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都是“文玉和”醬菜生產線最忙碌的時候。在上海郁金香釀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邊是今年新鮮黃瓜的初腌,一邊是去年腌制的醬瓜已達到最佳口感,正準備裝瓶銷售。
“今年我們的醬瓜年產量在10噸左右,夏季市場需求量比較大,這一批產量約為7000瓶。”上海郁金香釀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駿介紹說。
在“文玉和”醬菜的灌裝車間里,正在進行生產環節的最后兩道工序——裝瓶和巴氏滅菌。巴氏滅菌生產線溫度高達90℃以上,在盛夏時節,車間體感更為炎熱。
高溫和驕陽雖然讓人不適,但卻是腌制好醬瓜的“最佳助攻”。在位于廠區二樓的露天晾曬場,在盛夏高溫和陽光房的雙重加持下,醬缸內的乳瓜正在加速水分蒸發和發酵,空氣熱浪中滿是醬香。
除非是陰雨天,這里的醬瓜每天至少要翻曬一次。翻曬是個不折不扣的體力活和技巧活,乳瓜被黃豆醬緊緊包裹,粘連在一起,翻曬工人需要一層層翻,將缸底的乳瓜翻至表面,如此循環至少半年。“一般來說,醬瓜腌制8個月左右,所有味道就都醬進去了,吃起來口感最好。”徐駿說。而這樣的晾曬,只是“文玉和”醬瓜諸多工序之一。
“我們一直沿用古法醬菜的制作流程,每年五六月采購新鮮的乳瓜,經過初腌、復腌、浸漂、初醬、復醬等多道工序,差不多前后要一年的時間,才能裝瓶銷售。”徐駿介紹,以初腌的撒鹽為例,要逐層慢加,讓瓜身都沾滿鹽粒,腌制過程中使用的黃豆醬,也是沿用傳統技法自制,“黃豆醬的品質對醬瓜口感有決定性作用,從醬料到醬瓜制作,我們都是遵循傳統古法。”
“文玉和”始于清代乾隆年間,在嘉定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醬制品制作技藝入選嘉定區非物質文化遺產,2023年獲評“上海老字號”。除乳瓜外,目前,“文玉和”還有菜心、醋蒜、腐乳等醬制品系列,市民可前往位于嘉定環城路、州橋老街及南翔老街的3家線下門店或通過郵政等線上平臺購買。
通訊員:王榮會
編輯:袁悅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