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張作霖的一生有著太多傳奇篇章,他的故事展現出了早期一代梟雄的真實生活狀況,張作霖雖說是“文盲”,但卻將東北治理得非常好。
在他的帶領下,東北地區重視工業的生產,可以說那時不少勢力都無法與張作霖匹敵,他所統治的地區甚至成為了當時整個東亞最為富庶的地區,這也是日本一直想要拉攏他的原因。
在不少人看來,張作霖坐擁東北,家資巨富不說還有軍隊為其效命,家中有好幾位太太,生活一定十分奢靡,但你真的了解過張作霖的居家生活嗎?
張作霖的家庭生活大家可能通過《少帥》這部影視劇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尤其是他對于家中樹立的諸多規矩。
而其中有一個片段被大家認為是張作霖家中“規矩”的最好體現,張學良兄弟三人和五媽媽、于鳳至在一起吃飯,這期間張作霖沒上桌不能動筷子。
當他來到餐桌前所有人都要起身迎接他,待他落座以后,其余人才能坐下,哪怕是備受寵愛的五夫人和張學良也都是如此。
而在飯桌上也發生了十分戲劇的一幕,張學銘“吐槽”家中總是吃粗糧想要和文官一起吃細糧,當他這句話脫口而出時,張作霖瞬間就變了臉色。
放下碗筷以后不動聲色的扶正了張學銘的頭,然后狠狠地甩了一巴掌,雖說只是一個片段但也體現了張作霖在家中的飲食規矩。
首先就是他在家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只要他沒出現,所有人哪怕餓極了也必須等著,而從張學銘所說的那句“總是粗糧”,也能看出,張作霖平日的吃食習慣。
在張學良的回憶中也表示,父親最忌諱的就是在家中大魚大肉,有時出去吃頓好的回來還會挨打,平日里吃飯廚房最多也就四個菜。
聽到張學良的回憶大家可能也會猜測難道一個堂堂大帥在吃食上還滿足不了嗎?
其實并不是,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張作霖童年時期的經歷,小時候由于家中貧寒,所以經常都是饑一頓飽一頓,也正因如此,張作霖養成了不浪費的習慣。
在他看來浪費糧食是絕對不允許的,而對于張作霖的飲食習慣,長子張學良是最有發言權的,雖說在家中有一條規矩是“飯菜分餐,各房夫人和子女只能在自己房中用餐”。
但這一點對于張學良來說卻并不適用,因為他的母親去世的早,內心的虧欠加之對長子的看重,讓張作霖非常心疼張學良。
因此基本上只要他在家,張作霖都會叫著張學良一起吃飯,其中張學良成婚以后,和五媽媽在一起用餐的時間最多。
而對于張學良來說和父親吃飯并不溫馨,反而有些拘謹和害怕,而在他晚年時期的回憶中對于父親的用餐規矩也都依然記憶猶新。
他表示最怕和張作霖一起吃飯的原因有兩點,其一就是張作霖極具“壓迫性”的寵愛,當他吃到喜歡的菜肴,就會不停給張學良夾菜。
其中還有許多都是他難以接受的,比如蟬蛹、臭鴨蛋等等,然而張學良面對父親的威儀也不敢不吃。
其二就是張作霖非常討厭家中人浪費糧食,尤其是子女,有時不慎掉落了飯粒,張作霖都要求他們必須要撿起來吃掉。
無論這個飯粒和菜肴是掉在了桌上還是地上,而張作霖每日的菜肴也十分簡單,并沒有大家所想象的那般奢靡。
盡管在帥府中共計有4個廚房,而其中最大的一個廚房人員配備就有70名廚子,但是他們每日燒制的菜肴也非常簡單。
只有在帥府辦事的人員才能享受到南北不同區域的菜肴風格,而家中上下一頓最多也就是四個菜,有時連張作霖喜歡的“臭鴨蛋”也算作一個菜。
張作霖的家族被稱為是“關東第一家族”,家里的人員也是非常多的,夫人就有6位,兒子有八個,女兒有六個,還不包括張學良成婚后所生的孫子輩。
這張照片就是張作霖和子女在一起拍攝的合影,通過照片也能感受到張作霖的“壓迫感”,幾個孩子,哪怕是女兒也不敢隨意亂動。
面向鏡頭時站的筆直,而即便是張學良在回憶中也表示自己很怕父親,更別說其他幾位子女了,而這也是因為張作霖給家中定下的十條家規。
任何一條只要有人違反,那么后果一定非常“慘烈”,作為大家族的話事人,他所定下的規矩又有哪些呢?
