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正的故事,從頭到尾都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傳奇電影。一個曾經錦衣玉食的公子哥,最后卻淪落到連飯都吃不上的地步。
你說人生是不是有點太會開玩笑了?但比起那些命運的捉弄,更讓人觸動的,是他在窮困潦倒時的堅韌和在飛黃騰達時的冷靜。
這個看透人情冷暖的宰相,用兩副對聯說盡了世間炎涼。
呂蒙正出身不凡,他的父親呂龜圖在北宋開寶年間可是個有頭有臉的人物,擔任起居郎,專門記錄皇帝的一言一行。家里那叫一個富貴,什么錦繡綢緞,金銀珠寶,隨便擺。
門前車水馬龍,賓客絡繹不絕,小蒙正小時候被仆人丫環圍著伺候,簡直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但好景不長,呂龜圖迷上了聲色犬馬,整天泡在歌樓舞館,還花重金贖了一個歌姬回家做小妾。
從此家里的日子開始走下坡路。
這位歌姬不但善妒,還特別會挑撥離間。她天天在呂龜圖耳邊吹風,說正妻劉氏刁難她。
呂龜圖聽信讒言,居然干出了一件讓人瞠目結舌的事:趕走結發妻子和親生兒子!那天冬天,母子倆被趕出家門,身上只帶了幾件換洗衣服。
劉氏想投奔娘家,但娘家早就聽說了呂龜圖的荒唐事,怕惹禍上身,連門都不敢開。母子倆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小蒙正抱著母親的腿,哭得眼淚都快流干了。
無家可歸的他們一路走到洛陽城外,碰上了利涉院的老方丈。老方丈心善,把他們安排在院后的一處石窟暫住。
雖然石窟破舊,但總算能遮風擋雨。劉氏靠著一手精湛的刺繡技藝接點活養活母子倆。
小蒙正呢,跟寺里的老和尚學認字,還經常跑到附近的私塾偷聽先生講課。有一次,他站在火盆旁聽課,衣服都被烤焦了還渾然不覺。
窮歸窮,但他從來沒放棄過讀書。
這樣的日子過了好幾年,直到太平興國二年的春天,呂蒙正終于出頭了。他高中狀元,那消息傳出去,整個開封城都轟動了。
過去那些對他避之不及的親戚,現在全都跑來巴結他。禮物堆得滿滿當當,什么金銀珠寶、綾羅綢緞、古玩字畫,真是五花八門。
這些人一個個滿臉堆笑,開始編瞎話,說當年多想幫他們母子,只是實在無能為力。呂蒙正聽著這些話,心里五味雜陳。
他想起當年母親帶著他去投奔這些親戚時,那些人是如何冷臉相對、緊閉大門的。
于是,他提筆寫下了那副流傳千古的對聯:“舊歲饑荒,柴米無依靠;今科僥幸,吃穿有指望?!倍潭處拙湓?,刺得那些勢利親戚臉上火辣辣的。
有人訕訕地放下禮物就走,有的干脆連禮物都沒拿就灰溜溜跑了。這副對聯后來成了經典,揭露了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
呂蒙正不僅才華橫溢,還特別有擔當。在官場上,他從將作監丞一路升到宰相,始終為民著想,清廉自守。
當地百姓都夸他是青天大老爺,皇帝宋太宗也對他格外器重。但他即便官至一品,也從未忘記當年石窟里的苦日子。
那段清貧歲月,不僅磨煉了他的意志,還讓他對民間疾苦有了深刻的感悟。
窮困潦倒的時候,呂蒙正寫下了一副對聯:“二三四五,缺一(衣);六七八九,少十(食);橫批:南北(無東西)?!边@副對聯,用數字和方位詞巧妙地表達了他當時的窘境:家徒四壁,連東西都沒有,只能靠南北來湊對子。
雖是調侃,卻道盡了生活的艱辛。
后來他當了宰相,即便三起三落,也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他常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正是這段苦難經歷,讓他始終以民為本,不驕不躁。呂蒙正的人生起起落落,但他的品格卻從未改變。
他用兩副對聯告訴我們,人情冷暖背后是人性的真實,也是生活的殘酷。
今天再讀呂蒙正的故事,依然讓人感慨萬千。他的經歷,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人性最深處的秘密。
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貴,他都用自己的方式書寫了一個時代的傳奇。
參考資料:《宋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