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漸熱,“清涼解暑”成為了當下市民用餐時考慮選品的重要關鍵詞。相較于市面上讓人眼花繚亂的奶茶、咖啡,喝一杯社區街巷里的傳統糖水倒是別有一番風味。在鐵西市場對面,就有一家專門制作傳統糖水的小店,給街坊鄰居的夏天帶來了不少甜蜜和清涼。
推薦理由傳統糖水物美價廉
他們家的糖水價格都不貴,便宜的3元,貴的也不過7元,馬蹄、玉米、銀耳、綠豆、紅豆……每一碗糖水的料都很足,冰鎮之后味道特別清爽。這種來自瓜果的天然清香跟奶茶完全不一樣,在天熱沒胃口的時候喝一杯特別舒服。
——家住鐵西社區的黃女士
記者探店青瓜糖水是“招牌”
小店門面。
來到鐵西市場北口,正對面的位置就是這家小店,黃底紅字的招牌上寫著“洋源傳統糖水”幾個大字。小店正門口是一個柜臺,上面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一排保溫桶。在店鋪另一側有幾張折疊小桌,有顧客坐在遮陽棚下喝糖水,但大多數人都選擇外帶打包。
記者來到小店的時候趕上陰天,大雨來臨之前格外悶熱,門口已經有不少顧客正在享用冰鎮的糖水。在小店招牌下面掛著不少牌子,上面寫著各種糖水的名稱和價格,每份在3.5元至8元之間。小店的糖水根據口味大致分為三大類,主打香濃口感的桂花酒釀鮮奶冰、香芋椰汁西米,以豆類為主料的綠豆馬蹄、紅豆蓮子,以及用瓜果熬煮的青瓜糖水、玉米馬蹄爽等。
“喜歡清新味道的可以試試青瓜糖水,馬蹄爽的口感爽脆,也可以試試。”見記者在菜單前猶豫,老板娘主動推薦道。據老板娘介紹,因為最近桂林天氣悶熱,大部分顧客都偏好用瓜果制作的清爽糖水。
記者選擇了小店當下最“火”的玉米馬蹄爽和青瓜糖水。玉米馬蹄爽里滿滿當當全是甜玉米粒,中間夾著切成丁的馬蹄顆粒,用吸管一吸,這些脆爽甘甜的顆粒就像奶茶里的珍珠一樣進入口腔,牙齒一咬清甜爽口,滿嘴都是玉米和馬蹄的自然甜味。
清爽的青瓜糖水是小店的夏天“招牌”。
不過要是論清爽,小店最受歡迎的“招牌”青瓜糖水是當仁不讓,它的原材料十分簡單,冰糖熬出來的糖水作為“底料”,里面放入切成薄片的黃瓜再熬煮,就是一份清爽的解暑糖水。經過熬煮之后的糖水成了綠色,能聞到一股黃瓜清香。跟其他糖水不同的是,青瓜糖水給人的印象不是“甜蜜”而是“清爽”,淡淡的黃瓜香味搭配著淡淡的甜,黃瓜入口還保留著脆嫩的口感。一杯下肚,身體里的暑氣都被這份綠意沖淡了不少。
小店故事把瓜果的自然甜熬出來
“洋源傳統糖水”的老板娘姓王,熟客都叫她王姐。自從開店熬糖水之后,她家的鍋就沒閑下來過。“現在想吃‘甜’太簡單了,不光商店里有各種各樣的糖和風味飲料,街道上的奶茶店也是一家接一家,所以我覺得自己的糖水不能只是甜。”
銀耳蓮子糖水。
談起糖水做法,王姐如數家珍。用她的話說,傳統糖水的材料都是常見的東西,也沒什么復雜的手藝,靠的是搭配和火候吸引顧客。
王姐說,就像大家對甜品的最高評價是“不太甜”,糖水也不應該把“甜”放在第一位。跟其他桂林傳統糖水的思路一樣,她堅持傳統糖水不應該是一股腦兒加糖的“小甜水”,應該著重展示原材料天然的本味。“口感也是糖水品質的重要一環,黃瓜煮過頭就變得軟爛,沒煮夠香味又出不來。綠豆煮太久會整鍋爛成豆沙湯,最理想的口感應該是綠豆還保持顆粒分明的外形,但是稍微一抿就能在嘴里化沙……”
在這個制作理念的指引下,她店里的糖水個個都是“豆有豆味,果有果香”,極大地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味道,吸引周邊居民和學生反復光顧。
從開店到現在,店里的產品經歷過幾次輪轉,天冷時,糖水原材料是灌陽紅薯和荔浦芋頭,天熱時則用臨桂的馬蹄和黃瓜,這樣應季的糖水菜單總能給顧客帶來新鮮感。
“以后,我也會用更多本地材料做出新口味給大家嘗嘗。”王姐說,“甜品就是給人帶來快樂的,看著大家吃得開心,我也是動力十足。”
來源|桂林晚報(記者陽聃甫)
桂林市融媒體中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