其一就是決不允許夫人干涉政事,這一點也是基于家中的夫人眾多,如若人人都想要在軍中摻和,那么在治理上來說也非常難。
不過這一點對于壽夫人來說卻是比較放松的,壽夫人是將門之女,她在不少事情的處理上也更加理性,因此張作霖還曾多次帶她出席宴會,尤其是和日本人的宴會。
壽夫人也曾單獨接見過日方的領事館夫人,用聰明和機智與日方轉圜,張作霖對她也十分欣賞。
其二不允許夫人聚眾閑聊,以免滋生事端,這一點其實在電視劇《少帥》中體現得并不多,幾位夫人閑暇時基本上都不會單獨相處。
只有在節假時期會在一起商討,平日里也都是只是壽夫人和盧夫人相處得比較緊密,這也是基于盧夫人是大夫人離世后就一直陪在張作霖身邊的,也是家中老人。
壽夫人
而壽夫人則是深得張作霖的喜愛,家中不少事務也都是由她和盧夫人商討決定,早期雖說張學良姐弟三人都是由盧夫人幫忙看管,但在長大以后,他和壽夫人的關系卻更緊密一些。
其三就是各方太太都沒有尊卑之分,都是家中太太,這一點就很好的解決了府中下人可能會“見人下菜碟”的情況。
畢竟六位夫人也并不是每一位都深得張作霖的喜愛,不僅如此,這樣的安排也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夫人之間的爭奪心理。
其四就是嚴禁夫人私自做壽,這其實也是張作霖的飯桌規矩之一,夫人如果私自辦壽宴,廚房就會鋪張浪費,浪費糧食是張作霖絕不允許的。
除此外就是各房夫人每日吃食都是有定量的,如果人人都私自辦壽也會破壞府中的規矩,而對于張作霖的家庭來說,人數眾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其五就是嚴禁虐待下人,張作霖從小就經歷了許多不公平的對待,在發家之路上也十分坎坷,因此他對于下人也都是非常尊重的,不會隨意辱罵。
而這一點張作霖也運用到了軍中,他從不提拔沒頂撞過自己的部下,在他看來自己雖說是統領者,但也和大家是平等的,他對自己的個人情況也十分了解。
因此對于能夠直言進諫的部下張作霖反而更加看重,一味只懂得遵守命令的部下,張作霖從不提拔,這也是張作霖能夠壯大東北軍的原因之一,懂得謙卑和改進才能更好的統治東北區。
張作霖家規的第六點和第七點都差不多,領取薪資幾位夫人都是按月領取,并且也都是嚴格控制的,吃飯也要分餐,送到房中去以后,各房夫人和子女單獨食用。
這也能夠看出哪一房每月有鋪張浪費的習慣,有浪費飯菜的現象,能夠更加便于張作霖“管理”和整頓。
第八個規矩就是作息時間,在十點以后不允許家中人員再進行活動,有時張學良偷溜出去“開葷”被張作霖發現后還會痛打一頓。
第九就是他非常重視子女們的教育問題,在《少帥》中張作霖的演藝者就曾說過“這輩子我只會寫個準字”。
這也是凸顯了張作霖“文盲”的身份,可也正因如此,他才會十分看重子女的教育問題,希望他們能夠走上和自己不同的人生之路,為此還專門聘請名師進行輔導。
最后一條規矩也是張作霖對子女的“最高管控”,也正因這個規矩導致好幾個女兒的婚姻生活都不圓滿。
那就是子女的婚姻大事必須由張作霖做主,即便是張學良也沒逃過,早期他并不接受于鳳至,但在張作霖的要求下,也只能將于鳳至娶回家中。
而對于女兒們來說,嫁人更是無法隨心,對張作霖有用的勢力為了拉攏,他就會選擇讓女兒嫁過去,哪怕反抗也沒有用。
這也導致女兒不是嫁瘋子就是嫁傻子,甚至還在婚姻中被丈夫毆打,幾次都需要前往醫院救治,最終只得在大哥張學良的幫助下才得以逃脫牢籠。
因此最后一條家規也是十條中最“封建”的一條,張作霖對家里的要求非常嚴格,但這也規避了許多內部矛盾。
要說在眾多子女中,或許只有張學良最為叛逆,婚姻之事聽從安排可他最后卻還是選擇了趙一荻,對于張作霖不浪費、簡單樸素的飲食習慣他也沒有遵守。
張作霖愛吃粗糧、鴨蛋、蟬蛹等,而張作霖最愛的菜式卻是熘肝尖、熘腰花等,晚年也非常奢華,最喜歡的就是銅鍋涮肉。
回看張作霖的一生也不由得感慨,一個毫無背景的“文盲”卻通過自己的打拼成為了獨占鰲頭的“大軍閥”,甚至還一躍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上非常厲害的人物之一。
他的拼搏精神就非常值得大眾學習,沒到最后時刻絕不輕言放棄,雖說皇姑屯事件發生之后一代梟雄就此隕落,但他的故事卻還流傳于世人口中。
參考資料:
平安遼寧——《少帥》熱播:張作霖大帥府的十條家規 2016年01月23日
華商晨報重疊的歷史 參王食府重現官府原味2011-06-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