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創新性構建權責清晰、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文物安全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為筑牢文物安全防線、提升保護利用水平提供了堅實制度保障,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
聚焦頂層設計,擘畫文物保護“阿里模式”新藍圖。阿里地區以聯席會議機制為核心,成立了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并建立地級干部聯系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長”制度,將文物保護工作納入縣級政府的綜合目標考核體系,構建起“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在該機制框架下,設立規劃建設、安全防護、人才技術等7個專項工作組,明確職責分工,形成了領導小組統籌、辦公室協調、專責小組執行、成員單位協作的“全鏈條”責任體系。
聚焦科技創新,激活智慧賦能文物保護新引擎。運用多學科方法深入開展文物研究,建立了阿里地區文物資源數據庫,策劃高質量展覽,開發文化創意產品。通過全媒體矩陣普及文物知識,推動文物保護工作深入社區、鄉村、景區。實施數字化保護工程,與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西藏大學等科研機構建立合作機制,大力推動文物保護技術的創新與成果應用。
聚焦工作實效,筑牢多維度文物保護新防線。強化跨部門合作,整合財政、國土、司法等20多個部門的資源,將文物保護專項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并嚴格執行“先考古、后出讓”制度,在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中建立前置審查機制。強化網格化管理,構建縣、鄉、村三級巡查責任體系,實施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體”的防控模式,形成全民參與的保護網絡。強化法治震懾力,建立文物案件快速審理和快速結案機制,強化對破壞文物行為的法律追責,加強文物流通市場監管,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阿里地區文物安全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的建立,進一步打破了部門壁壘,整合了行政資源,為文物安全保護的系統性治理凝聚了強大合力,是解決基層文物安全問題、提升綜合治理效能的有效途徑,也為積極探索并建立地區文物安全協同治理的長效機制提供經驗,助力全面提升自治區文物安全管理能力與保護利用水平,共同推動西藏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藏文)
(圖文來源于“中國文物報”,侵刪)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場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會參與,人人盡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