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女兒在電視屏幕上意外發現了自己父親的身影,令她淚流滿面。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發生在我國河南焦作的王慶梅身上。
她的父親王成德在淮海戰役中英勇犧牲,而她在電視節目中偶然發現了父親的影子,從此踏上了尋親之路。
淮海戰役,父親的英勇事跡
淮海戰役發生在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戰役覆蓋了江蘇、山東、安徽、河南等多個地區,總計投入兵力約60萬我軍對陣80萬國民黨軍隊。
最終,我軍以少勝多,殲滅敵軍55萬余人,解放了華東和中原廣大地區,為新中國的建立掃清了障礙。
戰役中,王成德就是其中一位犧牲的烈士。他出生于河南焦作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艱難。1946年,25歲的王成德受到黨的號召,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隨后在6月參軍入伍,投身解放事業。
他被編入第九縱隊二十七旅,從一名普通戰士一步步成長為指導員,負責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他先后參加了挺進大別山、定陶戰役等多次戰斗,每次都沖在前面。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打響,王成德所在的部隊被派往徐州附近的前線,任務是阻擊國民黨軍隊的進攻。那時候,戰況特別激烈,敵人的火力很猛,我軍陣地經常要面對炮火轟炸。王成德帶著戰士們堅守崗位,組織大家挖戰壕、修工事,還親自帶頭反擊敵人的突襲。
一次關鍵的戰斗中,他指揮部隊成功擋住了敵人的進攻,但自己卻不幸被炮彈擊中,當場犧牲,年僅27歲。他的犧牲為部隊爭取了寶貴時間,也為戰役的勝利貢獻了力量。
王成德的遺體沒能被帶回家鄉,戰友們只能將他的烈士證和幾件遺物送回焦作。他的妻子接到消息后,整個人都崩潰了,但她強忍悲痛,獨自撫養年僅兩歲的女兒王慶梅。
她從沒跟女兒說過犧牲的事,只是默默守著對丈夫的承諾,把孩子拉扯大。
女兒在電視中發現父親的身影
時間來到2009年5月,王慶梅已經70多歲,退休在家。她平時喜歡看電視,尤其是那些講革命歷史的劇集,總覺得這些節目能讓她離父親更近一些。
那天,她打開中央電視臺,正在播放一部叫《保衛延安》的電視劇。這部劇講的是1947年延安保衛戰的故事,雖然跟淮海戰役不是一回事,但里面的人物、背景讓她看得特別入神。
看著看著,王慶梅突然發現劇里有個角色叫“王成德”,是個指導員,來自河南焦作,1946年參軍,后來參加了淮海戰役。她心里一震,不就是自己父親的名字和經歷嗎?她趕緊盯著屏幕看,那個角色的性格很剛毅,作戰特別勇敢,跟她小時候聽大伯講的父親一模一樣。
她關掉電視,跑到柜子里翻出母親留下的舊木箱,里面有父親的烈士證和幾封泛黃的信。她打開烈士證,上面的信息跟劇里提到的完全吻合:王成德,1921年生,河南焦作人,1946年6月入伍,1948年11月犧牲。
王慶梅又打開電視,反復看了那集劇情。她注意到劇里的王成德在青化砭埋伏戰中指揮作戰,跟她聽過的父親事跡很像。她整個人都懵了,幾十年來,父親在她心里只是母親口中的名字和箱子里的遺物,現在卻好像在電視里“活”了過來。
她一夜沒睡,坐在床邊,手里攥著烈士證,眼淚止不住地流。她下定決心,要弄清楚這件事,找到更多關于父親的線索。
第二天,她聯系了當地的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問《保衛延安》里的王成德是不是以她父親為原型。
工作人員說,電視劇里的人物可能是綜合了好幾位烈士的事跡,沒法確定具體是誰。王慶梅不死心,她聽說焦作寨卜昌村有個第九縱隊紀念館,里面可能有父親的記錄。她跟兒女商量好,決定親自去看看。
2018年春天,她在兒女陪同下去了寨卜昌村。紀念館不大,但保存了很多老物件和照片。她拿著烈士證,跟工作人員說明來意,請他們幫忙查查有沒有父親的資料。
工作人員很熱心,拿出檔案和照片給她看。她一張張翻過去,最后在一張1948年洛陽戰役勝利的合影里找到了父親。那張照片上,他站在人群里,軍帽有點歪,臉上帶著笑,跟母親留下的畫像長得一模一樣。
后來,她把自己的故事告訴了當地媒體,希望能找到父親的墓地。報紙和電視報道了她的經歷,很多人被感動了。她的事跡傳開后,有研究淮海戰役的志愿者主動聯系她,說安徽淮北的雙堆集烈士陵園可能有王成德的墓。
尋親之路,最終團圓
2018年12月,王慶梅帶著母親的照片和父親的畫像,跟著兒女去了淮北的雙堆集烈士陵園。這個陵園是為了紀念淮海戰役犧牲的烈士建的,里面安葬了近8000名英雄。
她在陵園里一塊塊墓碑找過去,最后在一塊不起眼的碑前停下了。碑上刻著“王成德”三個字,雖然字跡有點模糊,但她一眼就認出來了。她拿出烈士證核對,確認這就是父親的墓。她從包里拿出母親的照片和父親的畫像,擺在墓前,覺得這輩子最大的心愿終于實現了。
王慶梅在墓前待了很久。她告訴父親,母親等了他一輩子,從沒改嫁,自己也一直想知道他長什么樣。她哭著笑了好幾次,覺得70年的思念都在這一刻釋懷了。兒女們陪著她,勸她別太激動,但她還是舍不得走。她說,這么多年,家里一直有個空位,現在總算圓滿了。
從陵園回來后,王慶梅平靜了很多。她開始參加一些紀念活動,把父親的故事講給別人聽。她還幾次回到陵園,帶上鮮花,靜靜地陪著父母。她覺得,父親用生命換來了和平,自己能找到他,也是對母親堅持的一種交代。
王慶梅的故事只是淮海戰役無數烈士家庭中的一個。她從2009年在電視里發現父親的身影,到2018年找到父親的墓,走了整整9年。
9年里,她靠著對家人的愛,一步步完成了尋親的心愿。她的堅持感動了很多人,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那些被遺忘的烈士。
今天,我國已經從戰火紛飛走到繁榮富強,但先烈的貢獻不能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