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與人交流、公開場合工作匯報、與同事交接工作、和客戶確定需求……
以上的這些情境中,你是否也遇到過根本無法和對方交流的問題?
“好像我也沒說錯什么?怎么對方就那么生氣了?”
“我跟我女朋友講道理,說了一大堆,結果她對我說:你總覺得你是對的。”
“問領導上午開會還是下午開會,領導回復嗯嗯收到什么意思?到底是上午開還是下午開啊?”
“孩子只能聽表揚聽不得批評怎么辦,一批評就拉著個臉,以后難道都要無腦夸?”
在生活中,溝通能力真的非常重要,很多人研究說話的藝術,但其實,說話的藝術就是一場小型的心理引導術。
那些真正聰明的人,不需要自己講話非常有邏輯、表現得非常有自信、內容足夠有深度,只需要調換一下說話順序,就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認知階梯——拋出情緒的鉤子
現在的文娛作品,不論是游戲上線,還是電影電視劇上映,亦或是新書發售,必然都要有一個宣傳環節。
或是將游戲中美輪美奐的畫面截取下來、或是將電影電視劇中的精華片段剪輯到一起、或是介紹書中最吸引人的那些情節……
尤其是短視頻或者vlog,博主們往往都會把一整個短片之中最好看精彩的地方截下來放在片頭,隨后再慢慢展示。
這樣做的目的有三種:
第一,迅速抓人眼球,讓人覺得新奇或是感興趣;
第二,直擊用戶痛點,喜歡搞笑的就來看搞笑,喜歡流量的就來追明星,喜歡考究歷史的就來研究歷史……
第三,就是拋出鉤子,保留懸念,將氣氛頂到高潮之后戛然而止,讓人不自覺地想要了解后面講的到底是什么。
溝通不是一股腦潑出去一盆水,上來就對人輸出觀點,洋洋灑灑半天,別人都不知道你說了什么。
關鍵就在于如何讓人感興趣、如何讓人從你的話中獲得情感共鳴、如何讓人聽了還想聽。
就像說書先生那一句:“預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一樣。
麥肯錫首位女咨詢顧問芭芭拉·明托曾提出了這樣一種溝通方法:
金字塔溝通法則,旨在用階梯化的邏輯和語言,提升溝通效率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金字塔溝通法則的核心原理就是,結論先行、以上統下。
就像我們寫過的“總—分”式作文一樣,在開頭先提出核心觀點,避免后續信息的碎片化。
例如在工作匯報時先提出:“這個會是關于本季度績效總結的,這季度績效都不錯,這次會議主要就是論功行賞。”
這樣,既讓大家心里有了期待感,也不會被評價為“說了那么多,一句都沒說到點子上”。
溝通是一種雙向的信息流動,人們的大腦會優先去抓主干信息,不必在臃腫冗余的語言中浪費時間。
這樣的交流方式,會讓人覺得你直爽、干練、溝通問題的能力強,在人際關系中也能留下很多好的印象。
三明治溝通——將批評夾心
我們有時候作為家長、作為上級、或者作為真心的朋友,總是會遇到勸告他人或者批評他人的時候。
就像小孩犯錯、下屬工作出問題、朋友某些做法不大妥當等等,這些情況如果開口吧,怕自己話說的太過惹人不高興;
不說吧又實在看不過去,如何解決呢?
像這樣需要化解沖突或者提出不同意見的情況下,溝通能力強的人會選擇“三明治溝通法”,也即將批評的話語夾在中間。
三明治的上層面包,以最真誠的夸獎和贊美開場,降低對方的防御心理,建立起信任感和情感聯結;
例如:“你這個方案各方面都很優秀,是我見過的新人里面能力很不錯的了。”
三明治的中層餡料,要客觀地、不帶私人情感地指出問題,而后再給出具體的可行的建議;
例如:“但是以我的經驗來看,這一頁的數據這樣調整會更加直觀,顧客看的時候觀感也會更好,你說呢?”
三明治的第三層面包,以信任的夸獎和行動的承諾收尾,激發積極性;
例如:“我相信你有做好這個項目的能力,如果項目交付完成,你肯定能轉正的,放心吧。”
通過這樣的結構化表達,不僅能維護好人際關系,還能傳達出關鍵信息,讓對方的行動意愿提升,何樂而不為呢?
決策癱瘓——為結果創造條件
相信很多職場人都經歷過領導的模糊化回復,你問“A or B?”對方回答:“or”。
網友們紛紛曬出自己和領導的聊天記錄:
下屬問:“這個表格上的意見采納,需要勾選哪個選項?”
領導答:“需要勾。”
下屬問:“林總,咱們要發的推廣海報是用第一版還是第二版?”
領導答:“對。”
這樣的溝通簡直是讓人抓狂,但或許領導此刻正在開會或者處理事務,你又沒辦法去詢問第二遍,顯得不懂事且惹人煩。
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為了結果創造條件了,當我們需要一個大方向的范圍問題,就不要將選擇拋給他人;
而是要換一種方式,就是“確認式商量”。
把“明天上午幾點開會”換成“明天上午九點開會您方便嗎?”
把“這個方案要用到哪一部分數據”改為“這個方案用A版數據行嗎?”
這樣的溝通方式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工作留痕,即使后續領導責怪,也可以把聊天記錄直接截圖過去,確認不是自己的責任。
不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直截了當的確認才是最重要的;
而不是拿著模模糊糊的態度去應對工作,那樣就不僅僅是人際關系的問題,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與人交流早就已經成為了一項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核心競爭力。
那些說話好聽的人,其實并沒有刻意討好,也不是天生情商高,而是他們能夠真正理解對方、看見對方、走進對方的需求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