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重構:安踏的“雙向突圍”與競爭壁壘
極致零售研究院(SRI)分享:
所有偉大的品牌,都是時代需求的解讀者與引領者。
作者 | 沐沐
極致零售研究院(SRI)資深研究員
引言:當傳統零售遭遇瓶頸,安踏的破局之道
2024年,全球運動品牌陷入增長焦慮。耐克、阿迪達斯凈利潤下滑,李寧增速放緩,消費市場整體低迷。然而,安踏卻以623.6億元營收逆勢增長16%,超越耐克中國(523億元),穩坐中國運動品牌頭把交椅。這一成績背后,是安踏近年來大刀闊斧的DTC(Direct-to-Consumer,直面消費者)轉型和“超級零售”模式的落地。通過拆解傳統零售邏輯,安踏正在用“大店+數字化+極致性價比”的組合拳,重新定義運動消費的未來。
正如《DTC轉型戰略》作者王曉鋒所言:“DTC不僅是渠道的變革,更是品牌與消費者關系的重構。其核心在于通過數據與體驗,將用戶從‘交易對象’轉化為‘價值共同體’。”安踏的實踐恰好印證了這一理論——從“貨為中心”到“人為核心”的轉型,正在顛覆傳統零售的底層邏輯。
DTC轉型:從“貨為中心”到“人為核心”的顛覆
1. 傳統零售的困局與安踏的覺醒
中國運動鞋服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將達5989億元,但行業競爭已從粗放擴張轉向精細化運營。安踏曾因“大企業病”陷入增長瓶頸:新品研發周期長達3個月,主品牌增速跌至個位數,庫存周轉114天高于國際競品。面對耐克重啟“本土化2.0”、李寧加速高端化,安踏CEO徐陽提出:“必須從航母式集團轉向特種部隊作戰。”
王曉鋒在《DTC轉型戰略》中曾警示:“傳統品牌若無法打破‘渠道依賴癥’,終將被效率更高、反應更快的DTC模式取代。"
安踏彼時的痛點——經銷商體系下的低效與僵化,倒逼安踏加速DTC改革。
2. DTC戰略的全面落地
安踏的DTC轉型并非簡單關閉經銷商門店,而是重構整個價值鏈:
渠道革命:淘汰低效門店,推行“千效店計劃”(單店年效目標1000萬元),合并銷售大區,淘汰5位區域總經理。
數據驅動:超10000家門店采用DTC模式,實時掌握消費數據,2024年上半年主品牌DTC收入占比55.6%,達893.7億元。
敏捷反應:拆分12個細分事業部,決策周期從季度壓縮至14天,新品從設計到上架效率提升50%。
DTC的本質是“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直營模式,安踏不僅降低了渠道成本,更實現了對消費者需求的精準洞察。例如,數字化會員體系能識別用戶偏好,定向推送籃球裝備或瑜伽產品,甚至聯動本地運動活動,將“賣貨”升級為“服務”。
王曉鋒在書中強調:“DTC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數據閉環’——從需求洞察到產品交付,再到用戶反饋,形成螺旋上升的迭代循環。”
安踏的供應鏈系統可實時接收門店銷售數據,直接轉化為生產訂單,實現“零庫存風險”與“按需生產”的高效協同。
超級零售:千平大店背后的“效率革命”
1. 超級安踏的三大殺手锏
2024年1月,西安賽格國際購物中心的“超級安踏”開業,面積超千平,日均客流量破萬。這一新物種的成功,源于三大創新:
一站式場景化消費:鞋墻陳列數百雙運動鞋,覆蓋跑步、籃球、戶外等全場景;服裝中島按品類集中,如瑜伽走廊集成運動內衣、裝備,滿足家庭一站式購物需求。
極致性價比:通過供應鏈優化(成本降低30%)和直營降租金,商品均價較傳統門店低30%,營收卻提升300%。
數字化深度運營:SKU銷售數據實時反饋至工廠,實現“賣一件產一件”,庫存周轉縮短至60天,比行業平均快1倍。
安踏千平空間通過場景化陳列傳遞品牌故事,數據驅動的供應鏈確保效率最大化,而AR試衣、運動課程等體驗設計則直接拉動轉化率。
