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塌了。
——今天的編輯 譚孃
書接上回,我們在西屠場街找到了一張,小眾的,市面不常見的云南風味菜單(戳《》)。
店內日常僅供應4款餐食,全是不常見的云南好味,基本不踩雷。原料和做法都新鮮得很,讓我這個外地人也見了見世面。
在城市的另一頭,龍湖濱江天街,還有一味云南好味,野芽YEYA,主營小鍋米線。
鉆進崔家店橫三街,商場與小區之間的行道不寬,時常因大車流量而堵塞。野芽與一抹多餐飲大店小店隔絕開,正開在地下停車場入口之上。
未開燈時白色招牌更難被發現,好在找了好幾圈停車位,再鉆上樓,正遇見燈光照亮兩個手寫字樣。
鉆進小巷,再穿過門前茂密的綠植,即便空處延伸出幾張小桌,高峰期也難擔就餐全責。
店小,僅有的三位工作人員忙得團團轉,菜單在一桌點完單后迅速被傳給下一桌,就算來得不算晚,許多菜也已經售罄。
主要還是吃米線。左側一整頁里,小鍋米線、稀豆粉占主要,只靠米線、餌絲作主要區分。
小吃分三大類,土豆、小豆腐、雞縱菌,價格均在10元左右徘徊,較為美麗。
也沒有過多的選擇,點完單,迅速找位置坐下是重中之重。
店內依舊用了些竹編、絲瓜瓤之類的小物件做了裝飾,加上木板的氛圍與藍染布、碎花布,盡力把地方特色烘托出來。
小料臺上,海椒油、鹽巴等交給食客自行DIY,檸檬水更是自助管夠,不過來都來了,特色的酸角汁可以搞一瓶。
較為迅速地,小鍋米線上桌。厚重的紅油,足量的薄荷之下,是剛出鍋燙口的米線,就算是小份,肉和米線的量都充足,完全夠一位成年男性食用。
稀豆粉相較下清淡不少,像極了雙臊干雜,盛在雪白的稀豆粉上,紅的白的綠的黃的,主打一個色彩豐富且鮮艷。
這次學乖了一點,怕又和上次一樣攉不轉,把餌絲替換成米粉,整體清爽不少,但又有點不巴粉,總體來說還是要在食用方法上下功夫,用喝的,最合適。
三款不同風味的洋芋,最粗暴的區分是辣度不同,其中又以傣味最辣。溫和的,也是最特色的腌菜膏洋芋,點一份來嘗,結果成了全場最佳。
過了油但不突出焦脆感的土豆徘徊在斷生邊緣,起鍋后迅速與云南特色的腌菜膏一起拌,微辣又很有嚼勁,分量亦合適,雙人佐餐小點剛好。
小豆腐就是常規的石屏小豆腐,貴在有兩味蘸水,一碟濕料:腐乳海椒面和香菜,攪勻后蘸取,一味干碟,是小豆腐常規搭配。
雞縱菌,如果非要拿來對比,那自然是不如木瓜樹小館的有人味兒,野芽的更像小學在小賣部買的成品雞縱菌零食,更干更預制一些。拿來下酒倒是合適的。
姍姍來遲的飲料就普通得不得了,話梅檸樂和檸七,不能算錦上添花。
人均是便宜的,不過算來算去確實都是小吃而已,隔壁桌來了又走走了再來,翻臺率是足夠的,而我們吃得慢悠悠,吃到里桌都空了出來,朋友們才緩緩來團聚。
再點單,依舊是這樣的搭配,甚至不需要提前告知他們哪些美味,再點也是同款。
但是大家口中的美味。想要隨口吃一點云南味,東門上也有local的好選擇。
下大雨
大家注意安全噢!
今日編輯 | 譚孃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成都的雨,成都人的腳
@貓寧安七
@Fion
@侯米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