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峽老界嶺的褶皺間,唐寺溝如一條蜿蜒的絲帶,纏繞著千年的傳奇,每一寸土地都印刻著時光的痕跡。
這片土地隸屬西峽縣太平鎮,鎮名的由來便藏著一段佳話。據《西峽縣志》記載,此地原名大平頭,因唐朝太平公主抗婚客居于此,百姓感念她沖破束縛、追求自由的勇氣,將其更名為太平鎮,這一稱謂穿越時光,沿用至今。而唐寺溝,就靜臥在伏牛山老界嶺南麓、犄角尖腳下的山水畫卷中,與這片土地的歷史氣息相融。
溝谷深處,一座湮滅的盛唐古寺是唐寺溝名字的源頭,雖已不見全貌,卻在時光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傳說它或許是太平公主隱居時所建,見證過她焚香禮佛的虔誠;又或是更早便矗立于此,在西峽作為中原通西北要道的繁華歲月里,歷經修繕,最終雖毀于戰亂或災害,殘垣斷壁間仍能窺見盛唐佛教文化的余暉。
黃石公與張良的故事,為唐寺溝的傳奇添上了厚重的一筆。《史記?留侯世家》中記載的黃石公,相傳曾在此以山川為棋盤、樹石為棋子,推演兵法奇陣,著成《黃石公兵法》。他偶遇張良,傳書于這位有濟世之志的賢才。張良助劉邦成就帝業后,遵約歸隱唐寺溝,結廬修身,當地民間文獻與族譜中,至今仍留存著這段傳說的印記。
鄰近的黃石庵,與唐寺溝的傳奇遙相呼應。庵內碑刻記載其始建于隋唐,明清重修,2006 年成為河南省級文保單位。傳聞黃石公曾在此鉆研《太公兵法》,張良功成后亦歸于此建廟堂隱居,讓黃石庵成為時光里的又一見證。
千年流轉,唐寺溝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寸草木,都承載著時光的印記。漫步其間,仿佛能聽見歷史的回響,觸摸到那些傳奇故事在歲月中沉淀下的神秘與厚重,等待著人們去探尋、去解讀。
(李海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