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朱遠祥
溶洞內堆積著數層樓高的垃圾,原本晶瑩的鐘乳石因污染而變色,糞污滲入地下暗河……這是湖南“溶洞垃圾”事件中流傳出來的現場畫面。
視頻編輯:張兆億 素材來源:澎湃新聞、慈利融媒、永順融媒、抖音博主@小符哥哥(03:20)
這些受到垃圾污染的巖溶洞穴,位于湖南西部山區。6月中旬,湘西州永順縣發現一處溶洞堆積垃圾十多噸。而一個月前,張家界市慈利縣被曝出多個溶洞有大量垃圾,其中位于東岳觀鎮的大田坑,洞內垃圾估算約1600噸。
7月3日,澎湃新聞記者獲悉,永順縣七里沖溶洞已清出垃圾約16噸;慈利縣楊家坡溶洞的垃圾已清運完畢,大田坑溶洞目前已清出垃圾超過120噸。
溶洞內的垃圾從何而來?記者在永順、慈利等地采訪發現,這些傾倒在洞內的垃圾多為生活垃圾。在城鄉環衛一體化治理之前,大田坑等溶洞一度成為當地鄉村集中倒放垃圾的場所。有少量溶洞出現養殖場排放的糞污,污水經地下水系排入河流。
截至6月下旬,張家界市、慈利縣生態環境部門累計對16家養殖場(戶)進行立案調查,移送公安機關處理3起,行政拘留3人。經查,位于通津鋪鎮的一家大型生豬養殖場將污水排入廠區的數個天坑井,通過滲漏排放至溶洞,導致地下水質遭到污染。
“溶洞垃圾”事件發生后,慈利縣經過摸排,已發現448個巖溶洞穴不同程度地存在垃圾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其中列為重點整改對象的巖溶洞穴有55個。
對于經歷此次“溶洞垃圾”問題的慈利、永順兩縣,如何堵住溶洞污染的漏洞,進一步健全農村垃圾處理機制?這些工作迫在眉睫,且需常抓不懈。
施工人員在七里沖溶洞清理垃圾。 視頻截圖 本文圖片除標注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朱遠祥 圖
兩縣多處溶洞發現垃圾,清運任務艱巨
6月中旬被曝出垃圾污染的七里沖溶洞,位于永順縣高坪鄉場坪村境內。從G352國道一側的機耕道步行一二百米,經過一片玉米地,便來到溶洞的洞口處。
七里沖溶洞位于一座山丘的下方,坑井表面的洞邊長著灌木和藤類植物,洞口一側有明顯的傾倒垃圾痕跡。
永順縣高坪鄉的七里沖溶洞。
澎湃新聞記者6月21日來到這里,只見洞口拉起了警戒線,旁邊停著挖機、吊機等設備。受汛期天氣影響,當日清運垃圾的工人暫停了施工。
“溶洞垃圾”事件的披露者符正(網名“小符哥哥”),是一名戶外運動愛好者,今年年初以來時常進行溶洞探險。6月18日,他來到七里沖溶洞,系上安全繩沿洞口降下。
“在洞口就聞到臭味,下到底部更臭了。我剛好降落在垃圾堆上,踩上去特別惡心。”符正向澎湃新聞回憶,當時跟著他下洞探險的一位朋友因受不了氣味而中途返回。他則戴上防毒面具進入溶洞底部,目測洞底距洞口高約70米,“垃圾堆是一個圓錐的形狀,看起來可能有15米高。”
溶洞內一片漆黑,符正借助電筒燈光進行拍攝。視頻畫面顯示,洞內堆積的垃圾有各種塑料袋、盒子,應是生活垃圾。燈光照射下,蠅蟲飛舞。距垃圾堆不遠處的溶洞底部有條小溪,溪水邊有雨水沖刷后的殘留垃圾。
七里沖溶洞內的垃圾。 視頻截圖
6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