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太陽大還是月亮大?"
"天王蓋地虎,下一句是什么?"
“1+1=2嗎?”
“《戰狼》當中吳京一共打出了
多少發子彈?”
你敢相信?
這些看似無厘頭的問題
居然成了打網約車的必答題
司機還美其名曰
“必須回答,公司規定的”
答錯就拒載?
這是怎么回事?
近日,有網友反映打“一口價”網約車時,司機在線要求答題、甚至對暗號。
而且不管你怎么回答,
答案有可能都不正確
司機會來一句
“匹配失敗,訂單取消”
再以雙方協商不一致為由
向平臺申訴“不是拒載”
有網友發現
這些情況大多出現在了一口價
特惠車等超低價訂單當中
這是怎么回事?
調查顯示,網約車“一口價”訂單定價過低是主因,如 1.79 公里訂單司機僅得 2.6 元,接客距離卻達 5.01 公里,司機為避免虧損不得不出此下策。
法律人士指出,司機拒載已構成違約,乘客可投訴。但更深層問題在于平臺低價競爭導致司機收入難抵成本,只能將矛盾轉嫁乘客;乘客即便不配合,司機也能以“已溝通”為由取消訂單,暴露平臺審核漏洞。此外,低價訂單還往往導致司機夏季拒開空調等現象,也凸顯“一口價”低價機制未合理平衡運營成本。
對于司機來說,過低的運價不僅沒有利潤可言,有時還可能虧本,如果無故拒接則將受到下調評分、不派好單、直接扣錢等懲罰。
也有網約車司機表示,有些單實在不賺錢,明明上車前跟乘客協商好了加點錢,轉頭乘客下車就來投訴,最后還是自己吃悶虧,所以會采取一些手段“變相拒載”。
但對于乘客來說,之所以選擇一口價,除了便宜,還可以避免司機繞路、壓限速等情況。
業內專家建議,平臺需優化定價模型,將接駕距離等納入計價,并完善訂單取消規則。若平臺未能自糾,監管部門應介入制定價格指導,推動行業告別“低價陷阱”,保障司乘雙方權益。
你遇到過類似問題嗎?
對此你怎么看?
來源:看看新聞、新聞坊、新聞夜線、廣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