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賽德斯-奔馳的旗艦電動車EQS自問世以來,便陷入了一場無聲的困境。作為品牌向電動化轉型的先鋒之作,其極具未來感的設計語言卻成為市場爭議的焦點。設計總監Gorden Wagener坦言:“EQS可能早了10年。”這句反思不僅揭示了產品與市場的錯位,更折射出傳統豪華品牌在電氣化浪潮中的轉型陣痛。
EQS的設計徹底打破了奔馳的傳統審美范式。流暢的“弓形車身”線條、低矮的車頭與極簡的外觀,使其更像一艘穿越時空的飛船而非陸地座駕。超前的MBUX曲面屏橫跨整個中控臺,科技感爆棚,卻與S級用戶熟悉的“豪華陸地游艇”形象形成割裂。
這種顛覆性設計本意是塑造電動時代的全新標桿,但現實卻是高端買家對“長引擎蓋”與“威嚴氣場”的執念并未消減。Wagener指出,EQS的目標群體應是追求未來主義的先鋒派,但實際購買者仍期待“司機座駕”帶來的尊貴感——設計語言與用戶需求間的錯位,導致產品陷入身份認同危機。
盡管EQS定價直指百萬級市場,其銷量表現卻遠不及預期。數據顯示,其全球交付量不足同級別燃油車型的三分之一,中國市場更是出現明顯滯銷。消費者反饋集中指向“設計過于激進”、“缺乏奔馳經典元素”等痛點。
與此同時,特斯拉Model S(參數丨圖片)與保時捷Taycan等競品憑借兼顧科技與傳承的設計策略,成功收割市場份額。EQS的“超前美學”非但沒有成為差異化優勢,反而成為阻礙消費者決策的絆腳石——在豪華車市場,“顛覆”的代價往往需要消費者用錢包投票。
面對困境,奔馳迅速調整策略。下一代EQS將與S級共享平臺,設計語言全面向經典靠攏,激進元素被收斂,引擎蓋長度增加,車身比例回歸穩重。這一轉變標志著奔馳承認:電動旗艦仍需承載燃油時代的品牌基因。Wagener的“營銷修正論”——將EQS定位為“未來主義CLS”——實則暴露了品牌在轉型初期的迷茫。
EQS的爭議本質是傳統豪華品牌在電動化轉型中的自我博弈。其激進設計如同一次大膽的實驗,結果卻是市場給出的清醒反饋。奔馳的反思與調整,既是對用戶需求的妥協,也是對轉型節奏的重新校準。未來,當電動化徹底重塑行業格局時,EQS的案例將成為教科書般的警示:顛覆需要勇氣,但生存需要智慧。對于梅賽德斯而言,這場“十年之困”終將轉化為通向未來的寶貴一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