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930年的上海音樂廳,是全國第一座專業音樂廳,記錄并見證了中國一代又一代音樂家的輝煌。建廳95周年之際,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發布7—12月演出,圍繞“95周年特別呈現”“文旅”“古典”“國風”“聲樂”“美育”六大主題板塊,策劃了貫穿下半年的454場演出與活動。值得一提的是,音樂廳建筑至高點——屋頂天臺將首次向公眾開放。
國際頂尖大師匯聚申城
今年是喬治·弗雷德里克·亨德爾和J.S.巴赫誕辰340周年。為致敬兩位巴洛克音樂巨匠,音樂廳精心策劃“95周年特別呈現”板塊。
10月16日,由藝術總監、國際頂尖巴洛克指揮大師哈里·畢克特領銜的世界古樂界標桿——英國合奏團,將攜其廣受贊譽的音樂會版亨德爾歌劇《里納爾多》首登中國舞臺。該版本精煉濃縮,完美保留了原作的戲劇張力與音樂精髓。
11月2日,世界公認的巴赫作品權威演繹者、古樂大師、指揮家鈴木雅明將帶領其親手創建的日本巴赫古樂團首度訪華,獻上純正巴赫盛宴。音樂會將精選其經典與珍稀之作:包括膾炙人口的《D大調第三管弦樂組曲》與《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以及鮮少在音樂會現場上演的康塔塔《太陽神與潘神之爭》。
12月,“95周年特別呈現”板塊將推出2025年mini音樂節“見證肖斯塔科維奇”。鮑羅丁四重奏作為駐節藝術家,將連演三場音樂會紀念肖斯塔科維奇逝世50周年。
用VR科技打開建筑邊界
曾以“文旅三件套”驚艷全國文旅市場的上海音樂廳,近幾年試圖突破傳統劇場邊界,探索與創新融合文化、科技與旅游的新體驗,成為大眾可參與、可沉浸、可生活的城市文化地標。
7月18日起,全球首個沉浸聲VR沉浸體驗重磅大作《尋找秘譜:穿越上海 1930》將在音樂廳與觀眾見面。觀眾將化身“記者”參與上海音樂廳95周年慶典,開啟40分鐘的神奇體驗,追隨意大利青年Alex穿越至20世紀30年代的南京大戲院(上海音樂廳前身),見證琵琶演奏家蘇婉清融合中西樂律創作《樂鳴東方》的傳奇歷程。該項目由上海音樂廳攜手上海戲劇學院、科技品牌 VIVO聯合打造,旨在借科技之力讓音樂廳建筑的前世今生成為可觸摸的記憶。
以天為頂、星空為幕、露臺為席,9月至11月,上海音樂廳將推出“藝術外灘2025露臺藝術季”,首次向公眾開放屋頂天臺,策劃天臺電影、音樂沙龍等主題活動。
此外,音樂廳兩大駐演項目——沉浸式音樂舞蹈劇場《百鳥朝鳳》、國風音樂現場“海上生民樂”今年暑期將再次回歸。
多元聲景滿足樂迷需求
上海音樂廳邀請到國際古典樂壇頂尖力量聯袂演出。
德米特里·阿列克謝耶夫、皮埃爾-洛朗·艾馬爾、尤利安娜·阿芙蒂耶娃三代鋼琴巨匠跨越德法俄學派,將在上海音樂廳95周年舞臺完成世紀琴魂的隔空共振。
首位獲“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大提琴銀獎的中國藝術家秦立巍時隔11年后重返上海音樂廳舉辦獨奏音樂會,呈現17世紀到21世紀大提琴藝術四百余年的發展與傳承。
室內樂方面,11月23日“堪比世界文化遺產的銅管聲部”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銅管組首度登陸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并特邀卡內基音樂廳等世界舞臺的爵士小號巨星埃里克·宮城加盟,以“黃金編制”重現他們引爆網絡的傳奇現場。
聲樂板塊,曾獲英國無伴奏合唱大賽冠軍的牛津大學合唱團——Out of the Blue,“世界十大最佳合唱團”之一、兩奪格萊美獎的愛沙尼亞愛樂室內合唱團將先后亮相音樂廳。
記者 / 劉藝
編輯 / 宗哲麟
圖片 / 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