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ū緢D片非AI生成,與內容有關)
作者 | 鄒成效
最近有兩個東航、南航的事件,可以對比著聊一下。
先說東航。
2022年3月21日下午1時許,由波音737-800型客機執飛的東航MU5735客機,在從云南昆明飛往廣東廣州途中于廣西梧州藤縣一處山谷墜毀,機上123名旅客、九名機組成員全部遇難,成為1994年以來我國最嚴重的空難。
2022年4月20日、2023年3月20日,2024年3月20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了三份 調查情況通報。
請注意這三個時間點: 2022年4月20日、2023年3月20日,2024年3月20日。
1944年12月7日, 52個國家在美國芝加哥簽署的《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也叫《芝加哥公約》),1974年我國政府承認該公約。
根據《國際民用航空公約》 附件13《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調查》的規定,負責事故調查的國家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在事故發生后 30 天內向國際民航組織(ICAO)提交初步報告。
2、在事故發生后的 12 個月內盡快公布最終報告,并向公眾公布。
3、如果在 12 個月內無法提交最終報告,則每年公布中期聲明。
所以說,這三份調查報告都是嚴格按照 《芝加哥公約》的規定執行的,畢竟我國是一個遵守國際條約的道義大國。
2022年4月20日:事故發生后30天;
2023年3月20日:事故發生后12個月內;
2024年3月20日:第一份中期聲明;
在2024年的中期聲明末尾,是這樣陳述的:“后續,技術調查組將繼續開展實驗驗證及原因分析等工作,并根據調查進展情況及時發布相關信息?!?/p>
那么,按照 《芝加哥公約》的規定,如果在2025年3月20日前,還沒有查清事故原因的話,那中國民用航空局就應該發布第二份中期聲明。
事實上,中國民用航空局并沒有發布第二份中期聲明。
作為一個嚴格遵守《芝加哥公約》的道義大國,那就只有一個原因:事故原因已經查清了。
前段時間,網上出現了這樣一份《中國民用航空局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答復書》,答復書稱:“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調查進展情況通報,公開后可能危及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本機關決定不予公開?!?/p>
盡管 中國民用航空局未對此答復書的真偽進行澄清,但是根據簡單的法律邏輯推導,就可以得出結論:這份答復書的內容是真實的。
因為我國是一個嚴格遵守《芝加哥公約》的負責任的道義大國,所以如果事故原因沒查清的話,一定會在2025年3月20日前出具中期聲明;中國民用航空局官網未出現中期聲明,說明事故原因已經查清;同時,中國民用航空局官網也沒有出現事故調查報告,所以一定是因為民用航空局認為該信息涉及"三安全一穩定"(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社會穩定),所以才不予公開。
請注意我的措辭,是“民用航空局認為”,并不等于我認為。
我堅定地認為,事故原因應當公開。
能有什么原因呢?
無非就是和南航吉林分公司的原因差不多咯。
2025年7月2日,長春市公安局二道區分局發布警情通報:
2025年7月1日10時22分,長春市二道區吉林大路與洋浦西街交匯處發生一起刑事案件。南航吉林分公司員工李某某(男,31歲)因工作糾紛,將同事黃某(男,52歲)、李某(男,47歲)扎傷后跳樓身亡。黃某、李某經送醫救治,無生命危險。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據知情者披露,所謂的“工作糾紛”,是李某某在被評為“應知應會的規章和程序不掌握、不執行”、存在“通訊失效程序掌握不準確”、“駕駛艙門電子鎖密碼掌握不準確”等問題并對其行業處分后心存不滿,認為領導是有意針對,便于7月1日上午找飛行部領導進行交涉。
在交談過程中,飛行部黨委書記劉某某和飛行部經理朱某某被李某某殺傷。后來,吉林基地的工會主席和一名地面員工曾先后上前勸阻,兩人也被李某某傷害。將4人致傷后,李某某前往15樓將大樓玻璃鑿碎,后墜樓身亡。
這起事件無疑是一件悲劇,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廣大乘客又何嘗不是一件有一定價值的事情?
一件事情,如果一定要選擇采用不法手段解決,那么在地上解決,總比到天上解決強吧?
至少,我們現在還知道,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工作糾紛”。
不然,連類似“工作糾紛”這樣的字眼,都會因為涉及"三安全一穩定"而
不予公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