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渴望片刻的寧靜與古意。谷醫堂將目光投向南宋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這是一本充滿山居野趣與文人雅致的食譜筆記。其中記載的一道“梅花湯餅”,以其清雅脫俗的構思與意境,穿越時光,叩動今人心弦。這并非追求滋養功效,而是一次對宋代文人生活美學的深情回望,一場在舌尖上復活的雅集,一次借由飲食與古人精神的對話。谷醫堂邀您一同循著古籍,復原這道承載著“寒香雅意”的風味小品,感受那份浸透在食物里的宋人風骨。
《山家清供》原文載:“泉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作餛飩皮。每一疊用五出鐵鑿如梅花樣鑿取之。候煮熟,乃過于雞清汁內。每客止二百余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 短短數十字,勾勒出這道湯餅的精髓:
以梅為魂: 核心在“泉浸白梅”。古人取冬日白梅(或指蠟梅?),用清冽泉水浸泡,取其冷冽幽香,浸透入水。這“梅水”便是湯餅風味與意境的靈魂。
巧手成花: 用浸泡過梅花的泉水,調和摻有微量檀香木細末的面粉,制成極薄的面皮。再以特制的五瓣梅花形鐵鑿,將面皮鑿成一片片精致的“梅花”。
清湯映雪: “梅花”面片煮熟后,并非置于濃湯,而是“過于雞清汁內”。此“雞清汁”當指濾去油脂、極其清澈的雞湯,僅取其至鮮至清的本味,如雪后初霽般澄澈,方能映襯“梅花”之雅潔。
意境品鑒: “每客止二百余花”,足見其精巧與珍惜。“可想一食亦不忘梅”,點明其意不在果腹,而在品鑒梅之風骨,將飲食升華為精神享受與自然詠嘆。
谷醫堂復原體驗:重現寒香雅韻
依據古籍指引,結合現代可操作性,谷醫堂嘗試復原這份風雅:
取“寒香”精髓:
現代可用優質可食用白梅花(確保無污染)或取其神韻的臘梅花。取花朵若干,用冷冽礦泉水或山泉水(模擬古意)輕輕沖洗,浸泡數小時,乃至隔夜。水溫需保持清涼,以最大程度保留其冷香,避免加熱破壞。濾出浸透梅花冷香的“梅水”。
制“檀面”梅花:
取高筋面粉,加入極少量(切忌過多,以免搶味)研磨至極細的食用級檀香粉(僅為模擬古法增添一絲木質古韻,非必需,亦可省略)。用冰冷的“梅水”和面,揉成光滑面團,靜置醒發。
將面團搟成極薄的面皮(越薄越顯精巧)。使用特制五瓣梅花模具(或小心用利刃雕刻),耐心鑿出朵朵“面梅花”。此過程需靜心,本身即是儀式。
烹“清湯”映雪:
取雞胸肉或雞骨架,加足量清水、幾片姜,小火極慢地煨煮。關鍵在“清”:煮沸后撇盡浮沫,轉最小火保持微沸,長時間(2小時以上)慢燉,中途不加水。最終濾去所有雜質,得到清澈見底、色如淡茶、鮮味純粹的“雞清汁”。亦可追求極致素雅,用菌菇(如松茸)熬制極清的素高湯。
成“雅意”之饌:
取“雞清汁”適量,加熱至將沸未沸(約85-90℃)。另起鍋燒開水,下入“梅花”面片,煮至透明浮起即熟(時間極短)。
用漏勺小心撈起熟“梅花”,輕輕“過于”溫熱的清湯之中。“過于”二字極妙,非浸泡,而是讓“梅花”在清澈的湯水中如落英般漂浮、浸潤片刻,沾染湯的至鮮。
即刻盛入溫過的淺碗,湯要清澈,“梅花”要朵朵分明,靜臥其中。
品鑒:舌尖上的宋人風骨
一碗復原的梅花湯餅置于眼前:
觀其形: 清澈見底的湯,如初融雪水,映襯著朵朵白玉(或微帶檀色)的“梅花”,瓣瓣分明,仿佛剛從枝頭飄落湯中。視覺上已是極致的清雅與寧靜。
聞其香: 俯身輕嗅,首先襲來的是雞湯(或菌湯)純粹、內斂的鮮美氣息,細辨之下,一縷極幽微、極清冷的梅花暗香(或臘梅冷香)若有似無地浮于湯面,間或一絲極淡的檀木古韻(若添加)。這“寒香”需靜心捕捉,正是文人追求的含蓄與意境。
品其味: 小啜一口清湯,鮮味純凈、溫和、不油膩,是食材本真的味道。夾起一朵“梅花”入口,面片極薄,口感柔滑中帶著一絲微韌。那浸透的梅花冷香,才是主角。它在舌尖緩緩釋放,非濃烈花香,而是一種清冷、幽遠的韻味,與清湯的鮮、面片的淡雅融為一體。檀香若有,也僅是背景里一絲難以言喻的木質底蘊,絕不喧賓。整體滋味清、鮮、淡、雅,回味悠長,毫無負擔,令人神清氣爽。
谷醫堂的尋味感悟:
美在意境,不在飽足: 這道湯餅的珍貴,在于它將飲食升華為藝術。兩百余朵“梅花”,是視覺的詩,是嗅覺的畫,是味覺的琴音。它滿足的是心靈對自然之美的向往與對文人雅趣的追慕。
敬天惜物,順應自然: 取梅花冷香、熬至清之湯、手工鑿刻,無不體現古人對自然時序(冬梅)、食材本味(雞之鮮)的敬畏與珍惜,以及對烹飪過程傾注的心力。
慢即是雅: 從浸梅、熬湯、制面到品鑒,每一步都需耐心與靜心。這份“慢”,是抵御浮躁的良方,是品味生活真趣的鑰匙。
復原即對話: 親手制作并品嘗梅花湯餅,仿佛跨越時空,與《山家清供》的作者林洪,與無數追求風雅的宋人,進行了一場關于生活美學的無聲對話。
溫馨提示:
此“梅花湯餅”復原實踐,源于谷醫堂對南宋《山家清供》所載飲食文化的探索與體驗分享,旨在感受古人生活意趣,非現代營養餐食方案,亦非具有特定效用的配方。
所用梅花務必為確認可食用且無污染的品種(如部分臘梅品種),采摘環境需安全。檀香粉務必為食用級,用量極微僅為模擬古意,可省略。
此湯餅風味追求極致的清、淡、雅,與現代濃油赤醬或追求飽腹的飲食習慣大相徑庭,體驗重在意境與過程。
個體對香氣的感受(特別是梅香、檀香)差異顯著,請以開放心態體驗。
享受烹飪的專注、復原古籍的樂趣以及品鑒時的寧靜心境,是此程最大的收獲。均衡多樣的日常飲食是健康生活的基礎。
谷醫堂以這一碗承載著宋人雅韻的“梅花湯餅”,邀您在喧囂中尋得片刻清歡,在古籍的字里行間,品味那份穿越千年的“寒香雅意”,感受中華飲食文化中獨特的生活美學與精神境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