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條道路適合創業者。
6月26日,云英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英谷”)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從2023年初科創板IPO的雄心,到2024年底與匯頂科技(603160.SH)的并購談判,再到2025年3月的交易破裂,云英谷的資本化歷程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半導體企業在技術追趕、資本扶持和市場現實之間的艱難平衡。
而在港股“小陽春”的曙光下,這份招股書也撕開了云英谷更殘酷的真相,三年虧損6.65億元。
1、行業新星的崛起與資本追捧
云英谷的故事始于2012年。創始人顧晶放棄美國硅谷的機會,帶著一沓芯片設計圖紙回到深圳,在華強北附近創辦了這家顯示驅動芯片企業。顧晶的清華與哈佛學術背景,成為吸引資本的第一張名片。
而云英谷的技術路徑選擇極具前瞻性:專注AMOLED顯示驅動芯片,同時布局Micro-OLED顯示背板/驅動技術。這一定位抓住了智能手機和AR/VR設備爆發的歷史機遇。
隨之而來的就是資本的狂熱追捧。華為旗下哈勃投資、小米長江產業基金、京東方、高通中國等產業資本先后注資;紅杉中國、啟明創投等頂級財務投資機構積極參與;截至2024年9月,公司完成超10億元F輪融資,估值達83.32億元。
在資本的助力下,云英谷的技術也是突飛猛進。2019年,云英谷成為中國大陸首家通過品牌客戶認證的AMOLED顯示驅動芯片設計公司;2021年,云英谷實現LTPO高幀率芯片獨家供貨某品牌手機;2024年,云英谷的Micro-OLED顯示背板全球市場份額達40.7%,位居世界第二。
而市場數據印證了其行業地位,2024年云英谷的AMOLED顯示驅動芯片銷量達5140萬顆,全球市場份額4.0%,位列中國大陸第一、全球第五。
2、科創板夢碎與并購困局
2023年1月,云英谷開啟上市輔導,與中金公司簽署輔導協議,正式啟動A股IPO征程。彼時云英谷估值已達85億元,入選《胡潤全球獨角獸榜》。
然而,當時正值IPO收緊,科創板的大門已悄然關閉。監管對盈利要求的嚴格成為無法逾越的門檻:2022-2024年,云英谷營收從5.51億元增至8.91億元,但凈虧損分別為1.24億、2.32億和3.09億元,三年累計虧損6.65億元。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主要面向創新藥企”的潛規則下,半導體企業上市通道基本被封死。
而云英谷銷售增長的背后則是單價持續下滑,AMOLED芯片均價從2022年25.6元降至2024年15.9元。為爭奪市場份額,公司被迫加入國內廠商的“內卷”競爭,以犧牲利潤換取規模。
到了2024年11月,A股觸控芯片龍頭匯頂科技公告,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云英谷控制權。
這似乎是一個完美組合。畢竟,匯頂科技在指紋識別和觸控芯片領域積累深厚,云英谷的顯示驅動芯片可與其形成完整解決方案;而云英谷背后56名股東獲得退出通道,匯頂科技則能切入快速增長的顯示驅動芯片市場。
當時,市場一片沸騰,匯頂科技復牌后股價漲停,多家券商給予“買入”評級。
然而,沒想到在談判桌上的現實困境也遠超預期。核心矛盾聚焦于估值分歧,匯頂科技參考凈資產(約11億元)和市占率調整估值模型,而云英谷的股東堅持基于技術優勢(全球AMOLED第五)和IPO潛力估值,拒絕“賤賣”,尤其是云英谷于2024年9月以83億估值獲得新股東祥峰投資、策源資本的入股。
于是,這場轟轟烈烈的并購,最后在2025年3月3日,一紙公告宣告這場持續三個月的“聯姻”終結:“交易各方未能就交易對價等商業條款達成一致”。
3、港股IPO:背水一戰的救贖
并購失敗的云英谷面臨嚴峻的現金流壓力。截至2024年底,云英谷現金儲備僅剩1.05億元,而當年研發投入就達2.42億元。
與此同時,2025年港股市場迎來IPO“小陽春”。上半年超180家企業遞表,超2024年全年70家的兩倍。18C章節(針對特專科技公司)已有10家企業申請,其中5家為2025年上半年申報。
于是,到了6月26日,云英谷正式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然而,云英谷的招股書呈現出一個矛盾體。
2024年云英谷的AMOLED驅動芯片銷量5140萬顆,三年復合增長率71.3%;云英谷全球市場份額從2022年1.2%升至2024年4.0%;云英谷成為中國大陸唯一對品牌手機累計出貨超千萬顆的AMOLED芯片企業等,都可以說云英谷的行業地位持續攀升。
但是,在財務數據上,云英谷毛利率從2022年31.9%斷崖式下跌至2024年2.5%;而AMOLED芯片毛利率2024年僅0.3%,2023年甚至為負值(-1.4%),2024年凈虧損擴大至3.09億元,三年累計虧損6.65億元。
云英谷的財務困局在客戶結構中暴露無遺。2024年,前五大客戶貢獻90.2%收入,其中最大客戶占比54.1%。這種依賴使公司在價格談判中處于劣勢。
更深層的矛盾在于云英谷商業模式缺陷,規模的擴大,取決于對痛苦的承受意愿和承受能力。
而云英谷的銷量上漲來自價格戰驅動,導致平均售價不斷下降,毛利率不斷下滑。這與臺系競爭對手形成鮮明對比。聯詠科技2024年營收255.57億元,凈利潤53.96億元;而瑞鼎科技2024年營收增長33.11%至54.48億元,凈利潤增長45.48%至4.68億元。
而研發上的沉重負擔同樣不容忽視,2024年云英谷研發費用2.42億元,占營收27.2%。150余名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69.6%,平均行業經驗超10年。
即便擁有如此豪華的研發團隊,云英谷2024年毛利率僅2.5%,在技術追趕階段,研發投入難以轉化為定價權。
云英谷的港股招股書展現了一個“令人窒息”的循環:依靠資本輸血擴大規模,通過價格戰爭奪市場份額,承受巨額虧損維持技術投入,最終又回到資本市場尋求新一輪輸血。
站在港交所的門口,云英谷盡管募資計劃明確,投向AMOLED TDDI芯片、Micro-LED技術等,但港股投資者對持續虧損企業持謹慎態度。
當2025年港股IPO通道重開,超過180家企業蜂擁遞表時,云英谷終于擠上了這班“資本救生艇”。但招股書中那行“2024年AMOLED芯片毛利率0.3%”的數字卻頗為顯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