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眼睛是否出現過突然的視力模糊?眼前是否有揮之不去的黑影?這些可能不是簡單的"用眼疲勞",而是眼底病變的早期信號!湖北普瑞眼科醫院副院長、眼底病專家艾明提醒:眼底是全身唯一能直接觀測到血管和神經的部位,許多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和眼部疾病都可能通過眼底病變發出預警。早發現、早干預,是避免不可逆視力損傷的關鍵!
一、這些癥狀出現,警惕眼底在"報警"!
艾明院長指出,80%的致盲性眼病與眼底病變相關,但早期癥狀常被忽視。若出現以下情況,請立即就醫檢查:
1. 突然的視力下降或視物變形:眼前出現"窗簾遮擋感"或直線變彎(如門框歪斜),可能是黃斑區水腫、出血的征兆,常見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或老年性黃斑變性。
2.眼前持續飄動黑影或閃光感:若黑影突然增多、伴隨閃電樣光亮,需警惕視網膜裂孔或脫離,拖延治療可能導致永久失明。
3. 視野缺損或顏色辨識異常:看東西時部分區域"消失"(如缺角),或顏色飽和度明顯降低,可能是青光眼、視網膜血管阻塞的信號。
4. 夜視力顯著下降:夜間視物困難加重,可能與視網膜色素變性、高度近視并發癥相關。
5.雙眼視物大小不一:單眼看物體明顯變大或變小,提示黃斑區功能異常,需排查黃斑前膜、水腫等問題。
二、這些人群更要"盯緊"眼底健康
艾明院長特別強調,以下高危人群應每6-12個月進行專業眼底檢查:
? 糖尿病患者:病程超5年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率超30%;
? 高血壓患者:血壓波動易導致視網膜血管痙攣、出血;
? 高度近視者(近視≥600度):眼底變薄,視網膜脫離風險增加5-10倍;
? 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者:可能誘發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病變;
? 中老年人群*:50歲以上應定期篩查老年性黃斑變性。
三、預防勝于治療:護眼需從細節做起
1. 控制基礎疾病:嚴格管理血糖、血壓、血脂,可降低70%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風險;
2. 科學用眼習慣:避免長時間緊盯電子屏幕,每用眼40分鐘遠眺5分鐘;
3.飲食補充營養素:多攝入深色蔬菜(如菠菜、藍莓),補充葉黃素、玉米黃質保護黃斑;
4. 避免劇烈運動:高度近視者應規避跳水、蹦極等易引發視網膜脫離的活動;
5. 定期眼底照相+OCT檢查:通過無創影像技術,精準捕捉早期病變。
四、專家提示:早篩查就是保光明
"很多患者就診時已錯過最佳治療期,其實一次眼底檢查只需3分鐘,卻能挽救一生的視力。"艾明院長介紹,湖北普瑞眼科醫院配備超廣角眼底相機、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等先進設備,可清晰呈現視網膜、視神經的細微變化,結合AI智能診斷系統,實現病變的精準篩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