在西伯利亞,很少去種植各類蔬菜,他們需要向外去高價購買,相當于我們國內的進口,價格自不必說。
而蔬菜到達了西伯利亞地區之后,在短時間內,當地的人們就必須要盡快地用大量的鹽去腌制蔬菜,以增加保存的時長。
比如像白菜,當地的每一戶人家,幾乎每年都會給自己準備500~800斤的白菜腌制起來。
除了蔬菜之外,他們吃的主食,也需要在特定的時間購買上千斤,儲存到家里具有保溫作用的房間內。
因為西伯利亞由于天氣的限制,交通并不會時刻都通暢,只有在天氣暖和的一些固定的時間段內,才會有大量的物資進來。
當準備好這些過冬需要使用的物資之后,他們還需要四處尋找木材,以用來冬天燒火取暖和蒸煮食物。
在西伯利亞,木材的購買是十分困難的,價格也極其昂貴。
所以人們寧愿冒著危險去自己尋找木材,也盡量不去使用有限的資金去交換木材物資。
西伯利亞的窘迫經濟,并不是他們自身造成的。
說到最本源,還是因為西伯利亞有豐富的皮毛資源。
早在唐朝時期,我國西北部絲綢之路最輝煌的期間,西伯利亞的當地人會在森林里打獵之后,將動物的皮毛制作成皮草。
通過絲綢之路運到內陸,和中原的商人進行貿易交換,而他們帶走的則是中國的絲綢。
我們都知道皮草在國際地位上的價值所在,現在的皮草更多用于制造人們冬天所穿的服裝,包括家里物品的裝飾。
但在以前,戰爭頻繁的年代,皮草則代表著保命的利器。
所以當時皮毛的價格,一度和黃金的價格相比擬,成了各個國家互相爭奪的目標。
那個時候的西伯利亞人,也因為皮毛的價值,家家都有建造城堡,有巨大利益的地方,就一定血流成河,這些巨大的利益就引來了俄國的窺視。
俄國距離西伯利亞只有幾百公里,1580年,在秘密謀劃后,俄國發兵占領了西伯利亞,并且禁止當地人捕獵。
他們將這片土地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每攻下一處位置,就會分出最繁茂的一片土地給有功之臣。
當時的西伯利亞人四處反擊,硝煙四起,他們的對峙就像是農民拿著鋤頭對準機槍、大炮、重武器反擊,結果可想而知。
俄國的目的十分深邃。他們會真的會為了動物皮毛,而去發動大量的軍隊進攻西伯利亞嗎?
因為他們在這一片極寒的土地上,面對當地人的武力阻止,傷亡損失也十分慘重。不得不說,俄國是有前瞻性的。
在西伯利亞這片土地上,他們更看重的不是地面上的動物和植被,而是地下埋藏的石油。
俄國本身是一個重工業發展國家,在當時,美國最強大的對手不是中國,是俄國。
所以當時西伯利亞地下的石油,也給到了俄國迅速發展中的大力支持。
但對于西伯利亞生活在西伯利亞的居民來說,就像是強盜闖入了自己的家門,并且為自己制定了規則。
現如今,俄國的形勢動亂,已經顧及不到西伯利亞的更多開發。
但在西伯利亞這里,不僅僅上演了一場國家級的資源爭霸戲劇。
更是上演了一場人與大自然的互相依存、人類從不會在大自然面前低頭的戲碼。
用自己特有的智慧,讓自己在這個龐然大物面前,獲得更好的生存權利和生命的尊嚴。
不管是腌制大量的蔬菜、囤積糧食,還是在窘迫的經濟下依然堅持在這片土地上。
他們都在守護自己的家園,因為他們見過西伯利亞最美的狀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