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過一位網友的分享:
她和自己的妹妹一起去吃海底撈,因為需要排號等位,于是兩個人坐在外面,一邊折紙星星,一邊等待排號。
商場的廣播中放著一首熟悉的英文歌,女生自然而然跟著唱了起來;
唱到一半才反應過來,原來這首歌是前男友最喜歡的,而她為了前男友專門去學了這首英文歌,這才能輕松地從頭跟唱到尾。
想起以前的事情,女生突然鼓起勇氣,拿起手機給前男友發了一條消息:“你還好嗎?”
卻發現,當初約好的“還做朋友”,現在只剩下了一個刺目的紅色感嘆號。
原本那些深愛過的人,一旦分手、離婚,他們的感情就好像一瞬間被全部收回了一樣;
從此以后就是人間蒸發,你再也找不到他們,也聯系不到他們了。
很多仍念舊情的人會認為他們走得太過決絕,以前的深愛就像是在逢場作戲。
其實,真相比這還要殘酷——對方已經在你們的關系之中攢夠了失望,只想留給你最后一點體面,所以不聲不響的消失在了你的世界。
痛苦的戒斷
分手或者離婚之后,那些“前伴侶”明明曾經深愛過你,卻依然選擇了斬斷一切可以聯系的渠道;
在常人看來,這樣的行為非常矛盾,可是若深究其行為底色,也不過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罷了。
你們兩個人曾經親密無間、相互尊重、交付信任,情感聯結深刻又緊密。
一旦驟然斷開,所要承受的痛苦可想而知。
或許無數次深夜之中,他們也曾看著手機,猶豫要不要窺探你的生活、重新發一條消息試探你的態度。
可是,他們又怕以前的傷害重演、害怕自己因為一時心軟重新背上負擔,害怕自己面對這段覆水難收的感情拖了很久都無法釋懷。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最早通過“斯金納箱”的實驗闡述了這樣的行為,也就是心理學中的“間歇性強化效應”。
該效應指的是,當個體的行為會偶然觸發獎勵時,比固定頻率獲得獎勵更能維持行為的持久性。
因為這樣帶有不確定性的驅動行為會激發個體更強烈的期待感;
我們會因為“下次有可能獲得獎勵”而投入,更會為了以往投入卻沒有獲得獎勵的“沉沒成本”而不肯放棄。
那些想要戒斷痛苦、真正脫離一段感情的人同樣也是如此。
他們完全斷掉你們之間的聯系,就是因為對方要強迫自己放下、釋懷、不再與你糾纏。
一旦保留聯系,心里就會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希望另一方能低頭服軟、能解決從前的問題、能再續前緣……
這就是能給大腦“獎勵”的機制,一旦開了這個頭,以后的聯系就會更多,他們也就越難從這個感情的泥沼中掙脫出來。
情緒的優先撫慰
還記得我生命中曾經也有很多個情緒大起大落的時刻:
初中時某次期末考試發布成績前,當時我正在一家特別香的芝麻香酥鴨店門口排隊,班級群里老師剛好發了考試成績;
我考得很差,看到成績的那一刻,好像美食的香氣一下子就散了。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惴惴不安,買好的鴨子也只匆匆吃了幾口,根本沒嘗出味道來。
第二天出去玩時甚至不小心弄丟了手機,那時候還沉浸在剛看完電影的情緒之中;
發現手機掉了一下子就從電影情節回到了現實,開始和朋友們回去影院四處尋找,滿腦子已經不是定好的餐廳,而是手機丟了的恐慌。
那時候我情緒其實已經失控了……
情緒就是一種可以如此輕易掌控我們身體的事物,當情緒大起大落之時,人體內的各種器官也會隨之改變狀態;
最明顯的是被稱為“情緒器官”的胃,心情好不好,全看今天吃了多少。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情緒的優先性是要高于生存本能的;
比如恐懼可以促使人放下誘惑,快速逃離危險;高興會調動全身器官的過度活躍,人就有可能高興得暈過去。
這就是心理學中的“情緒優先原則”;
它強調的是我們在解決問題或者處理矛盾時,需要優先關注和調節情緒狀態,才能恢復理性思考,進行下一步的行動。
剛剛失戀的人們,一定都還處于情緒的低谷期,滿腦子都是過去的回憶、戀愛中的矛盾和分手時失控的指責。
這些回憶會不斷盤旋在腦海之中,變成壓抑的負面的情緒影響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
所以,這些想要恢復普通生活、從情緒的影響中脫身出來的人們,才會“快刀斬亂麻”;
將一切有關負面情緒的事物從周圍剔除出去,幫助自己盡快恢復理性。
越是快速,越是決絕,可能就代表著他們曾經愛得越是深切、越不敢回頭。
獨立邊界的重新建立
當離開情緒的影響,不再為某個過去的人而悲傷之后,或許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重新構建起保護自己的邊界”。
在親密關系中,雙方的邊界感會相互滲透,你們已經習慣了使用彼此的手機、穿上對方的衣服、購買很多可以共用的生活用品。
伴侶在你眼中,你在伴侶眼中,都成為一個可以交付信任的“安全基地”,你們邊界感相互融合,已經變成一體。
但是分手或離婚,就是要將兩個人的邊界感重新撕裂、打破、重組。
這個時候,徹底的消失就是通過物理隔離的手段,強行進行心理分離。
把家里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還給對方,把帶著儀式感和甜蜜回憶的禮物通通扔掉,再讓自己恢復一些沒有談戀愛之前的生活習慣。
把原本和對方交流的時間用來和朋友聊天、打游戲,用來看小說看綜藝,或者用來學習和提升自己。
這樣重建的邊界感不僅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讓情感更快恢復,同樣也有利于維護健康的人際關系。
真正的釋懷,應該是對自己的過去和未來負責,也是對另一半的過去和未來的尊重。
希望我們都能在情感道路上學會“抓住”和“放手”,重新找到一段更適合自己的美好愛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