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王相華,筆名云吉,70后,山東日照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師從簡明先生,曾進修于河北當代文學專修學院,新詩高地詩社社長。有作品發表《詩刊》《詩選刊》《星星》《揚子江》《詩歌月刊》《詩潮》《詩林》《綠風》《草堂》《山東文學》《四川文學》《天津文學》《草原》等期刊。獲第九屆中國長詩獎等各類獎項二十余次,曾擔任全國“禪詩獎”“中國詩歌春晚”“火種詩歌獎”等詩賽活動評委,有詩入選中國詩歌網每日好詩,著有詩集《山風吹過》等三部。
1、
浮萍事
有些事只漂浮在表面
數量越來越多
風,吹不走,雨水,也按不下去
如果有陽光的日子
它們像一群
圍坐在村口石凳上的老人
內心裝滿——
走出一座大山的渴望
有時候,它們會變成無形之物
跟隨著我,從南
到北,又從東到西奔走
與此同時,我只能
在生活中與它
劃清界限,整個斷舍的過程——
我仍有些撕裂之痛
它如游絲般
從思想的風影里慢慢抽離
2、
一個人的島嶼
意識流從困頓的思想內漸行漸遠
島嶼上只剩下風聲
與世隔絕,這里沒有高樓
美酒,珠寶……
夜晚會有野獸的吼叫聲從樹林傳過來
周圍巨浪滔天
不斷撞擊著一個人的靈魂
——重新塑造一個我
可以沒有名字
和身份,也能應對榮辱苦樂
由此,是否變成了眼中
不會流淚的礁石
每天站在頭頂望著你生活過的城市
直到變成雕像迎著風
迎著寂靜的夜空
一輪明月,懸掛在大雪的枝頭
3、
我眼里有十萬畝良田
像陽光的眼睛俯瞰整個荒野
用開拓者的斧頭
劈開山路,如果遇到下雨,大片的幼苗
會從內心深處醒來
是的,醒來的事物很多
它總會順著出口
一層層,剝離出新的光亮和名相
每粒微塵是我,花草樹木
也是我。從實到虛
內收或外延,隨心念產生波動
——我的愛如此狹隘
眼里只容得下你
和十萬畝良田,除此不再奢望什么
而我總以為生活之外
沒有邊界,仿佛
這世間所見是我擁有的全部
4、
一塊菱形鏡片
應對生命折射出多層鏡像
所有人沒有差別
鏡子里的動作,口型和喜怒哀樂
都如出一轍,就像
同一個我生在不同時空
——所不同的是
我未在此處挪動半寸,也未在內心
呈現我的想法
面對如此玄幻的事物
突生出對萬象的敬畏之心
未曾顯現的
存在物體本源的迷惑
和人與人之間
不同空間無法通達或粗淺之念
顯得我是多么渺小
而菱形鏡片外
也正被更大的鏡片包圍
5、
一條河的上游
像一條魚兒溯流而上
河水輕輕拂過
從體內,洗掉漂泊多年的疲憊
迎著風雨和雷電
所有亂石以及雜草叢生的
荒原和泥沙
都是上游的必經之路
母親時常坐在河岸
一塊干凈石板上聽自己淘洗的水聲
和幾件舊衣服
相互融合又剝離的過程
而河水,時清時濁
從沒有怨言
順應時間安靜地向東流去
我卻在,靠近一條河
清澈的源頭中
擔憂著灰塵落進內心的流水
6、
抽象藝術
夸張形體的輪廓,從大寫意里游走
像精靈,在視線里復活
對視良久,走不出它的迷宮
思想里剩余的燈火
它的光,已無法打開隱藏陽光下的神性
總讓我覺得
遠離了承受內在的風暴
它仿佛是潘多拉盒子,如何形成
這種畫面吸引力
將生活之上的測度與現實
——裹挾住諸多目光
讓一些人,悄無聲息攝入其中
仍然說不出名相
只能通過經驗提取與它相似的部分
7、
一只鳥兒的冬天
它守在此地,這滿世界的荒涼
被冬天肆虐的風撕碎
陽光和星星,多久沒來了,寒風不止
吹不滅的眼神
只剩下落葉和光禿的枝頭
一只大鳥站在樹樁
靜守在方寸間
為迷失的樹林寫下春天的伏筆
已無處可去,只有風
吹著蜷縮的羽毛,和視線逐漸遠去的鳥群
在空中變成了黑點
——誰可將落葉,從一片樹林
再次帶回,下一個枝頭
把一只鳥兒帶回
云朵的天上,把我帶回有你的心里
8、
薄霧
對此,我常會產生疑問
它有不滅之心
與我的思想,形成相同的時空,透過薄霧
許多真相變得模糊
如果有陽光,它會暫時隱蔽
變為無形的屏障
久而久之,已習慣這種生活假象
而黑夜的月亮
只適合懸掛在我內心的高處
閉上眼,所見之物
會瞬間清晰地繞過險境
——哦,多么奇妙
我半生都在與那些不可言說的事物
相互依存,活著
像星星背面的明暗之間
藏著風聲和你
用世俗眼光不可辨識的錯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