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網消息,當地時間7月1日,美國參議院以51:50的投票結果通過特朗普提出的“大而美”法案,副總統萬斯投下關鍵贊成票。這一法案計劃延長特朗普首個任期內的企業和個人減稅措施,為彌補稅收損失,提議取消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項目補貼。美國預算機構和經濟學家認為,法案難以有效抵消減稅帶來的財政收入減少,還會推高聯邦債務。
比如,法案在削減低收入家庭醫療保健等社會福祉的同時,增加了國防開支,這也是不少民眾反對的原因。而且,削減新能源領域優惠政策,會對美國電氣化產業發展造成極大影響。法案通過前后,特朗普與馬斯克的矛盾徹底公開化。馬斯克連發數十條帖文抨擊該法案,稱若眾議院通過,將建立新政黨“美國黨”。特朗普則威脅讓“政府效率部”審查馬斯克的企業,甚至考慮將其驅逐出境。
特朗普和馬斯克(資料圖)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法案削減新能源補貼,影響到馬斯克旗下特斯拉,此前SpaceX與特斯拉和美國政府有合同或享受補貼,媒體披露數額至少380億美元,若法案通過,這筆補貼就沒了。其實,這不是馬斯克第一次說要建立新政黨。之前他在社交媒體發起問卷調查,超過300萬人投票,81%支持創建新政黨代表中間選民。他覺得美國很多民眾投票時既不想選民主黨也不想選共和黨,但只能被迫選其一,新政黨能讓選民多一種選擇。
就在特朗普與馬斯克因法案互掐時,63歲的奧巴馬重新出山,矛頭指向特朗普,質疑其政府解散美國國際開發署的行為。成立64年的美國國際開發署,表面負責對外援助,實際常干預他國內政,策劃“顏色革命”等活動。特朗普認為該機構存在濫用資金、職權混亂等問題,被“極端分子”控制,有失控風險,所以要關閉。但它是美國建制派維持對外影響、進行“價值觀輸出”的重要工具,特朗普此舉會激化與建制派的對抗。
馬斯克和特朗普(資料圖)
馬斯克如今處境兇險,他未與民主黨緩和關系,又得罪特朗普,容易被兩黨夾擊。即便身為世界首富,也難同時對抗美國兩黨。而且,馬斯克曾承認赴美創業之初簽證存在“灰色地帶”,1995年拿J-1交流訪學簽證入斯坦福讀研,卻很少到校上課,后輟學創辦Zip2,在正式拿到H-1B工作簽證前,有段時間處于“非法居留”狀態,這可能成為特朗普制約他的“軟肋”。
“大而美”法案本質是“長而痛”法案,其通過可能加劇美國內部矛盾。華爾街金融專家警告,若美國不削減聯邦政府開支,“國家破產”將成既定事實。特朗普上臺后尋求削減開支,129天只砍掉1600億預算,因剩下的牽涉既得利益集團,無法再削。該法案是特朗普向既得利益集團妥協的標志,而美債已超36萬億,美國“蛋糕”無法喂飽各方勢力,“內亂”必然出現。
馬斯克(左)和哈薩比斯(右)(資料圖)
也有觀點認為,法案是特朗普“鞏固政黨基礎”的嘗試,效仿尼克松和里根。尼克松時期通過“農業大規模集約化”摧毀小農經濟,讓農民依附大型農業公司,成為共和黨選民;里根打擊“法團經濟”,推動公司外包工作,降低制造業成本,瓦解民主黨的政治經濟基礎;共和黨將減稅、削福利與社會保守主義結合,構建“自由意志融合主義”,鼓動民眾“自力更生”,讓底層白人加入陣營,現在特朗普想這么做。
特朗普的處境也不妙,奧巴馬和小布什重出江湖公開抨擊他停止美國國際開發署對外援助并解散該部門的決定,稱這會重創美國利益。馬斯克與特朗普的“口水戰”持續升級,特斯拉股價也受影響。7月1日特朗普放話后,特斯拉股價下挫5.34%。而馬斯克雖稱“很想上點強度”,但表示會克制。
馬斯克贈送特朗普特斯拉電車(資料圖)
此外,馬斯克被曝放棄“殖民火星”的政治愿景。硅谷投資人彼得·蒂爾透露,2024年與馬斯克對話時,馬斯克連說兩次“無處可去”,不再相信火星。馬斯克的“星艦”多次試飛失敗,登陸火星日期從2024年推遲到2031年左右,加上他與特朗普關系破裂,特朗普還指責其火箭發射計劃,讓“火星計劃”受挫。如今美國國內各方勢力爭斗,矛盾重重,真的是要變天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