2. 對標優衣庫,但不止于優衣庫
超級安踏的模式常被類比為“運動版優衣庫”,但其野心更大:
定位差異化:優衣庫主打基礎款,安踏則強化專業運動屬性,均價300-1000元,向上沖擊耐克核心價格帶。
體驗升級:店內設置AR試衣鏡、運動場景模擬區,消費者可現場測試跑鞋緩震性能。
會員生態:積分兌換運動課程、生日專屬禮包、新品優先購等權益,構建“運動生活方式社區”。
“超級零售不是賣場,而是目的地。”徐陽的這句話道出了本質:通過極致效率和體驗,將門店從交易場所變為品牌與用戶的情感連接點。
1. 高端化與大眾化的平衡術
安踏的野心是“既要守住大眾基本盤,又要攻占高端心智”:
向下:極致性價比:300-500元價格帶產品占比超70%,通過超級供應鏈維持高毛利。
向上:品牌價值突圍:簽約NBA球星歐文、開設SV潮奢店(月坪效2萬元/㎡)、推出千元限量鞋款(二手溢價8倍),直接對標lululemon和始祖鳥。
這一策略的關鍵在于多品牌矩陣的協同:FILA貢獻43%利潤,始祖鳥、迪桑特等垂類品牌增速超50%,形成“大眾安踏+高端FILA+專業戶外”的金字塔結構。
王曉鋒在分析DTC品牌時指出:“單一品牌的天花板顯而易見,而多品牌矩陣能覆蓋更廣人群,分散風險。”安踏通過并購FILA、始祖鳥等品牌,不僅完善了價格帶布局,更將DTC能力復制到不同細分市場,形成“集團軍作戰”優勢。
2. 從“中國安踏”到“全球安踏”
收購始祖鳥母公司亞瑪芬(Amer Sports)是安踏全球化的重要一步。2024年,始祖鳥中國門店突破200家,薩洛蒙雪板成小紅書爆款,威爾遜網球裝備打入歐美市場。徐陽直言:“未來3年,安踏單品牌要在中國超過耐克;5年內,海外收入占比目標20%。”
王曉鋒在《DTC轉型戰略》中提到:“全球化不是簡單的渠道擴張,而是本土化運營能力的輸出。”安踏的路徑顯然深諳此道——通過始祖鳥的“高端戶外”標簽打開歐美市場,再借助超級供應鏈與DTC經驗實現本地化滲透。
3. 倒逼行業進化
安踏的超級零售模式正在引發連鎖反應:
傳統品牌被迫轉型:李寧加速布局“中國李寧”大店,特步試水跑步主題店。
零售邏輯重塑:從“貨架陳列”轉向“場景體驗”,從“季度訂貨”轉向“實時供應鏈”。
資本市場的認可:摩根士丹利預測,2025年安踏凈利潤將達149億元,目標股價117港元。
“行業的顛覆者往往來自邊緣創新。”——通過“超級零售”這一邊緣模式,安踏不僅重構了自身增長曲線,更推動了整個運動鞋服行業的效率革命。
結語:安踏的野望與行業的啟示
安踏的DTC轉型和超級零售實踐,不僅是一場自我革命,更為中國消費品牌提供了轉型樣本:
戰略范式:從“規模擴張”轉向“精耕細作”,以效率與體驗重塑價值鏈。
國牌密碼:通過并購+運營打造多品牌矩陣,用專業反哺大眾,用高端建立心智。
全球化啟示:中國品牌不再只能做代工,也能靠創新和效率征服全球市場。
正如徐陽放出的豪言:“3年內,安踏單品牌要在中國超過耐克。” 這場“超級零售”實驗若能成功,中國運動品牌的全球化天花板將被徹底打破。而無論結果如何,安踏已經證明:在寒冬中,敢革自己的命,才能找到下一個春天。
正如王曉鋒在《DTC轉型戰略》結尾所寫:“所有偉大的品牌,都是時代需求的解讀者與引領者。”安踏的探索,正是中國消費品牌從“跟隨者”向“定義者”躍遷的生動注腳。
- 極致零售研究院(SRI)推出了重構增長,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數字化轉型之道”系列“數字化營銷、數字化會員運營、DTC轉型戰略”等專題課程及實體零售企業數智化轉型戰略咨詢服務,旨在幫助企業“找對問題,校正誤區,破解營銷困局”,用一個模式,三大場景,四大舉措,重構業績增長之路,為您開啟數字化轉型升級新引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