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周六)晚上20:00
我們魅力十足的鋼琴家安天旭
在廣州星海音樂廳 交響樂演奏大廳
這次不玩浪漫,不搞煽情
以賦格這一創作體裁貫穿整個音樂會始終
帶大家玩一場燒腦又過癮的音樂會
——《賦格的藝術》
曲 目
1. J.S. 巴赫:十二平均律鍵盤曲集,BWV 846-893(選曲)
1. J.S. 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s I & II, BWV 846-893 (Excerpts)
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BWV 846
:Prelude and Fugue No. 1 in C major, BWV 846
升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BWV 848
Prelude and Fugue No. 3 in C-sharp major, BWV 848
升C小調前奏曲與賦格,BWV 873
Prelude and Fugue No. 4 in C-sharp minor, BWV 873
D大調前奏曲與賦格,BWV 850
Prelude and Fugue No. 5 in D major, BWV 850
D小調前奏曲與賦格,BWV 875
Prelude and Fugue No. 6 in D minor, BWV 875
2. 勃拉姆斯:亨德爾主題變奏曲,作品24
2. Brahms: Variations and Fugue on a Theme by Handel, Op. 24
3. 弗朗克(哈羅德·鮑爾 改編):前奏曲、賦格與變奏,作品18
3. Franck (Arr. Harold Bauer): Prélude, fugue et variation, Op. 18
4. 肖斯塔科維奇:24首前奏曲與賦格,作品87(選曲)
4. Shostakovich: 24 Preludes and Fugues, Op. 87 (Excerpts)
E小調前奏曲與賦格,作品84之四
Prelude and Fugue in E minor, Op. 87 No. 4
A大調前奏曲與賦格,作品84之七
Prelude and Fugue in A major, Op. 87 No. 7
A小調前奏曲與賦格,作品84之二
Prelude and Fugue in A minor, Op. 87 No. 2
D大調前奏曲與賦格,作品84之五
Prelude and Fugue in D major, Op. 87 No. 5
D小調前奏曲與賦格,作品84之二十四
Prelude and Fugue in D minor, Op. 87 No. 24
* 曲目以演出現場為準
什么是賦格?
一個音樂主題(好比一個主角),它走進一個迷宮(音樂結構)。然后,這個主角會分身成好幾個“自己”,在不同時間、不同聲部(音區)依次出現,互相追逐、對話,最后完美地“會師”走出迷宮。
【音樂百科】什么是賦格Fugue?——“讓人眼花繚亂”的古典樂“學霸”一文中曾通俗易懂地解釋過賦格曲:自中世紀開始有記載的音樂蓬勃發展以來,作曲家們就不再局限于簡單的旋律加伴奏形式。最后產出的結果,就是是對位法:一種聲部交織的織體,如同纜繩中的股線,又或者像拉滿的弓上的弓背與弓弦那樣相互抗衡。對位法的最高成就,就是賦格曲。
先舉個文字示例:我們想象幾個女生,正在街上議論帥哥。
A說:“那個男生好帥!”(主題)
B接:“和我們昨天見到的那個男生一樣帥!”(模仿但改詞)
C插話:“我想要他的聯系方式!”(自由發揮)
突然所有人一起喊:“男生好帥?。 ?strong>(高潮疊奏)
這就是賦格的“聲部接龍+混亂中找秩序”的感覺!
安天旭這次選的曲目,可謂是一部濃縮的“賦格進化史”,編排得超級有心思,像解謎游戲一樣層層遞進!上半場巴赫作品的半音階調性上行,下半場肖斯塔科維奇作品的調性音程下行5度,這兩種進行方式是西方和聲傳統語匯里最核心的。同時,把勃拉姆斯和弗蘭克的作品巧妙地放在中間,既豐富了音樂會的可聽性和多樣性,又讓整個音樂會在風格和邏輯上更加完整。
亮點 1
主題鮮明:全程圍繞“賦格”脈絡,一次性吃透“高智商音樂游戲”!
