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28歲的白領陳女士因持續兩周的“月經淋漓”來到北京嘉佩樂醫院婦科門診。她自述近三個月月經周期忽長忽短,這次月經來潮后持續十余天未凈,甚至出現頭暈乏力癥狀。經檢查,她的血紅蛋白僅85g/L(正常女性應≥110g/L),被診斷為“排卵障礙性異常子宮出血”合并中度貧血。這個案例揭示了一個被忽視的真相:看似普通的“月經不調”,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警報。
【異常出血的“危險信號”】
異常子宮出血的表現因人而異,但需警惕三大特征性表現:
其一,時間異常。青春期及圍絕經期女性常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20天至數月不等)、經期延長(超過7天甚至持續數周)、或非經期突然出血;育齡期女性則可能出現周期縮短(<21天)、經前點滴出血或兩次月經間期出血。
其二,血量失控。從僅需護墊的少量褐色分泌物,到每小時浸透一片衛生巾的大量出血,都可能預示病理改變。特別當2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80ml(約浸透5片日用衛生巾),或導致頭暈、心悸等貧血癥狀時,必須立即就醫。
其三,持續惡化。若出血情況持續3個月經周期以上,或經過常規調經治療無改善,需警惕子宮內膜增生、子宮肌瘤等器質性疾病。臨床數據顯示,圍絕經期女性異常出血中,約10%存在子宮內膜惡性病變風險。
【科學排查四步走】
面對異常出血,北京嘉佩樂醫院婦科沈主任強調“精準診斷是有效治療的前提”,通常需要完成四類檢查:
第一步:基礎評估。通過詳細詢問月經史、生育史、用藥史(如避孕藥、抗凝藥),結合體格檢查(包括甲狀腺觸診、盆腔檢查),初步判斷出血來源及可能誘因。
第二步:實驗室檢測。血常規可評估貧血程度;性激素六項(FSH、LH、E2、P、PRL、T)檢測能揭示排卵功能異常;對于40歲以上女性,建議加測CA125等腫瘤標志物。
第三步:影像檢查。經陰道超聲是首選影像學手段,可清晰觀察子宮內膜厚度(正常≤12mm)、宮腔形態及肌層回聲,發現子宮肌瘤、腺肌癥等結構異常;必要時需進行盆腔MRI增強掃描。
第四步:病理確診。對于超聲提示子宮內膜增厚(>15mm)或回聲不均、藥物治療無效、或高危因素(如肥胖、糖尿病、長期無排卵)患者,需進行診斷性刮宮或宮腔鏡檢查+子宮內膜活檢,這是排除子宮內膜癌的“金標準”。
沈主任特別提醒:異常子宮出血的診療需遵循“止血-調整周期-促進排卵”的階梯原則,切勿自行服用止血藥或激素類藥物。北京嘉佩樂醫院婦科現已開通“月經異常專病門診”,通過性激素動態監測、子宮內膜容受性評估等特色技術,為青春期、育齡期及圍絕經期女性提供個體化治療方案。當月經失去“規律美”,請記住:及時就醫是對身體最溫柔的保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