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Sunnyue 來源 | 互聯網品牌官
最近迪卡儂動作挺大,一口氣在北京、上海和南京最熱鬧的地方同時開了三家新門店。
這事兒還挺少見,畢竟一般品牌開店都是分開來搞,他們倒好,直接三店齊開,看來是下了血本要搶占市場。
北京西城區的中海大吉巷、上海新天地、南京百家湖畔。
這三個地方要么挨著地鐵樞紐,要么靠著城市地標,店里面積都在1200到1700平方米之間。
但要是說這只是迪卡儂普通的分店擴張,那就錯了。
這三家店更像三個小型運動綜合體,迪卡儂想在這里干一件大事。
選址都在核心商圈
這三家店選的位置,全都擠在市中心最繁華的商業街上。
上海新天地店最會借勢,剛好卡在兩條地鐵交匯的地方,從這兒走幾步就是外灘、陸家嘴。
1323平方米的空間,外墻用了金屬材質,有著一股現代運動的利落感。
這家小店挺會來事兒的,他們設計了一條5公里的跑步路線,把城里那些最值得一看的景點都串起來了。
跑友們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順便欣賞沿途的城市風光。
北京大吉巷店落子中海商圈,毗鄰康有為故居等歷史遺跡。
1677平方米的空間里,障礙賽跑道與“十項全能”運動區形成古今碰撞,開業首日便吸引數百人打卡。
▲圖源:迪卡儂
最近南京百家湖那邊冒出來一家挺有意思的店,一千多平米的場地里愣是搞了個沖浪池和攀巖墻。
這種選址方式可不是隨便挑的,里頭肯定有講究。
迪卡儂最近發布的2024年財報顯示,他們在全球已經開了1817家店了。要說增長最快的,還得是中國市場,新店開得那叫一個快。
去年迪卡儂在國內市場動作不小,一口氣開了200家新店和升級門店。
今年還要繼續擴張,打算再開20到30家新店,而且大部分都會選在市中心的熱門商圈。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核心商圈的交通輻射力和商業集聚效應,能有效降低用戶的運動參與門檻。
南京百家湖店開業首周,沖浪板和露營裝備銷量同比增長120%,部分單品因體驗客流激增一度斷貨。
一上大吉巷店的二樓,發現這里完全變樣了。
以前那些老式貨架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幾個專門做衣服印花的,能激光雕刻的小站臺,還有個修理裝備的地方。
消費者不僅能定制個性化運動裝備,還能現場檢修帳篷、滑雪板等大件。
這種“產品+服務”的模式,可以說是把運動消費帶起來了。
迪卡儂2023年財報顯示,其服務業務收入占比已達12%,較2022年提升4個百分點。
從賣貨到服務的底層邏輯
最近健身真是越來越火了,不少朋友買運動裝備都不再只是圖個實用那么簡單。
迪卡儂的“服務化”戰略,正是通過構建全生命周期的運動解決方案,將門店轉化為用戶的“運動管家”。
在北京大吉巷店開業當天,騎行、夜跑、徒步等專業社群同步啟動。
這種“線下體驗+線上社群”的模式,讓迪卡儂從零售商轉變為運動生活組織者。
南京百家湖店每周組織的夜跑活動,通過9.9元/日的熒光裝備租借和配速分組,吸引了大量上班族參與。
數據顯示,參與過社群活動的用戶,跑步裝備復購率比普通用戶高出45%。
迪卡儂玩的是個完整的閉環,從讓用戶親身體驗開始,慢慢引導轉化,最后還能把人留住。
這種打法確實比單純做活動要高明不少。
▲圖源:微博
迪卡儂在用戶運營這塊確實下了不少功夫,效果也很明顯。
在門店升級的同時,迪卡儂的高端化轉型正在加速。
從去年公布的財報來看,他們家的高端系列確實不便宜,像VAN RYSEL和BTWIN這些牌子,隨便一件都要上千塊。
最夸張的是有些單品價格直接飆到了五位數。
公司這季度營收倒是漲了3.8%,達到了162億歐元,可利潤這塊兒就有點慘了,比去年同期少了15.5%,只有7.87億歐元。
迪卡儂過去依賴全產業鏈模式降低成本,但高端產品需要更高的設計和營銷投入。
其沖鋒衣價格從150元漲至235元后,銷量增速放緩,部分消費者轉向性價比更高的國產品牌。
▲圖源:微博
然而,迪卡儂并未放棄高端化嘗試。
2024年財報顯示,其數字化渠道銷售額占比已達20%,自有電商和第三方平臺的協同效應正在顯現。
同時,中國市場的核心商圈布局,為其高端化提供了試驗田。
上海新天地店引入的板球裝備,單價普遍在2000元以上,但憑借精準的客群定位,依然實現了月銷50套的成績。
中國市場,
成了迪卡儂的救星
中國市場正成為迪卡儂全球戰略的關鍵支點。
2023年,迪卡儂中國區營收占比提升至18%,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其亞洲最大市場。
這種增長主要因為迪卡儂的“本土化創新”策略。
針對中國消費者需求,迪卡儂在南京、北京等城市推出親子運動專區,在上海引入國際化小眾運動品類,同時將部分產品的設計和生產環節轉移至中國工廠。
迪卡儂中國副總裁張淳迪曾表示,未來兩年計劃每年新開及升級門店20-30家,重點布局一線及新一線城市核心商圈。
據艾瑞咨詢數據,2024年中國運動消費市場規模已突破1.2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5%。
迪卡儂的核心商圈布局,正是希望搶占這一市場的制高點。
▲圖源:小紅書
盡管迪卡儂的戰略調整已初見成效,但其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
高端化轉型與平價定位的平衡、供應鏈成本上升、以及來自本土品牌的競爭,都是其必須跨越的障礙。
例如,安踏、李寧等品牌通過科技研發和品牌營銷,正在中高端市場形成競爭力。
然而,迪卡儂的優勢同樣顯著。
其“產品+服務+社群”的三位一體模式,打造了競爭對手難以復制的生態閉環。
2023年,迪卡儂全球產品銷量達11.8億件,平均每秒售出37件商品,這種規模效應為其提供了持續創新的資本。
更重要的是,迪卡儂正在重新定義運動消費的邊界。
當運動不再需要“儀式感”,當消費者能在逛街時隨時體驗沖浪、攀巖,迪卡儂正在將運動融入城市生活。
這種變革,或許將開啟一個全民運動的新時代,當運動從貨架走向生活,迪卡儂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強制性刪除。為了不失聯,請關注下面的備用號,有些精彩內容會發在這個號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