亮點 2
編排神邏輯:巴赫(上行半音)vs老肖(下行五度)+勃拉姆斯&弗蘭克(賦格的不同用法),結構工整得像藝術品!
亮點 3
歷史穿越:巴洛克 → 浪漫 → 20世紀,一次聽遍賦格200年演變史!
亮點 4
致敬大師:特別紀念肖斯塔科維奇逝世50周年,聆聽他最偉大的鋼琴遺產之一!
亮點 5
安天旭演繹:技術性、音樂性、解讀能力三重保障,帶你輕松通關“音樂密室”!
開場驚艷:
祖師爺巴赫的“基礎訓練營”
1. 巴赫:五首前奏曲與賦格 (選自《平均律鋼琴曲集》)
《平均律鋼琴曲集》被稱為鋼琴音樂的“舊約全書”。這次天旭演奏的五首,按照巴赫創作的初衷,半音階調性上行排列:從明亮的C大調,到升C (大&小) ,再到D (大&小)。這就是巴赫時代最核心的音樂密碼之一。
* C大調 (BWV 846) -陽光開場,清新明朗。
* 升C大調 (BWV 848) -精致閃耀,有點小華麗。
* 升C小調 (BWV 873) -情緒轉深,帶點沉思感。
* D大調 (BWV 850) -回歸明亮,充滿活力。
* D小調 (BWV 875) -深沉有力,帶著點戲劇性收尾。
上半場高潮:
勃拉姆斯的“25種花樣變奏”
2. 勃拉姆斯:《亨德爾主題變奏曲》作品24號
和巴赫直接創作賦格不同,勃拉姆斯把賦格當作一種創作手段。勃拉姆斯這位浪漫派代表,將巴赫同時代的作曲家亨德爾創作的主題,發展出了25個變奏和一個宏大的賦格。
主題部分的風格與之前的巴赫非常和諧地進行了銜接,而結尾的賦格,充分展示了勃拉姆斯對音樂結構超強的把控能力,既完美銜接了巴赫,又展示了浪漫派如何玩轉古典形式。
下半場開篇:
弗蘭克絕妙的“情緒緩沖帶”
3. 弗蘭克:《前奏曲,賦格與變奏曲》(Op.18) (哈羅德·鮑爾改編)
法國浪漫派的代表之一弗蘭克把賦格融入到更大的作品結構里。這首曲子自帶一種寧靜、憂郁又神圣的氣質。它像中場后一個“絕妙的情緒緩沖帶”。
同樣是“前奏曲+賦格+變奏”的結構,但法國人處理得更內省、更色彩斑斕。它的b小調,恰如其分地為接下來肖斯塔科維奇的e小調前奏曲與賦格做了鋪墊(下行五度關系,又一個核心密碼),無縫銜接進入“老肖”的世界,讓整個下半場的音樂在調性上有著緊密的邏輯聯系。
下半場重心:
跨越200年的肖式“時空對話”
4. 肖斯塔科維奇的《五首前奏曲與賦格》,選自作品87號
2025年是肖斯塔科維奇逝世50周年,他的24首前奏曲與賦格,是對巴赫48首前奏與賦格(平均律)的直接致敬,在鋼琴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次演奏的五首,以調性音程下行5度的關系排列,從E小調前奏曲與賦格第四首開始,仿佛能感受到一種深沉的情感在涌動,前奏曲的旋律如泣如訴,賦格部分則層層推進,將情感推向高潮。
* E小調 (No.4) -深邃、壓抑,帶著老肖標志性的沉思和力量感。
* A大調 (No.7) -難得的明亮和寧靜,像暴風雨后的喘息。
* A小調 (No.2) -短小精悍,帶著點俏皮和神經質。
* D大調 (No.5) -進行曲般的節奏,堅定有力。
* D小調 (No.24) -壓軸大作:深沉、廣闊、史詩感爆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