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竇 皓
何新能為患者取藥。 吳意瓊攝
上午10點一過,眼看沒人前來就診,浙江東陽市三單鄉大蟠溪村村醫何新能背起醫療箱,騎上電動三輪車,開始了一天的入戶巡診。
三單鄉群山環抱,是當地比較偏遠的鄉鎮。大蟠溪村位于山坳深處,從鄉政府出發,需要坐將近一個小時的車才能到達。這里有300多名村民,以老人為主。何新能是村衛生室唯一的醫生,曾榮獲“浙江省優秀鄉村醫生”稱號。45年來,只要村民有需要,無論白天黑夜,何新能隨叫隨到。
一個破舊的醫療箱
斑駁的木柜上,整齊擺放著各類常用藥品;一旁的簡易診療室內,存放著清洗干凈的醫療器械……這里是大蟠溪村的衛生室,也是何新能的家。
何新能家里有個老式牛皮醫療箱,外殼和背帶已經破皮褪色,金屬扣也銹跡斑斑,里面整齊地擺放著體溫計、血壓計、聽診器、急救藥等。從行醫開始,這個“老伙計”陪伴了何新能40多年?!澳転榇蠹铱床?,我很知足,一輩子做好這一件事就夠了。”他說。
何新能是土生土長的大蟠溪村人,3歲那年患上小兒麻痹癥。一場突發高燒,加上山高路遠,他沒能得到及時治療,因此跛了腳,走路一搖一晃。
“我希望身邊的鄉親們得了病后都能得到及時救治,不要留下遺憾。”初中畢業后,何新能立志學醫,1980年學成后回到村里。
上世紀80年代,之前的老村醫退休后,問診、檢查、開藥、打針、輸液、登記,全靠何新能一個人。當時的衛生室設在村子的舊祠堂里,條件簡陋,缺乏基本的醫療器械,一到冬天,四處漏風。何新能索性將衛生室搬進了自己家里。
“剛開始,村里沒有通公路,只能靠走?!焙涡履苷f,別人走半小時的路,他要花上一兩個小時。有時需要外出到鄰縣拿藥,往返得一天時間。由于長年累月地趕路,他的腳上常常布滿血泡,鞋子也不知道走爛了多少雙。
一道長長的疤痕
何新能的右臉頰上,有一道長長的疤痕。
那是2018年5月的一天傍晚,何新能從村民家返回的途中,電動三輪車突然剎車失靈,他重重地摔在地上,昏了過去。幸好路過的村民發現了他,把他送往醫院。
何新能昏迷了很久才蘇醒過來,頸椎、腰椎多處骨折,出院后又在家中躺了3個多月,身體才慢慢恢復。即便這樣,他還不忘給有需要的村民開藥??祻秃?,他又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繼續背著醫療箱在村里巡診。
在村民的印象里,何新能幾乎沒有休息日,哪怕是春節,只要接到求助電話,他背起醫療箱就出發。鄰居說,有時候,半夜也能聽到何新能家傳來的敲門聲。
“只要把村民的病治好了,一切都是值得的。”妻子張秀然很支持他。多年來,何新能積蓄不多,有時還會幫人墊付醫藥費。2019年,何新能東拼西湊借錢蓋了新房,一樓大半空間都做了衛生室。何新能樂在其中:“人家叫我一天‘醫生’,我就要盡一天醫生的本分,再苦再累,也沒想過放棄?!?/p>
一本厚厚的工作日志
“阿婆,最近身體還好嗎?我給您量下血壓……”93歲高齡的村民張香球患高血壓多年,何新能每個月都上門為她診療。出診回來,他把工作情況寫進自己的工作日志里。
高血壓患者146人,糖尿病患者30人……日復一日地坐診、出診、巡診,何新能對村民的健康狀況了如指掌。他還負責周邊6個自然村的巡診工作,一本厚厚的工作日志詳細記錄著患者情況。
扎根鄉村45年,何新能走遍了附近的每一條小道,大蟠溪村幾乎沒有人不認識他。
雖然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何新能仍沒有放下醫療箱:“只要大家需要,我就繼續干下去。能為大伙兒做點事,心里很滿足?!闭f話間,何新能接到一個電話。來不及吃上一口熱飯,他迅速清點醫療器械和藥品,背起醫療箱上了車。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4日 06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