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早上七點不到,電話響了——我迷迷糊糊睜開眼,還沒完全醒透。事情是這樣,我今天要去省會辦點事,所以前一晚約了個商務拼車的座位。那個電話啊,是司機打來的,說車馬上就到我家門口了。
我趕緊收拾了下東西出門上了車。可身體實在太困,眼睛都快睜不開,只好在車里閉著眼歇會兒。
這事兒讓我琢磨:為啥這么累呢?原因很簡單——要么是早上起太早了,要么是前一晚睡得太晚,總之就是覺沒睡夠。眼睛沒神,腦子也不清醒……就那種昏昏沉沉、渾身不得勁的感覺。
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早起”這事兒。
咱們都聽過“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從小到大,早起總被當成勤勞的象征——這是咱們從小就被灌輸的觀念。但我覺得啊:這個說法不全對,不夠全面。
首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鐘。有人是夜貓子,有人是早起的百靈鳥。不管是夜貓子還是百靈鳥,關鍵是每天得睡夠7個小時以上,而且得是有質量的7小時。這樣身體才舒服,健康也能有保障。克扣睡眠時間?那就是在欠“睡眠債”——欠債遲早要還的。要么之后補覺,要么就得承擔后果:手腳變笨、協調性變差、腦子昏沉沉的。做事容易出錯,開車甚至可能出事故。所以,充足的睡眠?沒得商量。
睡眠質量還和環境、光線有關。安靜黑暗的房間有助于睡眠;強光呢?會干擾睡眠。所以,調暗燈光、隔絕噪音——睡眠會因此變好的。
那早上起來該做點啥呢?稍微活動活動身體、吃頓早餐——這些都能喚醒活力。輕柔的拉伸、讀15分鐘書、喝杯溫水,都挺有用。早餐時喝點茶或咖啡能提神,但下午就別喝濃的了——會影響晚上睡覺。
重點來了:想早起,就得早睡。盡量10點上床。關掉電子設備——手機、電腦、電視,再把燈也關了。那些亮閃閃的屏幕會打亂入睡節奏。堅持這么做,生物鐘會慢慢調整過來。要是實在睡不著,去問問醫生——或許可以用點溫和的助眠藥,但一定要遵醫囑。
說到底:早起沒問題,但得建立在早睡和優質睡眠的基礎上。睡夠時間、睡好質量,早起就會變得很自然。
伸伸胳膊、腿和腰,吃頓扎實的早餐。然后精力滿滿地投入一天——工作、學習、追逐目標。堅持這個健康的習慣,回報會有的:身體更棒、效率更高、成果更好……甚至收入也會更可觀。
今天就聊到這兒。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節奏——睡好,早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