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的到來,氣溫逐漸升高,溺水事故進入高發期。為保障學生生命安全,防范溺水事件發生,家長、學校應當如何做好孩子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與監護工作,為孩子的平安成長保駕護航?一起來看——
家長強化監管責任
1. 做到 “四知道”:知道孩子去哪里、知道孩子和誰去、知道孩子做什么、知道孩子何時回。
2. 盯緊關鍵時段:放學后、周末、節假日期間及孩子結伴外出游玩時的管理,避免孩子脫離監護私自或結伴前往水域。
3. 全程專注監護:當家長帶孩子在水中或水邊玩耍時,應做到“不分心、不間斷、近距離”。若無法親自看護,應委托可靠的成年人代為照看,切勿交給未成年人,多人看護時需明確指定看護人。
4. 選擇安全場所:如孩子需參與游泳活動,請選有資質的游泳場所,并全程陪同監護。此外,還需了解泳池的相關規則,包括游泳場所內深水區、淺水區的位置與深度,以及救生員的位置。
5. 排空蓄水隱患:家中蓄水容器(如水桶、浴缸等)使用后及時清空,避免低齡兒童意外跌落。
加強兒童防溺水教育
1. 正確安全教育:家長可以通過溺水事故案例警示,讓孩子深刻認識到溺水的危害,嚴防未成年人私自在池塘、蓄水池、溝渠等危險水域游泳、戲水,從而避免溺水事故的發生。
2.提高安全警惕:特別要教育孩子相互監督提醒,對同學私自下水和到危險水域玩耍行為,及時制止并向家長、老師報告。
3.學習自救技能:積極創造條件,幫助孩子掌握游泳技能,教會孩子正確的溺水自救方法。
4.掌握救援知識:教育孩子一旦發現有人溺水,要積極主動呼喚周圍成年人施救,切不可盲目下水施救或“手拉手”救援,并及時撥打110、119、120等電話報警。
家校協同教育管理
1. 提前布局工作:學校應當提前規劃,對防溺水工作進行任務分工, 同時制定防溺水工作方案及應急預案。需要落實危險水域巡查人員安排,于午間、放學后及節假日對校園周邊水域開展動態巡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構建“家校社”聯防聯控機制。
2. 宣傳安全教育:學校可以通過主題班會、安全講座、應急演練等形式開展防溺水專題教育。也可發放《防溺水致家長的一封信》,實現家校安全教育同頻共振。家長也應以身作則,不帶領孩子到危險水域活動。并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安全教育。
如何安全“戲水”
1. 做好下水準備:下水前應充分了解做好熱身運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空腹、過飽、劇烈運動后均不應下水。
2. 遵守下水規則:應了解水上安全知識,比如不在水中打鬧,不做危險行為,如奔跑和推人下水,若出現身體不適,應當立即上岸。
3. 牢記“七不”:
? 不私自下水游泳
? 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
? 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
? 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
?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 不到危險水邊游玩
? 不盲目下水施救
意外落水會自救
意外落水時,盡量保持冷靜,雙手切勿舉過頭頂,同時嘗試以下方法自救:
1. 仰漂:屏住呼吸,頭往后仰,全身放松,四肢展開,輕躺在水上,等待救援。
2. 水母漂:屏住呼吸,全身放松,四肢自然下垂,俯漂在水面上;待需要吸氣時,雙手抬到下頜處向下、向外壓劃水,同時抬頭吐氣、吸氣,再恢復俯漂姿勢。
3. 就地取材:尋找并利用身邊可幫助漂浮的物品,如木板、泡沫、空水瓶等。
注意:若遇人來救,切忌一把抱住救助者,應全身放松,積極配合
智慧救援他人落水
溺水救援,自身安全是第一位的,可通過“叫叫伸拋”法施救。
叫:大聲呼救,尋求大人幫助。
叫:撥打報警電話求救
伸:將救生桿、竹竿、木棍等硬質延伸物遞給落水者,拉其靠岸,注意盡量降低自身重心。
拋:將救生圈、空水桶、空水瓶、球類等漂浮物或繩索、衣物等軟質延伸物拋給落水者,助其漂浮或拉其回岸邊。
注意:溺水救援,切不可貿然下水或手拉手施救,以免導致群死群傷事故。
這份暑期安全提示
請收好!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 蘇州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