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
“難瘦”?
可能是你沒吃夠基礎代謝值
許多人認為減肥就是“管住嘴,邁開腿”,甚至采取極端節食的方式,每天僅以少量蔬果充饑,盲目追求熱量消耗。
然而,這種不健康的減肥方式不僅容易導致體重反彈,還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
實際上,減肥反復失敗、身體狀態變差,很可能是因為每日攝入熱量未達到基礎代謝值。
基礎代謝是指人體在基礎狀態下的能量代謝,即在禁食12小時后,在清晨極端安靜和恒溫條件下(一般18~25℃),靜臥、放松而又清醒時的能量消耗。
若每日熱量攝入持續低于基礎代謝值,人體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觸發“能量節約反應”。
在這種狀態下,機體將通過降低基礎代謝率,減少能量消耗,表現為精神萎靡、肢體乏力、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癥狀。
同時,為保證重要器官的能量供應,身體會優先分解肌肉組織,導致肌肉量減少。
而肌肉作為提高基礎代謝的關鍵因素,其流失會進一步降低機體代謝水平,使得日常能量消耗減少,形成“吃一點就胖”的惡性循環。
一旦恢復正常飲食,身體會因此前的“能量匱乏”記憶,快速儲存脂肪,引發體重反彈。
目前計算基礎代謝值的公式多樣,哈里斯-本尼迪克特(Harris-Benedict)公式是估算基礎代謝率的經典方法之一。
如:一位身高160cm,50kg的25歲女性,BEE(kcal/d)=655+9.6×50+1.8×160-4.7×25=1305.5(kcal/d)
不過,由于個體存在體質、肌肉含量等差異,計算結果僅作參考,必要時可咨詢專業營養師。
明確基礎代謝值后,需合理規劃飲食結構,制造適宜的熱量缺口。
遵循平衡膳食原則,保障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的科學配比。
可選擇雞蛋、牛奶、魚蝦等優質蛋白,搭配全麥面包、新鮮蔬果,滿足身體營養需求。
減肥是一場健康管理的持久戰,摒棄極端節食的“自虐”方式,在保證基礎代謝熱量攝入的前提下,堅持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才能實現可持續的體重管理,達成健康減脂目標。
說明:文字原創,部分圖片由AI生成。
作 者:王鳳博
責編:郝學婧
審核:姜峰 李碩然 唐蔚
為促進科普創作的傳播與交流,我們組建了科普創作者交流群
由于申請人數較多,進群后請備注:醫院、單位 / 專業 / 姓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